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学第五章重点: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
这是一篇关于微生物学第五章重点: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典型的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简述各时期的特征及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生长时期的描述,生长曲线的定义,章节导入。
这是一篇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维导图,包含考试可能存在的复习要点,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这是一篇根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兽医全科类)2025制作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应用科目,临床科目,预防科目,基础科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微生物学第五章重点: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
章节导入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
要求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式
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物理,化学手段用于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及原理
重点
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
难点
利用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的对数生长期来计算细菌的代时和代数
生长曲线的定义
不补充新鲜营养物或不移去衰老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
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细菌数量的变化
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生长时期的描述
①迟缓期lag phase (延滞期)
菌种初接入新鲜培养液内,微生物细胞需要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节逐步适应新环境
表现为细胞数量不增加但细胞个体体积增大,代谢活跃
影响因素
菌种:繁殖速度较快的菌种延迟期一般较短
接种物菌龄: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时延迟期短
接种量: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延迟期(发酵工业上采用1/10接种量)
培养基成分
在营养成分丰富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的延滞期比在合成培养基上短
接种后培养基成分有较大变化时,会使延滞期加长,所以发酵工业上尽量使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与种子培养基接近
应用
发酵工业需设法尽量缩短延迟期
增加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
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在种子基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某些成分
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食品工业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
②对数期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细菌生长旺盛,代谢活力强
分裂速度快,菌数以指数级数增加,代时稳定
细胞在形态,生理等方面较为一致
由于此时期的菌种比较健壮,生产上用作接种的最佳菌龄
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
食品工业上尽量使有害微生物不能进入此期
是生理代谢及遗传研究或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等的良好材料
计算
在对数生长期,细菌数目按指数级增加,即2^0→2^1→……→2^n
n为细菌增殖的代数
设在对数期开始的时刻t1的菌数为x1,繁殖n代,在对数期后期t2的菌数为x2
代时G(Generation time)为每增加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可得以下公式
G=(t2-t1)/n
x2=x1*2n
③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
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整个培养物中二者处于动态平衡
此时生长速度逐渐趋向零
特征
细胞内开始积累贮藏物,如肝糖、异染颗粒、脂肪粒等,大多数芽胞细菌在此阶段形成芽胞。如果为获得大量菌体,应在此阶段收获,因这时细胞总数量最高
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某些放线 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也在此时期
稳定期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达到了最高水平,对于发酵生产来说,一般在稳定期的后期产物积累达到高峰,是最佳的收获时期
发酵生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氨基酸等), 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
补充营养物质(补料)
调pH
调整温度
稳定期细胞数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适宜收获
④衰亡期(decline phase)
细菌死亡率逐渐增加,群体中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岀现了 “负生长"
其中有一段时间,活菌数呈几何级数下降,称之为“对数死亡阶段"
这一阶段的细胞,有的开始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如氨基酸、转化酶、外肽酶或抗生素等。菌体细胞也呈现多种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大小悬殊,有的细胞内多液泡,革兰氏染色反应的阳性菌变成阴性反应等。
计算生长速率和代时
不同生长期的细胞在结构和生理上可能有很大差别,根据需要进取样和收获
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较为一致,因此常用于研究细胞的新陈代谢
典型的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简述各时期的特征及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
1) 迟缓期/延滞期
特征:细胞数量不增加但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活跃。
应用:发酵工业需通过增加接种量、接种对数生长期菌种、调整培养基成分、选用繁殖快的菌种缩短延迟期。
2) 对数期
特征:细菌生长旺盛、代谢强、分裂快,菌数以指数级数增加,代时稳定,形态,生理等较为一致。
应用:发酵工业延长该期,达到较高菌体密度;生产上对数期为接种最佳菌龄。
3) 稳定期/恒定期/最高生长期
特征:细胞增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动态平衡、生长速度逐渐趋向零。细胞积累贮藏物,大多数芽胞细菌在此阶段形成芽胞。
应用:发酵生产上通过补充营养物质、调 pH、调整温度延长此期、提高产量;该期细胞数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适宜收获。
4) 衰亡期
特征:细菌死亡率逐渐增加,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其中一段时间呈几何级数下降。细胞自溶、产生或释放产物,菌体细胞形态变化显著。
应用: 发酵生产应避免进入该期,及时收集发酵产物,分析、处理发酵材料。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1)减少营养物质,降低营养条件,如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原理:微生物需要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足时会降低或停止物质合成,减少生长繁殖程度。
(2)调节温度偏离最适温度,如低温冷藏或高温消毒灭菌。
原理:微生物无法调控自身温度。环境温度偏高或偏低,微生物活动受限制、酶的活性降低,生长繁殖被抑制;环境温度过高,酶和核酸永久变性失活、导致死亡。
(3)水分及渗透压,如腌制食品和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原理:微生物在适宜的渗透压下才能正常生活,渗透压过高,细胞失水皱缩;渗透压过低,细胞膨胀乃至破裂。
(4)光和辐射,如紫外线杀菌。
原理:某些光和辐射引起DNA结构改变,阻碍正常碱基配对,引发微生物变异或死亡。
(5)微波
原理:产生热效应,使蛋白质、酶等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6)超声波
原理:引起膜破坏,细胞破裂,内涵物逸出,导致微生物死亡。
(7)加入某些化学物质,如抗生素的使用
原理:重金属、氧化剂、还原剂等改变蛋白质结构或酶的活性,有机化合物损伤细胞膜或细胞壁,磺胺、抗生素等抑制微生物合成代谢,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
(8)调节pH值偏离最适pH值,如使用碱性染料
原理:微生物酶的活性、各生长阶段、各生理生化过程在偏离生长最适pH值时,这些均会受到影响,生长繁殖被抑制。
题目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