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这是一篇关于外国新闻事业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广播电视,通讯社,拉丁美洲,亚洲,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美国,英国。
考研英语图画作文,作为一种独特的作文类型,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更考验其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这张思维导图清晰地揭示了图画作文的核心要素,从“图画描述”到“意义阐释”,再到最后的“结论与评论”,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侵略的方式
军事侵略
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是进行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政府或培植代理人,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掠夺
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多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
文化渗透
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原因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客观上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据明显的优势
三、对中国社会性质变迁影响深远的三场战争
鸦片战争(1840)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阶级关系开始变化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已经开始失去了领土、领海、关税、司法主权
民族意识开始在少数人中觉醒
引起的反抗
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镇压)
甲午战争(1894-1895)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失去了台湾,列强以竞相租借港湾为起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民族危亡、救亡,维新运动(1898)
八国联军侵华(1900)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内容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五、民族意识觉醒
鸦片战争前后
林则徐
《四洲志》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郑观应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经济
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
设立议院,“君民共主”
甲午战争后:救亡
严复
“救亡”口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
孙中山
“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子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