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储能技术在功率、时间维度分布及应用,氢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以及液流电池,是适合长时大容量储能的五大技术
安全、成本、时长、量产能力、环保、选址的适应性等六方面进行比较
在日调节场景下:抽水蓄能凭借技术成熟以及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仍处于商业化初期。
在周调节场景下: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和熔盐储热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将成为长时储能的主要方式。
在季调节场景下:氢储能是最适用的大规模、长周期储能方式,但由于转化效率较低,且技术成熟度不高,预计商业化应用尚早。
所以,交银证券判断 “在中短期内,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三者将直接参与长时储能的竞争。”
各技术路线现状
截至2024年底,内地新型长时储能累计装机达2.3GW,2024年实现新增新型长时储能并网/投运装机规模约1.3GW/8.1GWh。
其中,压缩气体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70倍至711MW,容量占比约53%;液流电池增长超10倍至368MW,容量占比约28%;熔盐储能增长250%至250MW,容量占比约19%。
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预计,2024年中国内地液流电池储能装机量达1.81GWh,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占比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