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化学教程
文化学教程(第2版)陈建宪 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该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学知识体系。该书不仅注重理论阐述,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编辑于2025-02-27 15:42:23文化学
一、绪论
二、文化与文化学
三 、文化现象上
物质生产文化
物质消费文化
饮食文化:印度教不吃牛肉,反映信仰观念对于人们选择饮食的种类的影响和渗透
服饰文化:文身就与宗教信仰、身份标识、社会认同等文化因素有关
建筑文化:
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其布局的特点是造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对内却亲切宁静的庭院。充分体现出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交通文化:
所谓交通是指借助一定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实现人或物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位移。(一定的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是实现交通目的的两个基本要素
制度文化
婚姻
结婚的五个程序: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纳
家庭
①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②扩大家庭:包括由夫妻、夫妻的父母或直系长辈,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主干家庭。/也包括由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加上其他旁系亲属组成的多世多支家庭
③单身家庭:包括终身未婚或丧偶、离婚过独居生活的家庭
家庭的社会功能:①初级社会化②人格稳定化③经济的合作④对性的管理
作者认为,中国人一般不流露两性间的感情,是因为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家庭社群所引起的结果,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观点。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结构原则上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与西洋家庭相比,中国的家除生育功能外,还具备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有绵续性,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这两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所以,中国人一般不流露两性间的感情。
氏族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单位
民族
国家
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一种表面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用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国家的产生:私有财产的出现,阶级分化,氏族社会的解体,为了争夺财富和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部落战争,战俘成为最早的奴隶。出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四、文化现象下
信息文化
语言的文化功能:①使事物以符号的形式进入人的文化世界②语言是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③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心理的体现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文化影响①物质文化②制度文化③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汉字本是人们精神创造活动的产物,因而也能折射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等
精神文化(p76)
文学特征①文学具有超越时空的表现力②文学善于表现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征
①诗歌: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代表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波德莱尔《恶之花》; 艾略特《荒原》
②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戏剧: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歌德《浮士德》
艺术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文化,某些艺术种类如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很难将它们严格地区分为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人类的艺术创造活动本身具有精神—物质的完整性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①形象性②主体性③审美性
宗教
根本属性:终极关怀,解决人到何处去的问题
佛教: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三藏》
基督教:《圣经》,耶稣 公元1世纪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 《古兰经》
道教作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宗教
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积极:①宗教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宗教需要艺术作为宣传自身的手段,艺术也从宗教中得到滋养③宗教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占星术,天文学的基础)④宗教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消极:①宗教势力常与世俗政权纠结起来愚弄人民,形成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桎梏 ②宗教对其他文化现象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③宗教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也显而易见
五、文化类型
定义:是指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的不同人种或种族的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
分类:斯宾格勒的文化类型学、汤因比的文化类型学
世界主要文化类型
古埃及文化: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吉尔伽美什》、苏美尔人、《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文化:
印度教经典《吠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希腊罗马文化: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玛雅文化(X)
阿拉伯文化
六、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界说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在1940年出版的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谈到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待自杀的不同观点:日本文化是一种羞耻文化,自尊心强。现代日本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高尚行为,能洗刷自己的污名、恢复名誉。美国人谴责自杀,认为自我戕害不过是对绝望境遇自暴自弃的屈服
文化模式的整合—佛、道、儒融合
①对传统文化成分的继承与改造
宋明理学的兴起是柔和玄学佛学,改造传统儒家思想的产物。在宋代理学中朱熹强调“去人欲”,反映出与佛教禁欲主义的相通之处。周敦颐认为太极是从“无”中产生的,体现出道家思想的渊源与关系;而佛教道教所宣扬的行善,又与儒家的仁义思想相契合。
②对创新文化成分的选择与利用
③对外来文化成分的调整与融合
七、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的内涵:
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两者关系极为密切,①文化传统一般是指民族的、支配千百万人的这一种观念和力量②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属于文化领域
文化传统的特征
①文化传统的稳定性来自它的优越性②延续性(三代以上)③系统性
文化传统的形成与转化(√)
中西比较而言,在社会方面西方重法律,而中国社会秩序简置于礼俗。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人情为重,财物斯轻,一切基于义务观念
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礼乐复兴,世界的未来将必然是礼乐的复兴,礼乐复兴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十、中国古代文化流派
三次文化高潮
第一次文化高潮:华夏伦理文化的确立
父系氏族社会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第二次文化高潮:礼乐文化的提升
第三次文化高潮:开放的文化体系建设
三次文化争论
百家争鸣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
宋明理学之辨、二程理学
理学的创立: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其核心是理。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二程理学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朱熹理学 世界观: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2)道德观: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人欲 3)认识论:发展“格物致知”
意义
积极性①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消极性①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理学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钳制了思想,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向近代化发展。
十一、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
“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
中体: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西用:西方近代科技文化
张之洞是中体西用的集大成者
共同点: 维护清朝统治和封建制度
戊戌变法
全盘西化论的两大代表: 胡适和陈序经
十二、中国当代文化研究
文化寻根
意义:①寻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无疑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②在审美意识上,寻根作家对民族艺术的精神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历史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美学气韵和情致
不足:①大多数作家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以偏概全②对传统文化如何继承的态度也较为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