导图社区 麻醉学 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麻醉学 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做个优秀的临床医生,麻醉的组织结构与工作任务,概述。
编辑于2025-01-18 11:17:39这是一篇关于人卫第十版《病理生理学》教材第五章 概述、衰老的发生发展机制 、衰老对机体的影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衰老的发生机制,衰老对机体的影响。衰老不仅会导致机体整体功能下降和多种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也是老年慢性疾病高发、多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是一篇关于麻醉学 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做个优秀的临床医生,麻醉的组织结构与工作任务,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人卫第十版《病理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第五节 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随着肿瘤生物学及其交叉学科的飞速发展,药物研发的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系统靶点的新一代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信号转导疗法”治疗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人卫第十版《病理生理学》教材第五章 概述、衰老的发生发展机制 、衰老对机体的影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衰老的发生机制,衰老对机体的影响。衰老不仅会导致机体整体功能下降和多种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也是老年慢性疾病高发、多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是一篇关于麻醉学 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做个优秀的临床医生,麻醉的组织结构与工作任务,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人卫第十版《病理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第五节 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随着肿瘤生物学及其交叉学科的飞速发展,药物研发的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系统靶点的新一代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信号转导疗法”治疗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麻醉学 绪论
概述
麻醉学科
学科概念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二级)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具有不可取代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②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领域; ③能组成相对独立规范的医、教、研功能单位。
学科分级
医学门类中有11个一级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等
临床医学作为一级学科又设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等
二级学科中可根据学科的工作内涵与发展需要设置三级学科 如外科学中泌尿外科学、神经外科学以及内科学中的心血管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等
麻醉学科的名称和定位
麻醉学科的学名为“麻醉学(anesthesiology)” 学科及专业名称分别为“麻醉学科”及“麻醉学专业”,教学组织的名称为“麻醉学教研室”“麻醉学系”或“麻醉学院” 医疗机构(医院)的名称为“麻醉科” 实验室及科研单位名称为“麻醉学研究室”或“麻醉学研究所”,也可以研究方向或领域命名,如“麻醉与脑功能研究所(实验室)”等
麻醉科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同是医院中的一级临床诊疗科目(一级临床科室),在一级诊疗科目中可设置二级诊疗科目,但麻醉科的二级诊疗科目至今未能列入国家诊疗机构名录中
围手术期医学
是研究手术患者从术前准备至术后主要治疗结束这一时间段内所进行的针对性的准备、诊断与治疗的科学
1981年,这一名称被列入Dorlan's医学词典。
围手术期医学涉及外科学、内科学、重症医学、急救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检验学、病理学等 外科学是主导学科,麻醉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围手术期医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由多学科组成的共同体,因为“手术”是“术”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因此不能用“围术期医学”取代“围手术期医学”的称谓
核心竞争力
以核心技术为基础、以资源为根本、以管理为纽带
核心技术实质上是学科的科技实力,包括科技理论与技术体系
资源涵盖人、财、物,在资源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
管理的内涵涉及工作运行的流程、规范与核心制度及其相关的运行体制与机制
麻醉学科的发展历程
麻醉/麻醉术
麻醉或麻醉术是近代麻醉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1846年乙醚麻醉示范成功,是近代麻醉学的起步及奠基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是用药物或方法(技术)去解决手术疼痛,解决无痛与麻醉问题,具有明显的医疗技术特征,因而麻醉科被定为医技科室,奠定了现代麻醉的方法学基础
临床麻醉学
麻醉学科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临床麻醉学,其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肌肉松弛药(简称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与第一阶段相比,其工作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归纳为: ①不仅要为手术提供无痛与麻醉,还要为手术提供肌松、无不愉快记忆、合理控制应激及其他所必需的条件 ②患者安全的保障也被提到重要议事位置。由于保障患者安全的需要,临床麻醉的工作从麻醉技术转向对生命功能的监测、调节与控制。 ③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右旋筒箭毒碱,1942年)以及气管内插管和人工通气使胸外科能打开“胸腔禁区”; 支气管麻醉技术(1950年)使“湿肺”患者获得安全保障; 低温麻醉(1950年)的应用为阻断循环、打开“心脏禁区”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奠定了基础。 控制性降压及“人工冬眠”等也相继应用。 ④监测并早期处理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保障患者的术中安全,并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临床诊疗是一个学科从医技科室向临床科室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麻醉学科已具备明显的临床诊疗特征,因此麻醉学科也就理所当然地从医技科室转变为临床科室,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现代麻醉学
在临床麻醉学基础上,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麻醉学又一次经历了重要的飞跃。其标志性事件是1958年麻醉科成立了第一个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AICU),麻醉科的工作领域开始从手术室发展到门诊与病房,麻醉科的组织构架与内涵已从临床麻醉拓展到重症监护治疗与疼痛诊疗。 进入21世纪,其工作领域更是从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疼痛诊疗(“三驾马车”)推进到舒适化医疗及麻醉治疗。 因此,在临床医学中麻醉学已发展成为一个与内、外科并立的重要的临床二级学科
不仅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镇静、无痛、肌松及合理控制应激等必需条件,还要对患者生命功能进行监测、调节与控制,维护重要器官功能,提高危重患者医疗救治质量,并在确保患者术后快速顺利康复方面起支撑作用,日间手术与各种诊疗的麻醉与镇静、慢性疼痛诊疗以及麻醉治疗等也是麻醉医师的工作。 工作已从手术室内拓展到手术室外; 时间跨度也从术中延伸到术前与术后; 其内涵包括一切与患者安全、生存质量有关的领域;不仅有专业技术,更有系统的专业理论。 目前疼痛学与重症医学虽然已发展成为新的专业,但与麻醉学的关系源远流长、难以分割,疼痛与重症治疗仍然是麻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疼痛诊疗(含慢性疼痛)、舒适化医疗及麻醉治疗学已经或正在发展成为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三级学科)。 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正在按照独立临床二级学科的构架迅速推进。
麻醉的组织结构与工作任务
麻醉科门诊
目的
①对择期手术患者,包括病房手术、日间手术及无痛诊疗等患者,进行 麻醉前检查、评估与准备,以期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与诊疗
②对麻醉手术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诊治
③对需要进行麻醉治疗的患者进行初诊,包括慢性疼痛诊疗等
④会诊及咨询工作等
设置麻醉科门诊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落实麻醉科诊疗患者的初诊负责制
临床麻醉
主要是住院手术麻醉及日间手术麻醉 舒适化医疗即介入手术和内镜诊疗的镇静与麻醉,可列入临床麻醉
具有规模者也可单独成立“舒适化医疗中心”。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手术科室的诊疗水平,应在临床麻醉中建设专科麻醉,如小儿麻醉、心血管外科麻醉、胸外科麻醉、脑外科麻醉、产科麻醉等。
住院手术麻醉、日间手术麻醉和手术室外诊疗的麻醉与镇静
主要工作是: ①麻醉前检查、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以及为手术与诊疗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条件; ②对患者的生命功能进行监测、调节与控制,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 务质量,以及促进患者手术麻醉后快速康复等。
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PACU)
PACU是麻醉后恢复期对患者进行监护与处理、预防并早期诊治并发症、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安全的重要场所
日常工作由麻醉科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在麻醉医师负责下由麻醉科护士进行监测与护理,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记录及书写医疗文件
专科麻醉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危重症救治是麻醉医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与担当
因为: ①麻醉医师的常态工作是对生命功能的监测、调节与控制,在常态工作中的重点是危重疑难病例(含重大复杂手术)的麻醉处理,因此,麻醉医师对危重症的救治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更是职责与担当。 ②对手术患者而言,术前、术中与术后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诊疗过程,因此,确保麻醉医师在术后继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诊疗是提高救治质量的重要原则。③危重症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性,危重病患者的诊治是各科室共同的医疗任务。医院中的重症医学科(综合ICU)与专科ICU应互补,相辅相成。 ④建设AICU是麻醉学专业教育的需要,是医学生的启蒙教育的需要,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以及专科医师培训的需要,更是研究生教育及科学研究的需要。
疼痛诊疗(pain clinic,PC)
麻醉科疼痛诊疗(anesthetic pain clinic,APC)的工作理念应是运用麻醉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疼痛诊疗。 麻醉科疼痛诊疗工作应以急性疼痛诊疗为基础,以慢性疼痛诊疗为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慢性疼痛诊疗
麻醉治疗
运用麻醉学理论、药物与技术对原发病症进行治疗,治疗内容如药物成瘾及其戒断、顽固性失眠、精神神经性疾病等
麻醉学教育
麻醉学科研
做个优秀的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