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学概论
这是一个关于1️⃣刑法学概论的思维导图,详细地解释了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涵盖了广义刑法学和狭义刑法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刑法学研究方法论和其他重要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2️⃣物权的客体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通过分类和定义,详细解释了物权客体中的各种物的概念和分类方式。
这是一个关于犯罪的思维导图,主要介绍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个关于物权法绪论思维导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物权法概述、中国物权法的制定以及物权的概念。,为理解物权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1️⃣刑法学概论
刑法学
概念
广义
犯罪及其治理所有相关问题
狭义
1997现行刑法(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分类
研究对象
广义刑法学
狭义刑法学
适用国别,地域范围
研究方法
研究犯罪的特定种类
体系
总论
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
各论
概述+10类犯罪
刑法的观念
传统-威权主义刑法观
工具主义
万能主义
现代-民权主义刑法观
人本主义(关爱,尊重,保护)
谦抑主义(必要性)
刑法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
广义(一切)
刑法典
单行刑法(目前行政+1)
附属刑法(我国无实质)
狭义(系统)
性质
内容特定
范围广泛
方法严厉
谦抑
刑法不应将一切违法行为都当做处罚对象,仅应以具有刑罚处罚必要性之危害行为为处罚对象
不完整性
刑法并未将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规定为犯罪,而只是将其中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补充性
能够以其他手段实现法益保护目的的,应优先考虑适用其他手段 而非直接适用刑法加以调整
宽容性
即使在社会上有现实犯罪行为发生,如果欠缺处罚的必要性,或即使处罚也达不到预防与惩罚犯罪的目的,就应侧重于宽容精神,而对刑罚加以节制
渊源3
根据
法律
《宪法》
全局,方向,根本性规定
保护,义务,禁止性规定
不得违宪
实践
经验
国情+治安情况
解释
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对正确理解和运用刑法具有重要意义
原因
条文简短抽象,现实生活千变万化
条文一定稳定性,现实生活多变性
具体文字需明确
解释主体
有权解释
立法解释(全大及常)
司法解释(最高法,最高检)
无权解释
学理解释
解释方法
文理解释
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单词,概念,术语),在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
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扩张解释
信件→电子邮件,手机短信
限制解释
入户抢劫 “户”
当然解释
刑法原则
实施刑法原因
报应主义
为了惩罚犯罪而有刑法
预防主义
为了没有犯罪而有刑法,一般预防+个别预防
一般预防:杀鸡儆猴 个别预防:杀鸡
并合主义
报应提供上限,预防提供下限
原则
罪刑法定
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事后法
绝对不定期刑是一种刑罚制度,指判决时只确定刑种,完全不规定刑期,由监管人员根据罪犯在服刑中的改过情况决定刑期的长短1 有罪类推(analogia in malam partern)是一种司法原则,指一个人在未经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也被视为犯罪者对待 重法溯及既往是指在新的法律实施后,对其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适用更重的法律规定。
是消极限制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
罪责刑相适应
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的责任+刑罚
责任主义
广义=主观责任(狭义,对应客观,结果责任)+个人责任(对应团体责任)
积极责任主义(有责任就有刑罚)—消极责任主义(没有责任就没有犯罪+责任是刑罚的上限)
责任要素: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
罪责自负
主客观相统一
保护法益
违反伦理≠犯罪
无被害人≠犯罪
必须与人相关
刑法的效力
空间
何地—折中主义:属地为主,其他为辅
属地
领域
领陆,领空,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拟制的领域
航空器,船舶
属人
保护
普遍管辖
劫持航空器,劫持船只,海盗,贩毒罪
时间
生效
公布之日起
公布后一段时间
失效
明示废止
默示废止(抵触,吸收,自然废止)
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