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部分
考研党必看!下图为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部分重点内容的知识梳理,例如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都可以在图中找到对应的要点分析。其余章节陆续更新中,关注我,能够持续获得优质导图哦!
编辑于2019-07-31 13:35:11在考研英语中,阅读可以说占据了我们考研英语的半壁江山,所以阅读是我们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但是到底该如何备考阅读理解题呢?给大家总结了考研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快来看看吧~
考研政治马克思原理哲学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的人在社会历史中起着不一样的作用。本思维导图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以及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同时概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和力量,依照这些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基本动力和非基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其中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它的发展,反之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更多干货内容赶快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考研英语中,阅读可以说占据了我们考研英语的半壁江山,所以阅读是我们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但是到底该如何备考阅读理解题呢?给大家总结了考研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快来看看吧~
考研政治马克思原理哲学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的人在社会历史中起着不一样的作用。本思维导图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以及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同时概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和力量,依照这些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基本动力和非基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其中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它的发展,反之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更多干货内容赶快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遵循着人的认识由外到内的过程)
三大规律之“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反映了事物的共性。
(3)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4)稳定性,同时体现了普遍性、重复性。
3.人与规律的关系
人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例:引水上山)。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形态。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 (又称矛盾规律。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与统一规律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因为: 1、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 2、是贯穿另外两大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区别 是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者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着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通俗理解:同一和斗争的关系不是“时而时而”的关系;而是“既、又”的关系。 (即:矛盾每时每刻,即同一又斗争的。)
辩证关系
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联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通俗理解:朋友之间相差不大,就会产生羡慕嫉妒恨。 这是因为同一性太多,自然会有斗争性。
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总结套话: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两者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方法论意义:
1、事物之间会相互转化。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这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做到“一分为二”。例如,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批判地吸收”。 3、在当前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社会。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互相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彼此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此消彼长,造成事物的量变。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的地位性质发生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汇总才能实现。(即: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1、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2、学会从事物的对立面把握事物的统一,学会逆向思考。(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3、和谐不是无差别的一致,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4、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者含义:
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具体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过程各有其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对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要割裂二者的相互联系,只强调共性,而否认个性的教条主义,只强调个性而否认共性的经验主义。
两者辩证关系的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方法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到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 还要抓关键,看主流。
两点论:把握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重点论: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两点论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
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分析法
1、看问题一分为二;批判地继承;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福祸相依 2、从事物的对立面把握事物的统一;反向思考;逆向思维 3、中庸、和谐、不走极端的思考方法和态度 4、求同存异;差异中谋求共识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对症下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两点论”和“重点论”;抓关键、看主流
质量质变规律 从外在形式、形态上描述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形态——量变和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从外在上都是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
事物发展中的质、量、度 《精》P22、23
质(决定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质的外在表现)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限度。
含义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体现为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连续性、渐进性和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体现了超越度的(事物)的间断性、飞跃性和显著的变化
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1)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党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 (2)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的哲学依据。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双百目标的哲学依据。 (4)把远大的理想目标与科学求实的精神相结合的哲学依据。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刻阐明了事物的发展由内在矛盾自我否定所引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从而从形式、形态——动力、源泉——方向、道路,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肯定与否定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数和否定因数。
二、辩证的否定观
基本内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的环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力量对事物进行否定和消灭。错误的观点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方法论意义
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又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一)原理
(1)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2)事物的辩证发展一定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一个完整的周期。
(3)从内容上,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二)方法论意义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的阶段,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补充:
三大规律得出的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高频考点】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事物发展的方向——向着对立面转化; (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 (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哲学依据——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