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酵工程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到高中学生物的朋友们♡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5-03-07 12:23:28发酵工程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发酵
微生物代谢 原料———————→产品 适宜条件
类型
有氧发酵(果醋)
无氧发酵(果酒、泡菜)
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产生 不同代谢物的能力
传统发酵技术
微生物来源
原材料中天然存在
前一次发酵(发酵物)
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例:酱油,豆豉等)
传统发酵食品
腐乳
菌种:主要是毛霉(多种霉菌)
孢子生殖
异养需氧
适宜温度:15℃~18℃
发酵时间:180 days (3~5 d长毛)
原理:蛋白质被蛋白酶和其他酶的参与下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泡菜(乳酸发酵)
菌种:乳酸菌
二分裂
异养厌氧型
适宜温度:室温(28℃左右)
发酵时间:10d
原理:
▲实验:制作泡菜
用质量分数为5%~20%的盐水
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
过低:杂菌易繁殖导致泡菜腐烂
煮沸:杀菌,去除水中溶解氧
冷却:防止温度过高,杀死乳酸菌
用新鲜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少
装至半坛时,加入香辛料,继续装到八成满
八成满
初期有较多二氧化碳产出,防止发酵液溢出
防止蔬菜腐烂变质(易使盐水没过)
方便拿取
冷却后的盐水缓缓倒入坛中,使其没过全部菜料
坛盖边水槽注满水,及时向槽内添水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比色法
果酒(酒精发酵)
菌种:酵母菌
出芽生殖(环境恶劣时孢子生殖)
异养兼性厌氧型
适宜温度:18℃~30℃(最适28℃)
发酵时间:10~12d
条件:前期有氧后期无氧
原理:
▲实验:制作果酒
先洗再去枝梗:避免葡萄破损,被杂菌污染
冲洗1~2次:防止冲掉酵母菌
发酵瓶中留三分之一(装三分之二)的空间
有利于前期酵母菌大量繁殖,防止后期发酵液溢出
每隔12h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打开瓶盖):防杂菌、氧气进入
发酵液变化:产生气泡
果醋(醋酸发酵)
菌种:醋酸菌
二分裂
异养需氧型
适宜温度:30~35℃
发酵时间:7~8d
原理:
▲实验:制作果醋
葡萄酒制作完成后打开瓶盖,调整温度
发酵液变化:表面有菌膜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应用
培养基(对营养物质需求不同,配制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分类
按物理性质
液体培养基
特点:不含凝固剂(琼脂)
作用:工业生产、扩大培养
半固体培养基
特点:含凝固剂(琼脂)
作用:观察运动、分类鉴定
固体培养基
特点:含凝固剂(琼脂)
作用:分离、鉴定、计数、保存
按化学成分
天然培养基
特点:化学成分不明确
作用: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
特点:化学成分明确
作用:分类、鉴定
按用途
选择培养基
特点: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
作用:培养、分离
鉴别培养基
特点:加入指示剂或化学药物
指示剂
酚红指示剂
菌种:尿素分解菌
现象:变红(pH↑)
刚果红
菌种:纤维素分解菌
现象:红色—消失→透明圈
伊红—亚甲蓝
菌种:大肠杆菌
现象:菌落呈深紫色,泛金属光泽
作用:鉴别菌种
作用: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营养
碳源
构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有机碳源又是能源→异养
氮源
形成含氮物质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水
无机盐
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微量有机物)
其他需求
乳酸杆菌:加维生素
霉菌:酸性环境
细菌:中性或弱碱性环境
无菌技术
消毒
方法
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不超过100℃,用于牛奶、酒类、酱油等
优点: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损失较少
化学药物消毒法:酒精擦拭双手,氯气消毒水源
酒精体积分数为70%最好
过高: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膜,酒精不能深入其中
过低:杀菌力较弱
紫外线消毒法:接种室、工作台等
芽孢(休眠体)、孢子(繁殖体)不能被消灭
灭菌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用于培养基)
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
灼烧灭菌:用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外焰)灼烧金属用具等
芽孢、孢子可以被消灭
其他作用:防止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污染
纯培养
步骤:配制培养基→(调节pH)→灭菌→接种→分离→培养
▲实验
分散方法
平板划线法
倒平板时培养基冷却至50℃
温度过高,易烫伤
温度过低,培养基易凝固
培养皿倒置
防止拧盖上的冷凝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蒸发
从第一次末端进行第二次划线
末端微生物数量较少,可使细菌数目随化线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分散成单个细菌
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保证下次划线时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结束后灼烧接种环
杀死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微生物群—分离或稀释→单个细胞—繁殖→单个菌落
选择培养与计数
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密度梯度稀释
计数原则
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三个平板重复计数,求平均值
计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
菌落数目稳定时记录结果
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菌落数目
计数依据:菌落数
特点
优点:计数的是活菌
缺点:2个或2个以上细胞连在一起时只能观察出1个菌落
结果:比实际偏小
计算公式:C(平均菌落数)÷V(涂的菌液体积)×M(稀释倍数)
操作
土壤取样
酸碱度中性,土壤潮湿(距地标3~8cm)
铲去表层土
一般选用1×10²~1×10⁶倍稀释的稀释液培养,第一次做实验可以将范围放宽,1×10³~1×10⁷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特点
优点:快速、直观、简便
缺点:区分不出死、活菌
区分死、活菌:用台盼蓝染液,死细胞被染蓝
结果:比实际偏大
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有作用: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上分别接相同的菌种,二者对照后,选择培养基上生成的菌落数应比基础培养基的少
证明选择培养基是否被污染:讲解中国和维解中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温保温箱中培养,如未接种的培养基上长出菌落,说明被污染
菌种保存
临时保藏(1~6个月):4℃冰箱,固体斜面培养基表面.菌种易变异
永久(长期)保藏:-20℃冰箱,甘油管藏法
△防杂菌污染
消毒双手
灼烧灭菌接种环、涂布器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开培养皿只开一条缝
瓶口(试管口)过火焰
发酵工程及应用
与传统发酵技术比较有哪些改进之处:方法多、需进一步纯化、质检合格
基本环节
步骤:选育菌种→扩大培养→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发酵罐内发酵→分离、提纯产物→获得产品
选育菌种
来源
自然界中筛选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
需求产品
柠檬酸:黑曲霉
啤酒:啤酒酵母
味精:谷氨酸棒状杆菌
分离、提纯产物
考虑因素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成本低
条件易控制
繁殖快、代谢旺盛、产物多
扩大培养:快速增加菌种数量
配制培养基:天然液体培养基
灭菌:所用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有杂菌污染会导致产量大大下降
发酵罐内发酵: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随时检测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及时添加必需营养成分,严格控制发酵条件(pH、溶解氧等)
添营养成分
控制发酵条件
发酵产品
微生物细胞本身:过滤、沉淀将菌体分离、干燥
其代谢物:提取、分离、纯化
优点
生产条件温和
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产物专一
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且容易处理
应用
食品工业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