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本量利分析: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这是一篇关于本量利分析: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8. 实例分析,7. 工具应用,6. 利润敏感性分析,5. 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利润的影响分析,4. 本量利分析图,3. 基本内容,2. 前提与关键,1. 概念含义。
编辑于2025-02-05 20:46:48本量利分析: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1. 概念含义
1.1. 产生与发展
本量利分析的保本图最早在1904年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出现,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会计教授提出完整的保本分析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CVP分析技术在西方会计实践中广泛应用,理论更趋完善,成为现代管理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初,我国引进该理论,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资料。
1.2. 基本概念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即C—V—P分析),全称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又叫盈亏临界点或保本点分析。它是以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为基础,通过数学化的会计模型和图文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财务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企业进行利润决策和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
1.3. 基本假设
成本形态假设:企业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建立成本性态模型。
相关范围与线性假设: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水平保持不变,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成本和销售收入呈直线关系。
目标利润假设:分析的利润为“税前利润”。
变动成本法假设:企业各销售数量的成本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1.4. 主要公式
1.4.1. 基本公式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收入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 单价×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 固定成本$】,即:【$P=(p - b)·x - a$】 其中,$P$指目标利润,$p$指单价,$x$指销售量,$a$指固定成本。 该公式还包含以下关系: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 营业利润 = 变动成本 + 贡献边际$】
【$营业利润 = 贡献边际 - 固定成本$】
1.4.2. 贡献边际及相关计算公式
贡献边际的含义 贡献边际是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它是企业营业利润的来源,只有贡献边际在补偿固定成本后还有剩余,企业才会有营业利润。
贡献边际的表现形式
贡献边际总额(Tcm):销售收入总额与相应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单位贡献边际(cm):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贡献边际率(cmR):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相关关系
【$贡献边际总额 =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
【$单位贡献边际=\frac{贡献边际总额}{销售量}$】
【$贡献边际率=\frac{贡献边际总额}{销售收入}=\frac{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单价×销售量}=\frac{单位贡献边际}{单价}$】
变动成本率及其与贡献边际率的关系 变动成本率是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贡献边际率 + 变动成本率 = 1$】
2. 前提与关键
2.1. 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的前提
成本习性是探讨成本变动与业务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于工业企业,业务量大小的重要指标是产销量。成本按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额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固定不变,如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加工费、计件工资下的生产工人工资以及工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等。
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业务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增减成反比例变动,如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租赁费等。
混合成本:有些成本虽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化。
2.2. 确定盈亏临界点: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盈亏临界点是指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按实物单位计算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frac{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综合计算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金额单位)=\frac{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其中,【$贡献毛益率=\frac{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3. 基本内容
3.1. 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
3.1.1. 保本分析的基本概念
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不盈不亏、损益平衡、利润为零的状态,保本分析是研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也是确定企业运营安全程度和进行保利分析的基础,关键是确定保本点。
3.1.2. 保本点的含义及其确定
保本点的含义 保本点又称盈亏临界点、收支平衡点,是指企业恰好达到保本状态的销售量或业务收入总额。此时,企业业务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所得的边际贡献恰好抵偿固定成本,使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当销售量超过保本点时,企业盈利;低于保本点时,企业亏损。
保本点的计算方法
基本等式法:在单一销售品种条件下,【$保本量=\frac{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frac{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本额=单价×保本量$】。
边际贡献法:根据边际贡献与业务量、利润的关系,【$保本额=\frac{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frac{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3.1.3. 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
安全边际的概念及计算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经营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量,反映企业运营水平与保本点的距离,体现运营安全程度。有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额两种表现形式,【$安全边际率=\frac{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frac{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0%$】,【$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单价$】。 企业经营安全性评价标准如下: > | 安全边际率 | 10%以下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以上 | > | ---------- | ------- | --------- | --------- | --------- | ------- | > | 安全程度 | 危险 | 值得注意 | 较安全 | 安全 | 很安全 |
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利润由安全边际提供,超过保本点的销售量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保本点销售创造的边际贡献恰好补偿全部固定成本,超过保本点的安全边际量所提供的边际贡献就是企业的利润。安全边际越大,企业利润越多;安全边际为零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为负数时,企业亏损。计算公式为:【$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3.2. 单一品种的保利分析
3.2.1. 保利分析的基本概念
保利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实现的目标利润,保利分析是研究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利润的本量利分析方法,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
3.2.2. 保利点的含义及其确定
保利点的含义 保利点是指企业在价格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为确保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保利点模型是保本点模型的扩展,在保本量公式的分子上加了目标结余部分。
保利点的计算方法 保利点包括保利量和保利额,【$保利量=\frac{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边际}=\frac{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利额=单价×保利量=\frac{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边际率}$】
3.2.3. 保净利分析
保净利点是实现目标净利润(税后利润)的业务量,包括保净利量和保净利额。计算时只需将目标净利润换算成目标利润,公式如下: 【$保净利额=单价×保利量=\frac{固定成本+\frac{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贡献边际率}$】 【$保净利量=\frac{固定成本+\frac{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单位贡献边际}=\frac{固定成本+\frac{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3.3. 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销售品种进行的成本、销售量和利润的分析,更具现实意义。多品种保本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和顺序法:
3.3.1. 加权平均法
计算步骤
计算各销售产品的边际贡献率。
计算各销售产品的收入比重。
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综合贡献边际率=\sum [某种产品的贡献边际率×该产品的销售额比重]$】
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多品种保本额=\frac{固定成本}{综合贡献边际率}$】
计算各品种的保本额:【$某品种保本额=多品种保本额×该品种的销售额比重$】
计算多品种保利额:【$多品种保利额=\frac{固定成本+目标利润}{综合贡献边际率}$】
计算各品种的保利额:【$某品种的保利额=多品种保利额×该服务项目的销售额比重$】
3.3.2. 顺序法
按照事先规定的销售品种顺序,依次用各品种的边际贡献补偿全部固定成本,然后进行本量利分析。该方法要求各品种的边际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再将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比较,求得保本额。
4. 本量利分析图
本量利分析图是反映企业不同业务量水平条件下盈亏状况的图形,包括标准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和利润—业务量式本量利图三种:
4.1. 标准本量利图
绘制步骤
选定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销售量,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金额。
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绘制与横轴平行的固定成本线。
以固定成本值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总成本线。
以坐标原点为起点,以单价为斜率,绘制销售收入线。
确定盈亏平衡点。
图形规律
在盈亏平衡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可获得盈利;销售量低于盈亏平衡点,产生亏损。销售量越大,盈利越多;销售量越小,亏损越大。
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盈利区面积扩大,亏损区面积缩小;盈亏平衡点越高,盈利区面积缩小,亏损区面积扩大。
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的大小,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小,盈亏平衡点越低;反之,越高。
4.2. 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
绘制步骤为先画变动成本线,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固定成本值为起点画一条与变动成本线平行的总成本线,其他部分绘制方法与基本本量利图相同。该图能直观反映边际贡献的形成及其与利润的关系。
4.3. 利润—业务量式本量利图
该图以利润线代替销售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突出了利润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提供的利润信息更直截了当。利润线的起点在与固定成本总额相等的亏损额上,另一点根据计划销售量的相应利润确定,连接两点即为利润线,利润线与横轴的交点就是盈亏平衡点。
5. 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利润的影响分析
5.1. 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
销售价格变动是影响盈亏平衡点的重要因素,价格上升,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增大,盈亏平衡点降低,利润增加;价格下降,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减小,盈亏平衡点上升,利润减少。
5.2.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会引起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向相反方向变动,从而改变盈亏平衡点。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盈亏平衡点上升,利润减少;单位变动成本下降,盈亏平衡点下降,利润增加。
5.3. 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固定成本与企业经营规模相关,固定成本总额上升,盈亏平衡点上升,利润减少;固定成本总额下降,盈亏平衡点下降,利润增加。
5.4. 多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
实际工作中,企业可能通过多种措施同时改变多个因素来调整盈亏平衡点,以增加利润。
5.5.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不同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不同,产品品种结构变动会影响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进而影响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边际贡献率较低产品的销售额比重上升,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反之,利润上升。
6. 利润敏感性分析
利润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利润对各项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敏感系数来揭示利润与因素之间的关系: 【$敏感系数=\frac{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7. 工具应用
7.1. 应用范围
保本分析:测定企业产销量或产销额达到多少时保本。
利润规划:测定产销量或产销额达到多少时实现目标利润或完成利润计划。
成本和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测定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对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测定产品单位售价变动对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产品相关决策分析
测定产品品种构成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测定降低销售价格或扩大销售数量对盈利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7.2. 注意事项
成本习性划分:严格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范围,这是管理会计规划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
成本项目处理
对于某些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成本项目,采用数学分解法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对期间费用中剔除固定成本后的变动成本部分,以产品制造成本为权数,合理分摊到各产品成本中。
7.3. 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生产方法选择:通过本量利分析原理,比较不同生产方法的盈亏临界点,选择能获得更大利润的生产方法。
生产设备购置选择:计算购置新设备前后的相关成本和利润,判断是否合算。
8. 实例分析
8.1. 案例:某企业本量利分析的具体应用
以某企业2002年分户盈亏预算表为基础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
保本分析 计算保本结算量和保本结算额,【$保本结算量=销售环节费用÷(结算价-销售成本)$】,【$保本结算额=保本结算量×结算价$】。
经营安全分析 计算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全年计划结算量-保本结算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全年计划结算量×100%$】,根据安全边际率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保利分析 导出实现目标利润的结算量、结算价、销售成本、销售环节费用的公式,根据公式计算各因素应达到的最低或最高值。
利润敏感性分析 计算各因素的利润灵敏度指标,【$任意第i个因素利润灵敏度指标(Si)=该因素中间变量基数÷利润基数×1%$】,分析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对亏损户和特殊价格订货的分析 根据亏损户贡献边际和特殊价格与单位销售成本的比较,决定是否继续销售或接受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