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由任泽平、甘源著,本书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展开深入探讨,构建了涵盖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和大类资产的研究体系 ,剖析了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提供了全面视角。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即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同时提出 “增速换挡”“新5%比旧8%好”“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等重要论断,用于解释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房地产市场规律。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转型宏观:中国经济面临 “增速换挡”,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背后的驱动力包括房地产投资长周期峰值和刘易斯拐点,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 “增速换挡” 期,资本市场表现分为上下半场,前期刺激政策会带来一些问题,后期通过改革可能出现牛市 。
产能周期:经济由多种周期叠加嵌套,产能周期决定中期趋势,一轮产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中国经历了多轮产能周期,当前处于第五轮产能周期的底部和起点,经过市场出清、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产能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 。
房地产周期:提出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的分析框架。人口流入的地方房价长期看涨;中期来看,土地供给影响房价,人口流入且土地供应不足的地方房价易大涨;短期而言,金融政策如利率、首付比等对房价波动影响显著 。通过分析国际人口迁移规律,指出中国人口向大都市圈迁移的趋势,而过去中国城市规划政策导致土地供需错配,加剧了房价的区域差异 。
投资时钟与大类资产配置:介绍投资时钟理论,该理论通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指标的分析,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并依次推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现金。检验发现,美林投资时钟在美国基本可靠,在日本作用有限,在中国基本适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中国应用时,需选择合适的经济增长衡量指标,如GDP产出缺口,同时要考虑政府干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
汇率分析框架与人民币展望:阐述汇率决定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汇率决定因素包括两国相对通胀率、贸易差额、利差、经济增速及风险因素等 。人民币当前面临贸易顺差、物价稳定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增强等支撑因素,同时也面临人民币预期不稳、美国加息周期带来美元升值以及经济 “增速换挡” 可能失败等压力 。人民币汇率中长期前景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