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人卫第九版第一张影像诊断学总论,介绍了X线、CT、MRI等影响检查技术和造影剂,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诊断疾病的学科。
编辑于2025-03-11 15:19:28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线成像
有辐射,重叠图像
成像基本原理
X线基本特性: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物质密度越高对X线吸收越多
高密度组织:骨或钙化,呈白色影像
中等密度: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呈灰白色
低密度:脂肪,含气组织,呈灰黑色/深黑色
成像设备与性能
传统X线设备
胶片为载体。空间分辨力高,密度分辨力低,重叠图
数字化X线设备
CR:影像板。成像速度慢,不能透视
DR:平板探测器。成像速度快,可透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有创。避免血管影与邻近骨和软组织影像重叠,可清晰显示血管
检查方法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固有密度差异形成灰度对比,平片
人工对比:引入对比剂(造影剂),称X线造影检查
1普通检查
X线摄影(拍片)平片
荧光透视
2特殊检查
软X线摄影:钼靶检查乳腺
X线减影技术:CR或DR
体层容积成像
3X线造影检查
对比剂类型
医用硫酸钡:食管、胃肠道造影
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血管、尿路、子宫输卵管、窦道、瘘管(可过敏)
对比剂引入途径
直接引入:口服(钡餐),灌注 ,穿刺
间接引入:静脉注入后经尿路排泄
安全性
有辐射,孕妇小儿禁用
辐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
屏蔽防护:含铅防护服
距离防护:远离
时间防护:每次检查次数不宜过多,避免重复检查
X线图像特点
黑白灰度图像:密度差异
组织结构影像的叠加图像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有辐射,断层图像
成像基本原理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 透过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 的X线,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扫描断层的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再将矩阵内的数值通过数模转换,用黑白不同的灰度等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即构成CT图像
设备与成像性能
非螺旋CT
多层螺旋CT
重建增量
检查方法
患者要制动,屏气
优点:扫描速度快;不遗漏小病灶;高质量任意层面的多平面重建…
1平扫
普通扫描/非增强扫描,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2增强扫描
针对可疑部位
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扫描,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显示平扫上未显示的病变
3 CT造影
针对管腔
CT血管造影CTA:快速无创,筛查动脉狭窄与闭塞,动脉瘤,血管畸形
脊髓、关节造影
安全性
无创性检查,快速
辐射剂量CT>DR
CT图像特点
CT图像是数字化模拟灰度图像:
由不同灰度的像素组成,灰度反映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高于x),但空间分辨力较低
CT能清楚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纵隔/肝胰脾肾等器官
组成CT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像素⬇️,空间分辨力⬆️。CT像素比X线图像大
CT图像的密度能进行量化评估
CT值(HU):密度⬆️CT值⬆️。水=0 HU,骨皮质=+1000 HU,气体=-1000
X线吸收系数:水=1,骨皮质=2,气体=0
根据组织CT值范围,选择窗宽和窗位
窗位⬆️暗度⬆️
窗宽⬆️对比度⬇️
CT图像为断层图像
部分容积效应:一个扫描层面的厚度方向内,同时含有两种或以上密度不同且走行与层面平行的组织时,其所显示的密度并非代表任何一种组织,所测得CT值为它们的平均值。
高分辨力CT(HRCT)采用更薄的重建层厚,可克服部分容积效应。
第三节 超声成像(略)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MRI
无辐射,有强磁场
定义
利用强外磁场内人体中的氢原子和即氢质子(1H),在特定射频RF脉冲作用下产生磁共振现象,所进行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
成像基本原理
人体H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量和H进动
发射特定的射频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
停止射频脉冲后H恢复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信号
纵向弛豫时间T1:纵向磁矢量恢复的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T2:横向磁矢量的衰减消失时间
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图像
MRI图像上的灰度对比反映组织间弛豫时间的差异
T1加权成像T1WI:长低短高,水多为黑色,脑脊液(黑色)<脂肪(白色)。灰质灰色,白质白色
T2加权成像T2WI:长高短低,水多为白色,脑脊液(白色)>骨皮质(无水黑色)。灰质白色,白质灰色
设备与成像性能
MRI成像的主要优势
多参数成像:T1值,T2值,质子密度密度等参数(X线单一密度参数)
多序列成像
多方位成像:可直接获取任意方位断层图像
软组织分辨力高:脑脊髓,关节病变优于CT(MRI>CT>X
亚急性出血🆚脂肪组织:T1/2均高信号,压脂为低信号
直接进行水成像:不用对比剂,重T2WI序列,显示含液管道系统
直接进行血管成像:不用对比剂,MRA MRI血管成像
显示组织磁敏感性差异:SWI
检测组织生化成分:MRS 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
显示水分子扩散: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加权成像DWI,DWI⬆️ADC⬇️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
ADC表冠弥散系数:受损组织弥散受限,ADC降低,表现为较暗区域;自由弥散区域的ADC较高,信号强度相对明亮
显示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灌注加权成像PWI
脑功能定位
显示和量化脑区间功能连接:fMRI
局限性
通常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为断层图像
多序列/多幅图像不利于快速观察:需要较长时间比对观察
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同CT
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不适用于急症患者
易发生不同类型伪影
识别钙化有困难:无水黑色无信号,不如CT
检查方法
平扫
普通平扫
T1WI和T2WI,肝囊肿,胆囊石,子宫肌瘤
特殊平扫
脂肪抑制T1/2: 诊断脂肪病变,脂肪瘤,髓脂瘤,畸胎瘤
水抑制T1/2(FLAIR):抑制水/血液信号,利于脑室/脑沟旁高T2信号的病灶的检出(水肿/血肿...)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小静脉/微出血/铁沉积
对比增强检查
经静脉注入顺磁性/超顺磁性对比剂后,再进行T1/2检查
顺磁性对比剂:二乙烯三胺物乙酸钆,缩短T1,强化病变部位T1
超顺磁性对比剂:超顺磁性氧化铁,缩短T2,减弱T2信号
MRA检查
血管成像
普通MRA
增强MRA:需静脉注入Gd- DTPA
MR水成像
MRCP,诊断胆胰管梗阻
MRU,尿路梗阻
内耳迷路水成像
H-MRS成像
f MRI检查
DWI和DTI检查:DWI用于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细胞毒性水肿-弥散受限,DWI⬆️),肿瘤
PWI检查:缺血性和肿瘤性病变诊断,肿瘤恶性程度评估
BOLD-f MRI检查:定位脑功能区
安全性
设备强磁场,禁止携带任何铁磁性物体
禁忌症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
体内有金属(铁磁性)内植物,如手术夹/支架/假体/假关节
怀孕3个月内
幽闭恐惧症
MRI图像特点
普通平扫MRI图像
多序列,多幅断层图像,组织结构无重叠
T1/2图像,骨皮质均为低信号,脂肪为较高信号
富含水(脑脊液/尿液)在T1低T2高
特殊平扫
脂肪抑制T1/2:脂肪低信号,其他同普通
水抑制T2:脑室/脑池和脑沟内脑脊液低信号
同/反相位T1:软组织与脂肪边界处出现线状低信号影
增强T1图像
垂体/肾实质/血管发生强化,高信号
MRA图像
整体显示血管结构,高信号,周围结构不清
MR水成像
整体显示胆胰管/尿道
H-MRS
代谢产物浓度谱线图
f MRI图像
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反映水分子扩散幅度
第五节 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
第六节 对比剂
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
X线:导入高吸收X线(硫酸钡),低吸收(油脂/气体)增加对比度
MR:对比剂本身不产生信号,引入体内后,改变邻近组织的T1/2弛豫时间,一般是使T1/2都缩短
超声:血液中加入微气泡,血液散射增强,组织器官显影增强
常用种类
X线对比剂
碘化合物
硫酸钡
MR对比剂
细胞内/外
顺磁性/超顺磁性
不良反应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
副反应
肾毒性
第七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和临床应用
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
中枢:CT/MRI
乳腺:X线/超声/MRI
急性脑梗:CT灌注/MRI的DWI
临床应用
X线
胸部/关节/乳腺疾病
胆结石/游离气腹/肠梗阻
消化道/尿道/血管造影
CT
快速,广泛(中枢/头颈/胸部/心血管/腹盆部骨骼肌肉
超声
无辐射,实时动态成像
眼眶/颈部/乳腺/腹盆部/肌肉软组织
心脏/四肢血管
穿刺活检/抽吸引流定位
术中寻找小病灶
MRI
较慢,不适用于急症患者
中枢/头颈部/乳腺/纵隔/心脏大血管/腹盆部/肌肉软组织/骨髓。可诊断其他3种未能诊断的
发现其他3种不能发现的微小病变
DWI检出超急性脑梗死,鉴别脑转移瘤与脑脓肿
H-MRS鉴别前列腺癌与增生
第八节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第九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