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编辑于2025-02-15 18:05:46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垄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目的,资源最优配置。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形成的模型,完全垄断市场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及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各种市场结构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各种市场结构上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及短期供给曲线,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垄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目的,资源最优配置。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形成的模型,完全垄断市场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及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各种市场结构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各种市场结构上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及短期供给曲线,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
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
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引致需求 (派生需求)
定义:由于消费者对某种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
联合需求 (复合需求)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相互依存、共同满足一种需求的情况。
各生产要素之间既有互补性,也有替代性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收益产品(MRP)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当MRP(边际收益产品)>MFC(边际要素成本)时,生产者就会使用更多的要素
当MRP(边际收益产品)<MFC(边际要素成本)时,生产者就会减少要素的投入
完全竞争厂家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要素成本(MFC)
生产要素市场中的相关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MPP) (又称边际产量)
定义: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举例:一家面包厂,当雇佣 5 个工人时,每天能生产 100 个面包;当雇佣 6 个工人时,每天能生产 120 个面包。那么增加的这第 6 个工人的边际物质产品(MPP)就是120-100=20个面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1 个工人)所增加的面包产量为 20 个。
边际收益产品(MRP)
定义: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乘以边际收益
反映: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它考虑了产品市场的价格变化对收益的影响。
举例:上述面包厂,每个面包的边际收益是 2 元。当雇佣第 6 个工人使面包产量增加 20 个(即 MPP = 20)时,这个工人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就是20*2=40元,也就是雇佣这第 6 个工人为面包厂带来的总收益增加了 40 元。
边际收益(MR) Marginal Revenue
定义:指的是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也就是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公式:边际收益是总收益(Total Revenue,TR)对销售量(Q)的导数。
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价格(P)是固定不变的。
总收益=
边际收益公式对总收益求导可得:
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此时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举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农产品市场,每个农户都只能以市场既定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农产品,每多卖出一单位农产品所增加的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厂商是市场上唯一的生产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市场价格,一般来说,要增加销售量,就必须降低产品价格。
总收益:
这里价格 P 是销售量 Q 的函数
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价格下降,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且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举例:某垄断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当产量较低时,产品价格较高,随着产量不断增加,为了卖出更多产品,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此时每多卖出一个产品所增加的收益会逐渐减少,而且会低于产品的售价。
边际收益在企业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在进行生产和销售决策时,会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MC)的关系来确定最优产量。 1、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意味着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大于成本增加量,企业会选择增加产量以获取更多利润; 2、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企业会减少产量; 3、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举例:假设一家玩具厂生产毛绒玩具熊,目前每天生产并销售 100 个毛绒玩具熊,每个售价 50 元,此时总收益为100*50=5000元。 当该厂决定每天多生产并销售 1 个毛绒玩具熊,也就是每天销售 101 个时,为了能把这多出来的 1 个玩具熊卖出去,该厂需要把每个毛绒玩具熊的售价降低到 49.9 元。 那么销售 101 个毛绒玩具熊的总收益就是101*49.9=5039.9元。 此时的边际收益就是多销售这 1 个毛绒玩具熊所增加的收益,即5039.9-5000=39.9元。 这个 39.9 元就是第 101 个毛绒玩具熊的边际收益,它反映了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变化
边际产品价值(VMP)
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公式:
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的区别:边际产品价值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不变时的情况,而边际收益产品适用于各种市场结构
举例:假设面包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每个面包的市场价格是 5 元。面包厂雇佣第 6 个工人使面包产量增加 20 个(MPP = 20),那么这个工人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就是20*5=100元,即增加这个工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为 100 元。
边际要素成本(MFC)
定义: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反映: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公式:
举例:面包厂雇佣第 6 个工人时,每天需要额外支付工资 80 元,同时由于多使用了一些原材料等成本增加 20 元,那么雇佣这第 6 个工人的边际要素成本(MFC)就是80+20=100元,即增加这一单位劳动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是 100 元。
平均要素成本(AFC)
定义: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平均成本。它等于总成本除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反映:厂商可以了解在不同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下,每单位投入的成本情况,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生产决策。
公式:
举例:面包厂雇佣了 6 个工人,每天支付给工人的总工资是 480 元,同时原材料等其他与工人相关的总成本是 120 元,那么总成本就是480+120=600元。此时平均要素成本(AFC)就是600/6=100元,即平均每个工人的要素成本是 100 元。
边际成本(MC)
定义: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率的动态关系,是短期生产决策的核心指标
公式:
ΔTC:总成本变动量、ΔQ:产量变动量
举例:生产1000件总成本20万元,生产1001件总成本20.08万元,则MC=(200800-200000)/(1001-1000)=80元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和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生产者(即单个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MFC)=平均要素成本(AFC)=工资(W)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产品价值(VMP)=要素需求曲线(P*MP)
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
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目的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
劳动供给
劳动和闲暇
劳动的供给原则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应
土地、资本和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
土地供给曲线
资本供给曲线
短期
长期
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从长期来看是一条后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