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主要内容,总体目标,主要思路,背景和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中美2025关税风波时间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2025年2月1日 特朗普签署第14195号行政命令,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2月4日起实施。2025年3月3日 特朗普修订第14195号行政命令,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0%提高至20%,于3月4日正式生效。
这是一篇关于诗意清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杜牧《清明》,李建勋《清明日》,白居易《清明夜》,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韦庄《长安清明》,韩翃《寒食》,张继《闾门即事》,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温庭筠《清明日》,孟浩然《清明即事》,孟浩然《清明宴梅道士山房》,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宋之问《途中寒食》。
这是一篇关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1982-2025)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现代化、三农、农民增收、农业改革、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主要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
紧紧围绕教育的“三大属性”
政治属性
人民属性
战略属性
以“六大特质”为主要特征
思政引领力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民生保障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力
以“八大体系”为基本结构
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
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
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
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
以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关键要求
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
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
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
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
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
将深化改革贯穿全文
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
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
总体目标
第一步
面向开局起步阶段,重点是全方位打牢教育强国建设基础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二步
面向中长期,深化重大战略布局,确保如期建成教育强国
到2035年,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
主要内容
总体要求
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八大体系”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
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实施
贯彻落实
教育系统要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培训
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启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
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