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概论
汉语言文学下的语言学概论,结合考试重点来做,有一小部分内容并没有列上去。采用了许多标签,虽然多,但是看了更容易理解记忆。
编辑于2020-01-15 11:03:38语言学概论
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符号的性质
是使主观信息具有客观物质载体的形式
声音是语言符号第一性的形式
语言符号的特点
任意性
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线条性
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一个跟着一个,只能依次出现。
系统性
语言中众多符号并非互不相干,而是共同构成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系统的两种根本关系
组合关系
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结构中各成分关系为组合关系。如“红”和“花”两个符号可组成“红花”和“花红”,因组合关系不同,结构和意义也不同。
聚合关系
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能被替换后结构关系不改变的符号,可聚合成群。如“红花”,“红”的位置可替换“蓝、白、大、好……”,“花”的位置可替换“旗/苹果/房子……”,这些词就各自构成聚合关系。
子主题
语音
语音四要素
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质(音色)
音素的发音特征
元音发音特征
发音器官不行成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气流较弱
辅音发音特征
发音器官某一部位造成阻碍
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气流较强
音位的组合和聚合
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两个因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对立关系。两个因素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一个因素出现的位置另外一个不会出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互补关系。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音位变体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因素彼此不对立,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此时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音素就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不同的变异形式,即音位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为音质音位。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叫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如北京话/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塞、口、不送气。
音位的聚合
音位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与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双向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是音位系统的重要特点。
音节
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词义
词汇与词义
词汇
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全民常用
稳固
构词能力强
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
不是全民常用
不稳固
构词能力弱
词义
词的词汇意义
通常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
词义的概括性
概括,同时也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把特殊、复杂变为一般、简单。
词义派生
词义派生的条件
现实基础
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
社会条件
词义派生的途径
引申
隐喻
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如“习”:(本义)鸟反复地学习飞——(引申义)反复练习、温习
转喻
其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如“兵”:(本义)兵器——(引申义)士兵——(引申义)战争
词义的聚合
词义的组合
文字
文字的作用
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空上的局限,相隔很远的人们也可以通过文字写成的文本相互交流信息。
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思考的深度,提高大脑的能力。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语言包括音、义,文字作为视觉符号,包括形、音、义
二者都是一种系统
语言有大小不同、音义结合的各级单位,有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实物记事(与文字产生没有直接关系)
图画记事(是文字的前身,但还不是文字)
划刻符号
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东巴经已经是文字)
语言的发展演变
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
不平衡性
语言分化
社会方言
各个社团的语言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下,就叫做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汉语七大方言
官话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客家方言
粤方言
闽方言
亲属语言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亲属语言。如拉丁语随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为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世界九大语系
由同一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岛语系
南亚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乌拉尔语系
高加索语系
“闪-含”语系
语言融合
语言联盟
系统感染
语言接触
土汉语
世界语(1887,柴门霍夫)
特殊形式:混合语
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并新生出一种语言,如克里奥尔语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由孩子作为母语来学习。
克里奥尔语
“倒话”
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汉民族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政治原因)
国家共同语
英吉利共同语:伦敦方言(经济原因)
意大利共同语:多斯岗方言(文化原因)
语法
语法和语法单位
语言结构的规则性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他们的任务只是归纳整理客观存在的规则,选择恰当的方式把它们描写出来。
语法单位
语素
多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但如“葡”和“萄"单独都没有意义,所以“葡萄”是一个语素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词
虚词“的”“从”等也是词;“粮食”“桌子”“大衣”在句中不能自由拆开,它们整体是一个词
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短语
词与词组合成的能自由运用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句子
最大的语法单位,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复合词构词法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合成词(复合词),如“黑板”
派生构词法(附加法)
由派生词缀附加在词根之上构成合成词(派生词),如“Writ-er”
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主谓结构
如“他来了”“讲课不容易”
述宾结构
如“切西瓜”“吹风”“学习开车”
偏正结构
定中结构(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人民的力量”“高水平”
状中结构(动词性偏正结构)
如“马上出发”“加倍努力”
联合结构(并列结构)
如“北京、上海和天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述补结构
如“急哭了”“站稳”“搬出去”
句法组合的层次性、递归性
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言的结构类型与普遍特征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孤立语:汉语
缺乏词形变化,词序严格
屈折语:俄语、德语
有丰富词形变化,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黏着语: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芬兰语
没有词内部的屈折,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之间结合并不紧密,一个黏附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
复综语:美诺米尼语
一个词往往由多个语素编插黏合而成,不分词和句子,一个词往往就构成一个句子
语言的普遍特征
两层性(组合、聚合关系)
声音做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
语素—词—词组—句子的语法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