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这是一个关于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的思维导图,该书系统论述了网络与新媒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基本功能,并全面概述了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
编辑于2025-02-27 15:59:05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一、互联网的源起与发展
第一节互联网的源起和发展阶段
起源:阿帕网
1969年正式联网成功 基于军事需要,由政府和军事机构主导 标志着人类历史翻开了网络时代的新篇章 最初发展缓慢,具体应用于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电子公告牌
发展
1.TCP/IP协议: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的正式诞生 2.FTP:即文件传送协议,包括①FTP服务器,用于存储文件②FTP客户端,用于访问服务器上的资源 3.E-mail:电子邮件
Web1.0时代的技术:1990年第一个网页—万维网(WWW)采用超文本标识语言,1994年底才开始商用,代表网站(google)
Web2.0时代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和互联网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 1-博客1988.1.17美国人马特·德拉吉 2-SNS 3-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最早的的微博是2006年于美国诞生的推特 ①优势:简单易用,主动性强,历史性强,发布平台的开放与多样化 ②社会意义:推动社会民主化,促进企业营销,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 ③政府官方注册的微博:政务微博 4-维基: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协写作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移动通信技术。从1973年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机的诞生开始,移动通信技术已历经四代,第五代正处于试商用阶段 应用:1-手机网 2-移动应用程序 3-HTML5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发轫
1、1987年9月14日德国科学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接收地是德国卡尔期鲁厄大学的服务器 2、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钱华林主持开发设计的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3、1990年11月28日中国顶级域名.CN正式完成注册;1994年5月21日中国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设置 应用:在中国互联网发轫阶段,国家和部位、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1996年1月建成开通,至此,中国互联网从教育、科研领域向公众.,商业开放,踏上了全面发展的征程。
第一次发展大潮(1995-2002)
1995年在北京中关村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揭开了中国互联网筑路修网的序幕
特点:在业务形态上,互联网第一次发展大潮以模仿、复制国外已有的业务模式为主
第二次发展大潮(2003-2010)
特点:互联网基础商业模式基本确立,网络应用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价值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一)基础商业模式确立
首先是移动手机短信带动互联网公司赢得彩信、铃声的利润
新闻信息浏览一直是用户上网的主要应用
电子商务在第二个发展期强筋健骨、日益活跃
网络游戏不仅支撑起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半壁江山,而且至今依然收益丰厚,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收入源之一
(二)网络社会影响力凸显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让信息世界更加开放、透明
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让更多分散的信息得到展现和整合,让每一个人的知识和智慧都得到了共享
改变了信息的节点传播,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永远在线让信息处于动态流淌之中
改变了信息的运作方式,互联网协同合作众筹的扁平化模式,打破了封闭、垄断、单向、割裂、依赖于层级体系的控制式传统管理
第三次发展大潮(2011年至今)
2019年,国内3G牌照的发放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帷幕,也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第三次发展大潮的到来
表现在①在基础设施方面,②在产品应用方面③在运营模式方面④产业链角度方面
特点:与前两次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具有的个性化、定制化特征,技术赋能让个体有了充分的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三节网络与新媒体的智能化趋势
一、认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
①大数据②物联网③云计算
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于采集生产:①采集写作设备智能化②软件系统智能化③数据协助智能化
人工智能应用于编辑加工
人工智能应用于传播分发:①智能推荐②机器人陪聊答疑③虚拟主播播报
人工智能应用于审核验假
小结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特征,功能,媒体形态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特征
认识网络与新媒体
关于网络:网络是指由节点和连线构成,使各类孤立的机器或个体相互关联而形成的一个传输、接受并共享信息的系统 “三网”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路线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实现互联互通,软件硬件资源共享的系统
新媒体的两个显著特征:技术的特征(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 媒体的属性
关于网络与新媒体:①网络是基础设施②网络被认为是基于有线网络的、以PC计算机为终端的web网上的各类网站及社交媒体
互联网的技术特性
①开放性:这是互联网最本质的特性,也是其他一切技术特性的基础
②数字化:这是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前提
③超时空: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④超链接:超链接是网络与新媒体中两个元素、对象之间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连接关系的一种基础技术
⑤超文本
⑥交互性
网络与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特性
1、快速及时,同步传播
2、多元传播,交融并存:人际关系,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有明确规章制度奖惩),大众传播,自我传播
3、多样手段。多媒体化
4、交互性强,参与度高
5、大数据,云存储
6、人性化,定制化
7、分众化,圈层化
8、算法进化,智能传播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
①环境监视(满足信息需求,主要为新闻报道)
②解释与规定(沟通、调节社会关系)
③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
④提供娱乐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媒体样态
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手机媒体,平台媒体等
网络媒体
含义:是最早在互联网上传播新闻资讯的、最基础的样态,以网站的形式呈现。
优势:传播范围广,留存时间长,能实现文字、图片.、音视频、AR、VR等传播符号的有机结合,具有信息量大,发布速度快,互动性强,方便检索等。网络媒体以大众传播为主。
网站类型
门户网站: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新闻网站:是目前互联网上新闻原创内容的主要生产者,网络舆论的引导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主要建设者
垂直网站:用户领域化、对象化,分类广告和会员费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比较细化)
社交媒体
两个关键词:UGC(用户生产内容);CGM:(消费者生产媒体)
传播特性:①社交媒体强调用户参与,鼓励人们发布,评论,反馈和分享②强调开放性③强调关系的建立。以个体为原点向外一层层延伸拓展关注和粉丝的关系。④草根性,便利性,历史性,融合性……。
类型:即时通信(网民的第一应用)、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问答社区、社交直播、短视频平台
社交网站与个体的边界管理:“边界”是指在思想和感情上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的界限,或者理解为:私密性和非私密性事物之间的界限。
手机媒体
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特性
手机普及率高,手机媒体使用率高
手机移动性强,手机媒体能够实现快速、瞬时传播
手机具有贴身性,手机媒体阅读便捷,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与浏览信息
手机终端个性化,手机媒体能够实现定制化
手机终端智能化,手机媒体文体丰富、形式多样
类型:主要有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网、手机新闻客户端、手机短视频等,他们正在成为手机新闻传播的主要形态个渠道
平台媒体
定义:从事内容生产、提供新闻信息的第三方平台
核心关键词是“开放”,包括空间开放,技术开放,用户开放,利益开放
条件:①足够的技术实力②要有足够的大的用户基数和一定数量的内容生产者③能为内容生产者设计一套依托海量用户和多元渠道的营销体系和盈利模式,激励内容生产者创作出高质量的内容④品牌价值
类型:单一型平台媒体,互动型平台媒体,综合型平台媒体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
第一节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主体
主体的构成
媒体机构传播者(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集群,商业门户网站及其移动媒体,商业性移动媒体和视频媒体)
特征:权威性,专业性,把关性
价值:(三方面)P67
社会机构传播者(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校园机构)
特征:①权威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机构传播者的自身形象,品牌所拥有的信誉度,美誉度已然在?公众心中留下了印记②服务性是指各类社会机构以服务社会大众为宗旨,在作为传播主体时也秉承服务的理念,发布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资讯,提供高效、有价值的政务服务或行业服务③组织性
价值:在信息资讯方面能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传递内外部信息,减少传播环节,减少消息损耗。避免误读和断章取义的理解J
个体/群体传播者(数亿网民……)
特征:①用户的个性化无处不在②自主性是建立在个性化基础上的自主表达③匿名性、虚拟性依然是个体/群体传播者的特征之一④个体群体传播者的表达空间主要在社交平台上,社交媒体的六度分隔理论让个体群体具有了圈群化的特征
价值:(用户规模和用户在线时长是体现个体群体传播者价值的基础数据指标)①内容生产和创造的角色价值②内容传播和组织动员的角色价值③内容消费的角色价值
总体特征
主体多元,体量庞杂,众声喧哗,协同博弈是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主体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传播手段
多样的传播方式就是对新闻的装饰与再表达,目的是使用户更易读、更悦读,也更易参与,更易沉浸)
图片新闻
特点①发布及时,追踪即时②不受发布数量限制③不受发布质量限制④报道方式丰富多样
视频新闻
类型自己看书
特点①来源多样②内容多元③易于存储⑨播放可控⑤整合编排⑥实时参与⑦环境依赖
短视频新闻
特点④视频长度短,传播速度更快②生产化流程简单化,制作门槛更低③易于参与和互动,社交媒体属性加强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开辟了全媒体、互动性、游戏化、移动式的新闻叙事道路
特点①开放丰富的数据来源②结构化的叙事逻辑③可视化的呈现方式
三种形态①可视化新闻信息图②基于数据集或数据库建构的数据新闻③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
H5新闻
特点①适配性高②包容性强③应用面广④超强交互⑤传播便利
基本样式①图文型③交互型③游戏型④视频型⑤模拟型
应用场景①应用于新闻可视化②应用于互动传播③解读新闻④整合材料(历史资料和背景材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专题报道(整合度高,化整为零)
VR/AR新闻
2015年《纽约时报》推出一款名为“NYT VR”的APP。成为VR作为新闻传播手段的标志性事件
应用场景①娱乐和新闻报道②重大活动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③科技类新闻报道④新闻纪录片和历史专题片
现场感,产生出更为强烈的情感冲击
直播新闻
特点①同步性(现场感,同在感,见证感,
四、从受众到用户
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六、互联网条件下的新闻产生
七、网络媒体的新闻制作
八、锻造中国新型主流媒体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