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下册2025新青岛版数学
2025年新版七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思维导图,带经典例题,同学们能够得到很好的练习,强化记忆,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5-02-12 14:11:00七年级下册2024新青岛版学 (含经典题)
第七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7.1数据的收集
普查: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
总体:被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称为个体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根据这些调查数据估计总体的情况。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一个样本中个体的 。
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到的可能性相同,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7.2数据的整理
对数据进行整理,就是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若干组。
7.3数据的描述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频数直方图
根据频数的分布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叫做频数直方图。
频数:对各个小组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累计,所得到的各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第八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8.1相交线
相交线: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交点:这个公共点叫作它们的交点。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临补角:两个角互补且两角公共边与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临补角。
对顶角:有公共点的两个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将条直线互相垂直。
垂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中,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线中,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8.2平行线及其判定(如图8.2-6)
同位角:角1与角2
同旁内角:角2和角5
内错角:角5和角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8.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性质定理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定理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九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9.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都是一次方程组,叫作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联立的一组方程,叫作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
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作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作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组。
9.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消元法: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等量代换带入另一个方程,达到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再进行等量代换,达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目的。
加减消元法:通过对其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做出改变,使两式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实现消元。
9.3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题
设未知量➡️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作答
9.4*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代入消元法:三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消元变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进行消元变为一元一次方程组。
加减消元法:通过对其中一个方程做出改变,加减其他方程,实现消元。
第十章 整式的乘法与除法
10.1幂的运算
a^m*a^n=a^m+n 同底数幂想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b^m)=a^m*b^m(m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a^m/a^n=a^m-n(a非零,m,n为正整数,且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0=1(a非零)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a^-p=1/a^p(a非零,p是正整数) 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
10.2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想乘,先将单项式分别乘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想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0.3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的数的差的成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完全平方公式: (a+b)^2=a ^2+2ab+b ^2 (a-b)^2=a ^2-2ab+b ^2 两个数的和(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10.4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第十一章 因式分解
11.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这种式子变形叫作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例:x^2-4=(x-2)(x+2)
11.2提公因式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化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作提公因式法
11.3公式法
因式分解时,所有的因式要分解到不能再继续分解为止。
第十二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
12.1三角形
按角的大小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作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作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
按边是否相等分类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三变都相等,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高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
重心: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重心。
12.2多边形
多边形:同一平面内,若于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且有公共端点的线段不在同一条
顶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作多边形的边,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作多边形的顶点。
内角: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作多边形的内角。
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作多边形的对角线。
由n条边组成的多边形叫作n边形(n是大于2的整数)。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作正多边形。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外角:多边形一个内角的临补角叫作多边形的外角。
外角和: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取多边形的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作多边形的外角和。
12.3圆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弧,用一段上曲线表示。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
等圆:半径相等的圆。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作等弧。
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叫作同心圆。
用字母表示多边形时,可以按顶点的顺时针顺序写,也可以按逆时针顺序写。
第十二章理论知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分别相交于一点,它们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高及高的交点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圓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圆是由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几何图形。
第八章理论知识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最短。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对顶角相等。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