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的生物化学与肝的生物化学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的生物化学与肝的生物化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胆汁酸的代谢,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血红素的生物合成,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浆蛋白。
编辑于2025-03-05 19:18:25血液的生物化学与肝的生物化学
一、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的分类
根据电泳法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
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蛋白质
清蛋白/白蛋白
血浆蛋白的性质
合成部位
宏观部位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少量由其他组织细胞合成
γ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
VS 病理 合成过多球蛋白在浆细胞内蓄积→rusell小体
微观部位
膜结合的多核蛋白体上
关于糖蛋白
除了清蛋白,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为糖蛋白,它们含有N-或O-连接的寡糖链
血浆蛋白质几乎都有自己的小跟班
多态性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至少有两种表型
ABO血型
半衰期
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半衰期
血浆蛋白的小跟班不会被代谢掉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检测出2-3月之前的血糖
急性时相蛋白质
急性炎症等情况下,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
举例
C-反应蛋白
血浆蛋白的功能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管=家 白蛋白=女人 水=男人
白蛋白能最有效地维持胶体渗透压的机制
分子量小
血浆内总含量大、摩尔浓度高
生理PH条件下,电负性高,能使水分子聚集其分子表面
脸小钱多有魅力
2. 维持血浆正常PH值
血浆蛋白盐与相应蛋白形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正常的PH值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3. 运输作用
血浆中的脂肪酸、Ca2+、胆红素、磺胺等多种物质需要与白蛋白结合才能被运输
游离胆红素脂溶性很强,容易穿过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干扰细胞活动
衙役
白蛋白是押送犯人的衙役,流放到肝脏
转铁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乳糜颗粒
狱卒
TB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4. 免疫功能
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在体液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催化功能
血浆中的酶可发挥催化功能
6.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和转变为其他含氮化合物
7. 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血浆中存在众多的凝血因子、抗溶血及纤溶物质
好好看看生理
二、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代谢途径
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
缺少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
只保留了三条代谢途径
糖酵解
因为缺少线粒体,不能进行糖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2,3-BPG支路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支路
1,3-BPG
在一般细胞中,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乳酸
2,3-BPG支路
概念
红细胞内糖酵解的侧支循环
该支路的分支点是1,3-BPG
过程
1||| 1,3-BPG经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转变为2,3-BPG
2||| 2,3-BPG再经2,3-BPG磷酸酶催化水解脱去磷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回到糖酵解途径
特点
2,3-BPG在红细胞的含量高,是红细胞内能量的储存形式
2,3-BPG分子中不含有高能磷酸键,不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VS 1,3-BPG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功能
主要功能
调节血红蛋白(Hb)的运氧能力,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氧解离曲线右移
机制
2,3-BPG可特异地与去氧Hb结合,使Hb处于脱氧构象
减低Hb对氧的亲和力,促使HbO2释放氧,以适应组织对氧的需求
2,3-BPG是个小三,霸占了血红蛋白(Hb)
其他功能
储能供能
脂代谢
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细胞膜
成熟红细胞已经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但是脂膜的更新却是红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血红素的定义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Hb)的辅基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血红素也是其他含血红素蛋白的辅基
肌红蛋白
细胞色素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化学结构上
血红素属于铁卟啉化合物
组成
卟啉环
Fe2+
概述
合成部位
体内大多数组织均可合成血红素
主要是骨髓
其次是肝
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
成熟红细胞不含有线粒体,不能合成血红素
亚细胞部位
线粒体
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
胞质
中间阶段
基本原料
Fe2+
衰老红细胞
琥珀酰CoA
三羧酸循环
甘氨酸
食物摄取
其他氨基酸转化
关键酶
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酶
ALA合酶
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血红素的合成过程
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调节
血红素受多种因素调节,其中起始步骤ALA的合成是最重要的调控点
ALA合酶
ALA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受血红素的别构反馈抑制
睾酮、某些药物(巴比妥类、黄曲霉素等)、致癌物、杀虫剂可诱导ALA合酶的合成,促进血红素的合成
ALA合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缺乏也可减少血红素的合成
ALA脱水酶和亚铁螯合酶
两者均属于巯基酶
重金属如铅,可十分敏感地不可逆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红素的合成
铅中毒患者红细胞内原卟啉水平升高,尿中ALA及粪卟啉增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合成部位
主要在肾脏
主要功能
缺氧及红细胞减少时即释放入血并到达骨髓→诱导ALA合酶的合成→促进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意义
EPO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剂
四、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生物转化的类型
子主题
肝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代谢转化
通过生物转化可对体内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
肝硬化的时候,雌激素灭活水平下降→肝掌、蜘蛛痣
解毒作用
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
喝酒解毒
水溶性和极性的变化
生物氧化作用可增加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有利于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体外
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有些非营养物质经过肝的生物氧化作用后,溶解性↑,毒性↑
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肝的生物氧化作用后,溶解性↓,不易排出体外
不能将肝的生物氧化作用笼统地看作是解毒作用
五、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胆色素的定义
胆色素是体内铁卟啉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
铁卟啉类化合物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细胞色素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胆色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胆素原
胆素
胆红素在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的合成概述
合成原料(血红素)
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蛋白(约80%)
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过早破坏
含血红素的酶类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细胞色素
肌红蛋白由于更新率低,所占比例很小
合成部位
单核吞噬系统细胞
肝、脾、骨髓
亚细胞部位
微粒体和细胞质
合成步骤
胆色素的运输和转变
常考易混淆概念归纳总结
两种胆红素理化性质的比较
六、 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酸的来源
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转变为胆汁酸
胆汁酸的分类
按来源分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按结构分
游离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盐
概念
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均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形成相应的胆汁酸盐,简称胆盐
作用
胆盐为胆汁的主要成分
约占胆汁固体成分的50%
胆盐与脂类消化、吸收有关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肠道
进入肠道的各种胆汁酸(初级的/次级的/游离型/结合型),约>95%可被肠道重吸收,其余的(约5%的石胆酸)随粪便排出
结合型胆汁酸在回肠部位被主动重吸收,少量未结合的胆汁酸在肠道各部被动重吸收
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入肝
肝脏
在肝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重新转变为结合胆汁酸,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起重新随胆汁入肠
胆汁酸在肝和肠之间不断地循环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固醇7α-羟化酶和HMG-CoA还原酶活性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