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情绪与情感
这是一个关于情绪与情感的思维导图,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这张脑图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编辑于2025-03-09 20:48:37情绪、情感概述
概念
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并伴随特定的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凡是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对象,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悦等肯定的情绪)
情绪、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
情绪、情感总是伴随着或隐或现的外部表现,即表情,面部表情,身体表情,言语表情
与情绪、情感相伴相生的还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减慢)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就会,而且人与动物皆有(情感是人类所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的暂时性,它随情境或一时需要而发生,时过境迁或需要的满足将导致其减弱或消逝(当听到非典时,人们表现出恐慌的情绪,随着疫情好转,恐慌情绪便会逐渐减轻)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和明显的外部表现(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
两者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能够凭借表情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沟通(微笑表示友好,摇头表示反对)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的作用(愉快、自信的时候使人精力充沛,能有效提高活动效率)
也存在兼具增力和减力的情绪,如“化悲痛为力量”“卧薪尝胆”
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协调组织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瓦解、破坏和阻断的作用(考试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空白;中等强度反而更容易取得优异成绩)
感染功能
指个体产生某种情绪、情感后,不仅自身会感受到相应的主现体验,而且还能通过表情外显而为他人所知,进而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的现象(不良情绪像感冒一样会传染,如周围的人无精打采也会使自己心情变阴沉)
保健功能
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增进或损伤的效能
情绪的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丹麦心理学兰格)
强调植物性神经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加的)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称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
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主要有三个主要观点: ①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绪的评估(如在外碰到狼会感到恐怖,但看到动物园里的狼不会感到恐怖) ②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③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p86)
沙赫特的两周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情绪唤醒理论:) 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等) ②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几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的经验)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通常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 ①初评价: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②次评价: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的判断 ③再评价: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行为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主要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它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①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刻
②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趋于内敛和稳定
③情绪、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教育能否获得成效的保证之一
②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③教会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提高其驾驭情绪的能力 合理认知情绪波动的起因 自我排解 寻求帮助 注重修养,提高境界
家校结合,营造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
子主题
子主题
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喜、怒、哀、惧、爱、恶、欲 心境、激情和应激(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等指标划分的三种基本状态)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特点: ①弥漫性:指当人具有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当一个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遇到邻居会笑脸相迎,走路也会觉得天高气爽) ②长期性:指事过之后,产生相应的情绪并不会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有的人一生历尽坎坷,却总是豁达开朗)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既有消极也有积极的一面,在激情状态下,人常常会出现认识活动范围缩小,即意识狭窄的现象,理智的分析能力和意志的控制能力也会减弱
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如生活中遇到洪水、地震等天灾或者人祸,都会使人心理上产生高度警惕和紧张) 两种表现: ①被突如其来的刺激所笼罩,目瞪口呆,惊慌失措 ②当事人表现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与当事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及社会支持力量和训练经验、积累有关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关系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事业心,自尊心,荣誉感等) 道德感直接体现了客观事实与人的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
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
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基本体验(内在美和外在美之分)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三节: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