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七年及下册历史知识点1至4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描绘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普通人成长为坚定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经典名著,会持续更新。
这是一篇关于骆驼祥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题思想,情节内容,主要人物,作者。介绍详细,描述全面,不想读的有福了!
这是一篇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作者。内容清晰完整,简洁明了,不想读的有福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大兴(今西安)
统一全国:589 年(开皇九年),隋文帝派隋军灭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①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等:②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③三次征辽东
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人物:605 年起,隋炀帝下令开凿
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 2700 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郡(今杭州)
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邘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意义
①积极: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②伟大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③消极:加重了人民赋税和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
过程:
隋文帝: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立
影响/意义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
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 1300 年。(清末 1905 年废除)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 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今西安)
贞观之治
治国者: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年号为“贞观”,开创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实行以民为本、知人善任的治国思想,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魏征敢于直言;房谋杜断: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治国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经济:⑤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治国效果/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称帝:690 年,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
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治国措施:
政治:①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②)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选拔和考察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士人
经济:③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治国效果: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第3课 开元盛世
盛世局面的出现
用人:唐玄宗李隆基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贤相姚崇和宋璟
政治: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文化: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治国效果
治国效果: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经济的繁荣(具体表现/成就)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农业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
②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必需品。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的专著,陆羽被尊称为“茶圣”
手工业
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
①纺织业:品种类繁多,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
②陶瓷业:越窑生产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生产的自瓷类雪似银(南青北自)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商业
国内: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
①出现了长安、洛阳等大都市,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②草市逐渐兴起
③长途贩运及销售的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有粮食、茶叶、丝绸、瓷器等
国外
路上丝绸之路畅通,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
国际大都市长安
兴建:唐朝都城长安是以隋朝大兴城为基础扩建而成的
特点:规模宏伟,规划井然有序,功能分置
结构/分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功能
①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②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
③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的区分
地位: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755-763 年)
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乐,总理朝政
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口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
黄巢起义
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过程
爆发:874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
建立政权: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881年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
失败:在唐军的联合围下,黄巢起义失败
唐朝灭亡
时间:907年
人物: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内容: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特点
①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人大量南迁,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
评价: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经济、文化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思考和拓展: 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主要盛世
西汉 “文景之治 ” 和汉武盛世 、东汉“光武中兴 ”、隋朝 “开皇之治 ”、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清前期的 “康乾盛世
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②政治清明 、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制度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统治者的勤政爱民(以民为本)、重用贤能、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