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把自己当回事儿
这是一篇关于把自己当回事儿的思维导图,《把自己当回事儿》是杨天真所著的一本关于沟通与自我成长的书籍。该书围绕沟通、解决问题、共情、共识以及自我认知等多个关键主题展开,旨在帮助读者学会有效沟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编辑于2025-01-25 09:08:34把自己当回事儿
《把自己当回事儿》是杨天真所著的一本关于沟通与自我成长的书籍。该书围绕沟通、解决问题、共情、共识以及自我认知等多个关键主题展开,旨在帮助读者学会有效沟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推荐序
用思维抵达天真 - 李诞:李诞讲述与杨天真合作的经历,起初团队认为她“难搞”,但她拒绝要求时会给出理由和替代方案,合作后团队得到成长。李诞认为杨天真追求“天真”,本书是她在名利场摸爬滚打十几年后,分享如何靠思维抵达天真的方法,他向读者推荐杨天真,相信她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只对事,不对人 - 马伊琍:马伊琍回忆杨天真找她写序的过程,以及她们从相识到共事的经历。最初马伊琍因听到关于杨天真的一些传言而不敢靠近,但共事时发现她工作上直接说、不绕弯子,只对事不对人。马伊琍还提到杨天真即便生病也坚持工作,且她们都喜欢“虽然我什么都懂,却依然天真”这句话,她认为杨天真在任何年纪都心存天真,难能可贵。
学习天真好榜样 - 脱不花:脱不花通过杨天真在《吐槽大会》上劈叉的事例,展现她喜怒形于色、直指人心的性格特点。脱不花与杨天真在班级学习时相识,杨天真能直接指出问题,毕业时被选为永久班长。脱不花还介绍了杨天真努力上进的一面,如求学、考研究生等,她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前思考想从杨天真身上看到什么,相信书中的坦率真诚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自序
杨天真说明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当作家或讲述经历、回应争议,而是顺应需求,整理思考并触达人群。她认为需要即市场,自己能做好就去做。写书过程是思考输出,她习惯记录思考点滴,如有新收获会持续分享。她直言做这件事就是把自己当回事儿,希望读者能从书中找到与自己和世界沟通、不辜负自己的答案。
正文内容
真诚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越成熟,越真诚:真诚是沟通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真诚不是知无不言,而是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它能为表达设定边界。真诚虽在当下环境难能可贵,但从长远看,能带来稳定的合作和信任,是做大事者成功的原则之一。
真诚是避免战争的底线:以买房与房产中介沟通为例,缺乏真诚的沟通会引发信任危机,让对方开启防御模式。好的沟通应是攻防状态而非战争状态,真诚的态度能为沟通设置底线,避免陷入套路和障碍,确保双方在互信状态下交流。
难道我们可以不撒谎吗?:人很难做到不撒谎,但尽量不撒谎很重要。撒谎会浪费时间、精力和情绪,有长久的隐患,且最大的坏处是欺骗自己。在沟通中,应根据情况判断,知道真诚是合作的基石,遵循“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的原则。
真诚很痛,但撒谎会痛很久:通过情侣分手和朋友感情难题的事例,说明用谎言逃避真相会给对方带来更长久的伤害,也会让自己心怀愧疚。沟通要对现在和未来负责,真诚虽可能伤害当下,但能避免对未来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不行,不可怕:工作中做错事应真诚面对,“我不行”并不可怕,避重就轻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面试中如实面对自己的局限并表达改进的态度很重要。从团队角度看,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将擅长的人放在合适位置,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两点之间,直接最短
忘了你是谁了,重新认识一下?:沟通中面对尴尬,直接面对比逃避更有效。如微信上遇到不记得的人,直接询问或删除;现实中遇到不记得的人打招呼,直接表明并重新认识,能避免无效沟通,开启新的人际可能。
假如我讨厌你,我就一定告诉你:杨天真以参加综艺遇到讨厌的人为例,说明在沟通中情绪需要被保护,同时要明确沟通边界。表达对他人的厌恶能确立关系边界,避免误解,也是对自己价值观的坚守,还能创造更自由的环境。
你希望我狠一点,还是温柔一点?:沟通中的直接可能会伤人,做好预期管理很重要。预期管理包括奠定基调、把决定权交给对方、让对方做好准备三个步骤,能让对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使直接的表达更易被接受,避免因直接而伤害对方情感。
我以为我说了,其实我没有:沟通中常因表达模糊导致误解,态度可以委婉,但内容必须直接。以拒绝晚会邀请为例,说明模糊的表达可能让对方产生误解,婉拒时应明确表达拒绝的原因,避免给对方留出误解的空间。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顶回去?:在沟通中,面对没有善意的言论,我们没有义务保持礼貌。当对方的沟通让我们不舒服且无视我们的情绪时,我们应提醒对方沟通的平等性,捍卫自己的边界。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而不是追求场面好看,必要时应打破场面美好的执念,顶回去。
“解决问题”不是结果,是前提
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所有沟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优秀的沟通者会在沟通前预设方案。以经纪人面试和行程安排为例,说明应将问题前置,提前思考各种可能性并准备解决方案,把“问题意识”转化为“方案意识”,这样能提高沟通效果和决策质量。
解决问题,让你更有底气:工作中犯错后,找借口不可取,应主动寻找解决方案。汇报时说明错误原因、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既能节约双方时间,又能让沟通者更有底气。团队可通过建立类似“白皮书”的机制,总结错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定要想在别人前面:沟通中要有预判能力,从双赢的视角出发,考虑双方的时间和效率。如处理车子故障和约会迟到等情况,提前考虑对方感受并做出积极安排,能让沟通更顺畅,传递出尊重和诚意,赢得彼此尊重。
谁为结果负责?:沟通中需要有人为结果负责,主观意识到“我为沟通负责”能改变沟通和行为状态。从“谁负责”到“我负责”的转变是关键成长,主动承担责任的沟通者会成长得更快,收获更多回报。
时刻准备着:沟通者要做好充分准备,所有的临场发挥都是厚积薄发。以辩论赛和《脱口秀大会》为例,说明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面试中应聘者的表现能反映其思考力,同时要有危机意识,提前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高效、高质量的沟通做好准备。
屁股决定脑袋,所以先看屁股:沟通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对方的工作诉求和难处,这样才能找到达成沟通的方法。以艺人和记者、艺统对接工作为例,说明考虑对方立场能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果。
先确定对方是不是“笨蛋”:在沟通中,如果发现对方存在理解、执行等方面的问题,应改变沟通方式。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如反应能力、接受能力等,调整沟通策略,明确任务细节,提醒避免重复犯错,帮助对方理清思路,提高沟通效果。
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工作而牺牲健康?:杨天真通过与妈妈的对话以及女排姑娘的事例,说明工作和健康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生阶段和排序情况下有所不同,不应有绝对的观点。在自我沟通中,要独立思考,根据自身情况判断结论的适用性,警惕社会共识对个体的无形压力。
格局有多大,沟通维度就有多大:格局决定沟通的维度,以保险销售和客户的对话以及面试中的问题为例,说明格局小会导致沟通维度低,无法有效传达信息。提升格局需要人生经历和思考,面试中应聘者的表现能反映其格局大小,格局大的人更注重自我成长和反思,在沟通中更有优势。
共情的情,不是情绪,是情理
不要把情绪当作武器:在沟通中,把情绪当作武器是低级手段,会影响个人形象,让周围的人免疫,降低沟通的实质内容。真正的共情是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而不是用情绪去恐吓或换取同情。
“多喝热水”到底错在哪儿?:“多喝热水”这类回应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没有做到共情。沟通不仅是言语交流,更是情绪交流,当对方处于纯情绪表达时,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而不是建议或道理。
“对不起”应该怎么说?:道歉要真诚,关键在于态度和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找借口。真诚的道歉应包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达歉意、说明原因以及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样能让沟通重启并朝正确方向发展。
压力太大,怎么办?:压力会给人带来困境,可分为直接压力源和间接压力源。对于直接压力源,可通过自我预警、直接沟通、理清共识和寻求帮助四个步骤应对;对于间接压力源,则需要良好的自我沟通,通过深度思考,问自己是否会因压力而改变、换种方式压力是否依旧存在以及如何与关键人士达成共识来疏解压力。
先说个故事,试试:在沟通中,故事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吸引注意力、引发共情、传递观点。通过讲述签约艺人的故事和大码女装的事例,说明在沟通尤其是公众表达中,将观点转化为故事能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相信,从而更好地达成共识。
如何面对别人的言论和伤害?:面对别人的言论和伤害,可从陌生人、认识的人、亲密的人三个维度拆解。陌生人的评价不重要,不要对号入座;认识的人可能因人性的弱点发表负面言论,应降低期待,反思自身;亲密的人的伤害较难克服,可交给时间,转移注意力,等待释怀。
别做情绪的绑匪,也别做情绪的囚徒:沟通中的情感绑架源于不平衡,一方用情感施压让另一方做不情愿的事。以朋友离婚和闪婚的事例为例,说明情感绑架的危害,我们应厘清复杂关系,避免被情感绑架,把自己当回事儿,同时理解他人,不伤害自己和他人。
不是“我和你”,是“我们”
别让“对错”毁掉沟通:在沟通中,执着于对错会造成封闭判断、源于信息量不对称、阻止更多可能性。以商务合作文案拟定的分歧为例,说明应避免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对的,要抓核心需求,强化共识,缩短认知差距,寻找统一的路径,从而实现有效沟通。
为了达成共识,该如何拆解目标?:达成共识需要拆解目标,以杂志封面广告语难题为例,可从时间、同行惯例、解决方案等维度入手。通过拉长时间维度、横向比较、提出可行性方案,逐步达成阶段性共识,最终实现大共识,解决问题。
多方混战,如何平衡局面?:多方混战是沟通中的难题,以艺人演唱会运营为例,可分三步走。首先梳理各方诉求,准确了解每个沟通者的需求;其次拆解关键目标,从各方诉求出发进行平衡;最后精准定位总体目标的调性,让各方明确义务和收获,形成合力,实现多方共赢。
我们是一边的:在沟通中,建立“我们是一边的”共识能将复杂问题简化,为达成诉求提供便捷路径。以拒绝朋友请求和协调艺人拍摄广告为例,说明明确双方是一边的,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共同利益点出发解决问题,构建目标和利益共同体。
不是“都是为你好”,而是“都是为我们好”:“都是为你好”是缺乏共识的认知偏差,真正的共识是双方互动沟通之后的结果,应从双方共同的立场找到共识。以离职谈话为例,说明应通过分析情况、找寻人生目标、达成基本共识、给出建议等步骤,让双方认识到共识的结果是共存和共赢或分开是更好的选择,从而实现真正的共识。
共识,是一种相互的淘汰:在大众传播领域,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产品与用户的选择都体现了共识是一种相互的淘汰和挑选。偶像转型会导致粉丝洗牌,产品选择用户,用户也选择产品。理解这一点能让我们坦然面对离开和相逢,在沟通和决策中更加理性。
找到你自己
只有感受,不叫成长:自我沟通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通过复盘能关照自我情绪和想法,养成与自我沟通的习惯。成长需要经历碰撞、感受、反思和分析,只有感受是不够的。一个人的选择结果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自我沟通能帮助我们找到真实的自我,让沟通更有意义。
我想要成功的人生,还是开心的人生?:开心和成功的人生并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综合判断题。成功需要被重新定义,每个人的人生燃点不同,开心是克服不开心后的状态。杨天真认为自己想要开心的人生,而成功使她开心,她鼓励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让自己开心和成功的方式。
我和自己的优点,熟吗?:认识、展现和运用自己的优点很重要。给自己的优点做定位,要明确自身优势;用讲故事的方式能更生动地呈现优点;让优点变成优势,需要找到最匹配的位置,同时注意认知和操作失调的问题。能快速说出自己优点的人通常更有感染力。
不要妄图去改变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在沟通中很常见,被误会是常态,不要妄图改变它。面对刻板印象,应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用事实超越这种不在意。将注意力转移到事情上,用结果证明自己,让刻板印象不攻自破。
放弃型人格:不是100%,就是0:放弃型人格会根据核心目标界定事物,果断放弃不能促成目标的事情。杨天真以离开经纪人岗位为例,说明放弃型人格能在人生目标改变时果断行动,承担相应后果,清空不符合新目标的东西,全身心投入新目标,实现自我超越。
不知道要什么,先从不要什么开始:在自我沟通中,迷茫时可从自己不要什么开始。杨天真分享自己的经历,她通过明确自己不想要的,排除不相干的选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勇敢对不想要的事情说“不”,能为新的可能性腾出空间。
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寻找方法论时应问自己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良好的自我沟通和定位能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要敢于对不适合自己的方法说“不”。以英语学习和健身为例,说明不同人的诉求不同,适合的方法也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用积极的正能量驱动自己。
我在哪个象限?:四象限法是一种自我定位的方法,通过设定不同的坐标轴,如聪明与努力、能力与态度等,将自己定位在四个象限中。四象限法能让我们看到对比的力量,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明白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动态的,还能提供多维度的视角进行自我评估,帮助我们接受自己,更好地成长。
小作业及问卷
书中各章节结尾设有小作业,引导读者思考和实践相关沟通技巧,如遇到具体沟通场景时如何应对等。书末还介绍了普鲁斯特问卷,希望读者通过完成问卷深度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并建议每五年做一次问卷,观察心境变化。读者可扫描书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获取作者的答案并加入读书群分享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