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西亚诸文明+埃及
古代西亚文明、埃及,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编辑于2024-07-25 21:54:14古代埃及文学知识点整理,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古代文学 ,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 一战开始,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代埃及文学知识点整理,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古代文学 ,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 一战开始,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古代西亚诸文明加埃及
青铜时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古巴比伦王国
铁器时代: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国
三大阶段
奴隶制城邦发生和发展时期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
原始公社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
乌鲁克文化期
苏美尔奴隶制城邦的产生
铜器
神庙建筑
石膏瓶
文字
楔形文字
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因线条似楔子,故称楔形文字。由表意、表音、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其表意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但表音符号的构造与埃及不同。楔形文字推动了两河流域的文化发展,也影响了西亚地区。1857 年释读成功。腓尼基文字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
那色文化期
农业已由锄耕转向犁耕
牲畜种类已有增加
对外贸易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最早产生了早期的城邦国家,新兴的阿卡德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
城邦初期——军事民主制的残余
神庙
城邦间的频繁战争加剧了城邦内部的社会分化和阶级斗争
乌鲁卡基那改革 urukagina
拉伽什的统治者卢伽尔安达独断专行,横征暴敛
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在平民和下层祭司的支持下,推翻了统治,取得政权,并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乌鲁卡基那改革。
主要针对政府腐败
据说制订了最早的法典
扩大公民权的范围
取消王室监督
减轻宗教费用
开凿运河
打击了贵族寡头势力,有利于平民,缓和阶级矛盾
阿卡德王国
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Bc2371 年萨尔贡建立阿卡德王国,定都阿卡德。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军事上,实施军事独裁,组建了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长期对外战争,使大量战俘沦为奴隶,奴隶的使用较普遍。至纳拉姆辛时期,国势最盛,后逐渐衰落。Bc2191,库提人入侵南部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灭亡。阿卡德王国是南部两河流域第一次出现的强大统一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2020
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国。Bc2112 年,乌尔王乌尔纳姆在乌尔建都,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史称乌尔第三王朝。
完全进入青铜时代,王室经济空前发展
中央集权制得以确立和加强,国王们集军政司法大权于一身
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法典》;
公元前2006年,末代皇帝伊比辛被埃兰人俘获,遂亡。此后。南部两河流域重新陷入诸邦分立局面。
奴隶制帝国时代
两河流域、小亚、伊朗高原,先后出现了古巴比伦帝国,赫梯帝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
重新统一巴比伦尼亚的是阿摩利人
汉谟拉比 code of hammurabi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他最大的功绩是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是古代社会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是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并颁布的
法典原文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面是浮雕,下部是法典铭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正文共282条,内容广泛,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社会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租赁制度、雇佣制度、财产继承制度以及婚姻与家庭制度等
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僧侣、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调整自由民的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
展示了古巴比伦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境,至今仍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史的基本文献。
但近代学者认为这部法典的实际作用有限 浮雕太阳神沙图授予神环与木杖(丈量工具)并非君权神授的场面 汉谟拉比逝世之后,巴比伦王国开始了衰落。北方的赫梯人和加息特人随即攻入巴比伦城,并统治了巴比伦王国。
后期受到东面埃兰和北面亚述的控制
最后,亚述王攫取巴比伦王位,1235bce
亚述
奴隶主贵族寡头
铁器时代的首个帝国,铁器的广泛使用,新而强军事力量,奴隶制的演变
君主专制统治
迦勒底人据巴比伦而独立。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攻陷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又攻陷亚述西部据点卡尔赫米什,亚述帝国遂亡。(也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
新巴比伦王国
尼布甲尼撒二世
“巴比伦之囚”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耶路撒冷犹太居民被掳至巴比伦尼亚的事件
Bc587 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报复一度归顺的犹太国投靠埃及而二侵巴勒斯坦,并于一年后攻陷耶路撒冷,将该城大部分居民送往巴尼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被俘虏的犹太人直到波斯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后才被居鲁士大帝释放回巴勒斯坦。犹太人把这段历史称为“受难时代”。此囚对犹太民族凝聚力和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空中花园
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
奴隶制的新发展:奴隶独立经营
波斯人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一举而下巴比伦城,新巴比伦灭亡
波斯 居鲁士 冈比西斯 大流士
贝希斯敦铭文 behistun inscription
古波斯国王大流士刻于贝希斯顿山崖的记功铭文。铭文用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埃兰语刻成,记载了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其后各地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 1835 年,英国人罗林森发现该铭文并将其制成拓本。后来他据此译解了古波斯文。《贝希斯敦铭文》对研究古波斯历史和文字有重要作用。
是现在所知道的波斯王国的铭刻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研究波斯历史的珍贵资料
大流士一世改革
bc6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推行的改革,公元前518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奴隶制帝国,大流士一世实行改革
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铸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
修筑道路
设置驿站
改革军事
整顿税收制度,对各省进行定额包税
大流士的改革,不仅使波斯帝国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行政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得到空前的加强,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内部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琐罗亚斯德教
古波斯帝国国教。Bc6c 由琐罗亚斯德创立。该教奉《阿维斯塔》为经典,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人要站在善神一边,同恶神斗争。该教因崇拜光明与火,故也称拜火教。它深刻影响了犹太教。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国教,东晋十六国时期传入中国,被称为袄教。13c 以后,该教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基本停止。
赫梯古王国 中王国 帝国
铁列平改革
禁止王族仇杀,同时还规定公民会议、贵族会议有权监督、制止王室内部纷争。
铁列平确立了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由嫡男继承,无嫡 立庶,以长为序,无男立婿;
《赫梯法典》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人留给人类的突出贡献是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这套 拼音字母由22个辅音符号组成,没有元音。这套字母系统对后来世界字母文字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西方,古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而希腊字母后来又发展为拉丁·斯拉夫字母,在东 方,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了阿拉姆语字母,由此再发展为印度、阿拉伯等字母。
外族入侵并统治以及西亚帝国重新崛起的时期
塞琉古王国 中国史书称条支
帕提亚王国 公元前247年,巴克特里亚贵族阿尔萨息领导帕提亚人建立帕提亚王国。中国史书称其为安息。
波斯萨珊王朝 马资达克起义
埃及
罗塞塔碑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石碑。1799 年由拿破仑军队士兵在罗塞塔镇发现,故名。长约 107、宽 76、厚约 30cm。铭文为 bc195 底比斯祭司为颂扬国王托勒密五世而做。
同一内容用埃及象形文字、埃及世俗体文、希腊文三种文字刻成,其中希腊文成为日后解码的关键。
碑文释读主要由法国埃及学家商博良完成,并据此于 1822 年成功译解埃及象形文字(并首次发现其表音作用)。现藏大英博物馆。
古王国时期
古王国和早王朝的主要区别注主要在于建筑
古王国时期建立了地方行政单位“州”,以前的独立王国成为统一的埃及古王国的地方性行政单位。
拉美西斯二世
古埃及第 19 王朝法老。Bc1304–bc1237 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不断征战扩张,同赫梯王国争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卡迭什战役后,bc1283 与赫梯签订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和约《银板和约》。后大举南侵努比亚。对内大兴土木,如阿布·辛贝尔神庙,迁都至塔尼斯城。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东征西亚,战争和建设给国家带来巨大开销,加速了国家衰落的进程。
卡迭什战役
Bc13c 古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发生的战役。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恢复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于 bc1300 年亲率大军征讨赫梯。赫梯国王率军在叙利亚卡迭什城设伏,与埃及人决战。此役双方损失惨重,均无力再战。Bc1283.赫梯新王哈土什尔与拉美西斯二世缔结《银板和约》,正式结束两国之间的争霸战增。
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由意符、音符、部首符号组成,约 700 个。使用过程中先后演化出祭祀体和世俗体。象形文字可刻的材料多,但保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原文最多。1822 年,法国埃及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塔石碑成功释读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文化的主要成就
文字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即涅伽达文化时期,埃及就创造出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的。
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一些“预言”、“箴 言”、“训戒”之类的文献,如《聂菲尔列胡预言》、《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伊浦味陈辞》等。
中王国也出现一些纯碎文学作品,如《辛努哈特历险记》、《一个能言善辩的农夫》等。《辛努哈特历险记》
新王国时期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旅行记,其中最精巧的 是《乌努阿蒙旅行记》。
新王国以来,特别是埃赫那吞改革时期,打破了古王国时期 那种平滞呆板的手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风格、气质上都有不少的变化,例如埃赫那吞王后尼菲尔提提的彩色头像,就 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作。同时,艺术也开始面向自然和社会现实
埃赫那吞改革
古代埃及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强化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新王国以来,随着历代统治者对阿蒙神庙的赏赐的不断增加,使得阿蒙神庙僧侣集团不仅拥有雄厚的财富,而且往往以神谕的名义干预政事和王位继承。
这样统治阶级内部两大奴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就导致了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采取强硬措施来推行他的改革
把自己名字中的“阿蒙”改为“阿吞”,更名为“埃赫那吞”(意 为“对阿吞有益的人”他在底比斯以北的希尔摩城附近另建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野”)
埃赫那吞的改革并不是纯粹的宗教性改革,实质上,它是在 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不仅打击了阿蒙神庙僧侣集团的保守势力,而且在政权、宗教、文学艺术 等上层建筑领域里具有革新的性质
埃赫那吞改革完全被废止了,恢复了一切旧的宗教崇拜,埃赫那吞被宣布为罪人,埃赫塔吞城被宣布为不法之地。这样,一场以宗教斗争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 阶级内部斗争,以阿蒙神庙僧侣集团的胜利而结束。
犹太教
士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