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导论
这是一篇关于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导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概观。主要涵盖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主潮在资本主义时代的面对与减少异化的探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导论
导论:概观
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
根本特点: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归宿、核心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
表现主义(克罗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文论
柏格森直觉主义文论
现象学
存在主义
科学主义
特点: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科学性;思想基础:
主观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及其后继者布拉格学派
索绪尔语言学影响,研究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
英美语义学(瑞恰兹)和新批评派文论
语义学:语义分析文学批评最基本手段
新批评:反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强调作品内部研究
结构主义文论及相关符号学、叙事学
解构主义
与科学主义主旨不和但更自觉反对人本主义
德里达《人类的终结》
两次转移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文论仍然延续十九世纪主流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
重点:研究作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新批评崛起
重点:作品研究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存在主义文论开始关注读者接受问题
六七十年代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完成了当代西方文论第二次研究重点的转移
重点:读者接受(结构主义文论巅峰)
两个转向
非理性转向:19世纪前理性主义主导,二十世纪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尼采、叔本华唯意志论)
克罗齐、柏格森推崇直觉
弗洛伊德、荣格开拓无意识领域
卡西尔“隐喻思维”
苏珊朗格“前逻辑”“生命形式”
海德格尔“先行结构”“诗、思”拯救语言于逻辑与语法中
加达默尔“合法的前见”
姚斯“审美期待视域”解释
德里达“涂去”概念的表达
语言论转向:欧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主潮笛卡尔认识论,二十世纪初索绪尔启迪,西方哲学轴心转向语言论(布拉格学派……)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文学自身内部规律
新批评派研究作品“文本”“肌质”
结构主义揭示文学总体结构
科学主义文论
克罗齐表现主义文论:美学等于语言学
现象学、存在主义文论重视语言问题
加达默尔将语言置于解释学文论中心地位
人本主义文论
多元发展
流派繁多
更迭迅速
流派之间既有尖锐冲突又互相交叉、重叠影响和吸收
关注中心:人在资本主义时代如何面对/减少异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