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解剖生理学-上、下颌骨及咀嚼肌
这是一篇关于咀嚼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5-02-26 20:05:36下颌骨
外形特点
水平部:下颌体
外面
正中联合
颏结节
正中联合两旁的隆起
外斜线
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
降下唇肌,降口角肌 下:颈阔肌
颏孔
位置:5或4、5之间的下方(横轴),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偏上方(纵轴)
颏神经、血管通过
颏孔穿刺或行颏神经麻醉
内面
颏棘
近中线处有上下两对突起
上颏棘
颏舌肌起点
下颏棘
颏舌骨肌起点
内斜线
下颏嵴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
后端有翼下颌韧带附着
将下颌体内面分为上、下两部分
舌下腺窝
二腹肌窝
不明显的卵圆形凹陷
下颌舌骨沟
下颌下腺窝
二腹肌窝后上方
牙槽突
与上颌牙槽突相似
切牙区:浸润麻醉,其余:阻滞麻醉
下颌体下缘
外形圆钝
为下颌下区手术切口定点的标志,并作为颈部的上界
垂直部:下颌支
内面
下颌孔
中央略偏后上方
漏斗状,开口朝向后上方
下颌小舌
下颌孔前方
蝶下颌韧带附着
下颌神经沟
下颌孔后上方
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
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颌隆突
是由喙突往后下方和髁突往前下方两者汇合而成的骨嵴
由前向后分别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下颌舌骨沟
下颌孔下方一向前下的沟,沿内斜线的下方向前延伸
下颌舌骨神经、血管经过
翼肌粗隆
下颌小舌的后下方的粗糙骨面
翼内肌的附着处
外面
咬肌粗隆
后下方的粗糙骨面
咬肌的附着处
下颌支外侧隆突
上中部的突起骨面
大约相当于内侧的下颌孔前后,与下颌孔上缘上方附近
手术时作为保护下颌支内侧的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标志
下颌角
茎突下颌韧带附着
四个边缘
上缘:下颌乙状切迹,较薄,有咬肌血管、神经通过
下缘:下颌体下缘;与后缘相遇成下颌角
后缘:厚而圆,自髁突延伸到下颌角
前缘:上部薄,与喙突连续,下部厚,与内外斜线连接
喙突
扁三角形
颞肌与咬肌的附着点
髁突
上端的关节面与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相邻
髁突颈部较脆弱,其前上方有小凹陷,称为关节翼肌窝,为翼外肌下头附着处
主要生长中心之一,若受到损伤或破坏,则会导致颌面部畸形
连接处:下颌角
内部主要结构特点
下颌管
位置
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
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解剖意义
下牙槽神经分支及血管通过
处理下8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下颌管内的下牙槽神经
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牙力轨道:骨松质围绕牙槽窝的规律排列
肌力轨道: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的传导和作用方向
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
正中联合
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
颏孔区
颏孔+牙槽窝
下颌角
骨质较薄+下8阻生
髁突颈部
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临床应用解剖
咀嚼肌附着
咬肌-下颌支的外侧
翼内肌-翼肌粗隆
蝶下颌韧带-下颌小舌
颞肌下部-喙突到下颌支的前缘
翼外肌-翼肌窝
舌神经
与腮腺毗邻
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和乳突及内侧的茎突之间
下颌骨的增龄性变化
出生时:中央为纤维性颏联合,颏孔方向朝前,喙突高于髁突
1-3年:颏孔方向变为向后上
成年:颏孔水平向后
髁突软骨发育——向下向前的增长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
双侧下牙槽动脉
周围软组织动脉
淋巴回流
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神经支配
下牙槽神经
唯一能活动的骨,参与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上颌骨
外形特点
一体:上颌体
前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下界:牙槽突 内界:鼻切迹 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眶下孔
距离眶下缘中点下方0.5cm
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注射部位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点
上颌窦手术开口处
前方为切牙窝
后面:颞下面
参与构成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上颌结节
翼内肌浅头起点
牙槽孔
牙槽管开口
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
上面:眶面
眶下沟
向前、内、下与眶下管相通
眶下管长1.5cm
眶下管麻醉的重要标志
内面:鼻面
构成鼻腔外侧壁
内面后上方:三角形上颌窦裂孔
参与构成翼腭管
3.1cm
腭降动脉、腭神经通过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四突
额蝶突
外侧:眶内缘及鼻背
内侧:鼻腔侧壁
参与形成泪沟
颧突
上颌体前、后、上面共同形成一椎状突起
移行至6形成颧牙槽嵴
腭突
腭中缝
上颌体与牙槽突向内侧移行处与对侧上颌骨腭突在中线相接形成
切牙孔(腭前孔)
上颌中切牙腭侧、腭中缝与两侧尖牙连线的交点处
切牙管
鼻腭神经、血管通过
鼻腭神经麻醉
牙槽突
牙槽骨弓——两侧牙槽突在中线处交接形成
唇颊侧骨板较薄
局部浸润麻醉
拔牙时向唇侧用力
结构特点
牙槽突
牙槽窝
容纳牙根
形态、大小、数目和深度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上颌尖牙的牙槽窝最深,上颌第一磨牙的牙槽窝最大
牙槽嵴
指牙槽窝的游离缘
牙槽间隔
指两牙之间的牙槽突
牙根间隔
指多根牙牙根之间的牙槽突
上颌窦
最大的窦腔,呈锥体形
上壁:眶底;下壁:牙槽突
拔牙时避免伤及上颌窦造成感染或上颌窦瘘; 上颌窦手术时避免伤及牙根尖
支柱及支架结构
承受咀嚼压力并传导至颅底
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尖牙区
颧突支柱
第一磨牙区
分为两支
一支沿颧骨额蝶突经眶外缘
一支向外后经额弓至颅底
翼突支柱(翼上颌支柱)
磨牙区
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上颌骨Le Fort I~III型骨折线
临床应用解剖(颌骨质量分类)
I——几乎完全由均质的密质骨构成
II——厚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质骨
III——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质骨
IV——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疏松排列的松质骨
上颌骨的增龄变化
随着牙槽的发育和上颌窦的加大,上颌骨的垂直径逐渐增大,并在成年时达到最大
牙齿脱落后或老年人,上颌骨外形逐渐萎缩,牙槽骨吸收,腭穹隆变浅变平
血液供应
骨内:上牙槽动脉
软组织: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
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
淋巴回流
咽后、下颌下及颈深诸淋巴结
神经支配
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
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
咀嚼肌
颞肌
解剖位置
颞窝部皮下,颈深筋膜的深面,扇形的扁肌
起于
整个颞窝及颞深筋膜的深面
前部肌纤维垂直向下
后部大部分纤维几乎水平向前
中部纤维向前下
止于
聚拢穿过颧弓深面,止于喙突的内侧面,尖部,前缘和后缘
下颌支的前缘
第三磨牙远中部位
作用
上提下颌产生闭颌运动
神经支配
颞深神经
咬肌
解剖位置
位于下颌支外侧,呈四边形,分为三层
起于
浅层:颧骨的上颌突和颧弓下缘的前2/3
中层:颧弓前2/3的内侧面和后1/3的下缘
深面:颧弓深面
止于
浅层:下颌角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的下后部
中层:下颌支上部和髁突
深层: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作用
上提下颌产生闭颌运动
神经支配
咬肌神经
翼内肌
解剖位置
位于颞下窝和下颌支的内侧面,位置较深,呈四边形
有深浅两个头
起于
深头:翼外板的内面和腭骨椎突
浅头:腭骨椎突和上颌结节
止于
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
上提下颌产生闭颌运动
神经支配
翼内肌神经
翼外肌
解剖位置
位于颞下窝,主要位于翼内肌上方,呈三角形
有上下两头
起于
上头: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下头:翼外板的外侧面
止于
上头小部分——颞下颌关节囊前内面和关节盘前缘
上头大部分和下头——髁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
作用
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下,参与关节稳定
神经支配
翼外肌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