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这是一个关于6.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的思维导图,蛋白质分选是指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编辑于2025-03-16 20:25:10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蛋白质分选基本途径
翻译后转运途径
特征
蛋白质分选信号序列
导肽
膜细胞器蛋白带有某种信号序列,引导其进入各自细胞器
信号斑
三维结构
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即一级结构不相邻,折叠成三级或四级结构后相关肽链上序列聚集形成信号)
指导蛋白转运特定部分
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后转移到膜围绕的细胞器
共翻译转运途径
特征
指导分泌蛋白在糙面内质网合成相关决定因素
信号肽
位于N端,无严格专一性,可作为其他蛋白质的向导
结构分类
信号肽的N端
疏水核心区
信号肽的C端
功能分类
起始转移序列
诱导新生肽链穿过移位子
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STA)
位于新生肽链内部的疏水序列,肽段终止转移,肽链跨膜锚定在脂双层
内在信号锚定序列(SA)
位于新生肽链内部的疏水序列,信号序列,肽链跨膜锚定在脂双层中
跨膜蛋白的拓扑学结构
只有起始转移序列,进入内质网腔中,分泌蛋白
一个起始一个终止,跨膜蛋白
多个起始多个终止,多次跨膜蛋白
信号识别颗粒(SPR)
信号肽识别结构域
核糖体结合结构域
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也称停泊蛋白(DP)
α亚基
β亚基
DP可特异地与SRP结合,并起始肽链向内质网腔转运,使肽链延长继续进行。
移位子
sec61蛋白复合体
结合核糖体大亚基后打开通道,允许核糖体-新生肽复合体通过进入内质网
sec61α
起调控作用
sec61β
sec61γ
1.无蛋白质转运时,移位子胞质侧被Sec61α的一个片段关闭 2,核糖体-新生链复合物与内质网结合后,移位子打开,同时核糖体与移位子之间紧密密封以防止小分子物质进入移位子 3,肽链通过移位子通道进入内质网
分泌蛋白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边翻译边转运的过程
蛋白质转运机制
蛋白质的跨膜运输
蛋白质通过信号打开通道转运
膜泡运输
COPII包被膜泡
运输方向
介导细胞顺向运输,负责从内质网出芽的小泡形成
组成
小分子GTP结合蛋白Sar1
与GTP结合启动,与GDP结合关闭
Sec23/Sec24复合体
Sec13/Sec31复合体
纤维蛋白Sec16
过程
1.细胞质中可溶性Sar1-GDP与ER膜蛋白Sec12(鸟苷酸交换因子GEF)作用
2.Sar1-GTP形成,使得Sar1构象改变,暴露出疏水N端插入ER膜
3.Sar1招募Sec23/Sec24复合体、Sec13/Sec31复合体及纤维蛋白Sec16组装成为COPII,Sec16还会组织其它包被蛋白结合,提高聚合效率
4.组装完成后,Sec23亚基促进GTP被Sar1水解
5.Sar1-GDP从膜泡释放,COPII去装配解聚,膜泡形成
转运蛋白
膜蛋白
Sec24亚基识别具有二酸序列(如Asp-X-Glu)的蛋白质分选信号
通过膜受体识别的可溶性蛋白
取决于被转运蛋白的靶向分选序列
COPI包被膜泡
运输方向
介导细胞逆向运输,负责从高尔基体到内质网的物质运输
组成
七种亚基(α、β……)
GTP结合蛋白ARF
依靠结合GDP还是GTP启动
回收蛋白
内质网腔内或膜上的驻留蛋白,C端含回收信号序列
驻留蛋白也可通过形成庞大复合体避免被转运出去
膜蛋白
C端KKXX序列被α亚基与β亚基识别
可溶性蛋白
C端KDEL序列被cis膜囊上KDEL受体识别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
运输方向
介导分泌泡与内吞泡的形成
组成
接头蛋白
AP1
cis到胞内体
AP2
细胞膜到胞内体
AP3
高尔基体到溶酶体
CGA
cis到胞内体
网格蛋白
包被组装
ARF
启动开关
发动蛋白
消耗GTP收缩
分选信号
转运膜泡与靶膜的锚定与融合
过程
① 供体膜的出芽、装配和断裂,形成不同的包被转运膜泡 ② 在细胞内由马达蛋白驱动、以微管为轨道的膜泡运输 ③ 转运膜泡与特定靶膜的锚定和融合
相关蛋白
Rab蛋白
属于单体GTP酶,可与GEF作用从Rab-GDP转化为Rab-GTP
不同膜上具有不同的Rab,每一种细胞器至少含有一种以上的Rab。Rab的作用是促进和调节转运膜泡的停泊。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SF)
催化 SNAREs复合体的分离,能够利用ATP作为能量将SNAREs复合体的螺旋缠绕分开
NSF结合蛋白(SNAP)
SNAP受体(SNARE)
结构
具有一个螺旋结构域,相互缠绕形成跨SNAREs复合体 (trans-SNAREs complexes)
功能
保证识别的特异性和介导转运膜泡与靶膜的融合
分类
v-SNARE(Vesicle)
运输膜泡
t-SNARE(Target)
靶膜
依靠Rab活化促进结合
1.在供体膜上的GEF识别并结合特异性Rab蛋白,诱发GTP置换GDP,鸟苷酸交换引发Rab蛋白构象改变并暴露其共价结合的脂质基团,从而帮助Rab-GTP蛋白锚定在供体膜上,并随膜泡转移,在靶膜上Rab- GTP与Rab效应器结合,这种结合有助于膜泡锚定和v-SNARE 与t-SNARE的配对
2.v-SNARE蛋白(图中VAMP)与同类t-SNARE(图中syntaxin和SNAP25)胞质结构域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卷曲 SNARE 复合体,将膜泡与靶膜紧密束缚在一起
3.伴随 SNARE复合体形成后,供体膜泡与靶膜随即融合
4.两膜融合后,NSF联合α-SNAP蛋白随即与 SNARE复合体结合,然后NSF催化ATP 水解,驱动 SNARE复合体解离,游离的SNARE蛋白再用于其他膜泡的融合
5.具有GTP 酶活性的 Rab蛋白水解与之结合的GTP,释放可溶性的Rab- GDP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Rab-GDP与GDP解离抑制物(GDI)结合,从而防止Rab蛋白从Rab-GDP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直至与GEF发生相互作用
选择性门控转运
核孔复合体第九章
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转运
细胞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