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52:边缘如何融入中国?
中华文明有一个很神奇的特质:容纳力非常强,能一点点地把边疆变成腹地,最后能滚动发展成一个疆域庞大的国家,比如四川、福建都曾经是边陲地区,宋朝才彻底融入中国。那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区是怎么融入的呢?
编辑于2025-04-02 17:03:51中华文明有一个很神奇的特质:容纳力非常强,能一点点地把边疆变成腹地,最后能滚动发展成一个疆域庞大的国家,比如四川、福建都曾经是边陲地区,宋朝才彻底融入中国。那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区是怎么融入的呢?
《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从野蛮人祭到文弱琐碎,古代祭祀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搞祭祀活动,往往用“迷信”两个字就打发了。但其实,祭祀仪式,是和国家发展和政治转型息息相关,它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观察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那这一期的《文明之旅》,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发端于何处?中间经过了什么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华文明有一个很神奇的特质:容纳力非常强,能一点点地把边疆变成腹地,最后能滚动发展成一个疆域庞大的国家,比如四川、福建都曾经是边陲地区,宋朝才彻底融入中国。那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区是怎么融入的呢?
《文明之旅》第52期带你探索技术如何推动文明进步。罗振宇从统一度量衡谈起,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复杂性和对官僚体系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仅是技术成就,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技术不仅掀开了压制文明的天花板,还为人类善念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宋朝人口大爆炸的背后,正是技术的力量。技术不仅是秩序的保障,更是善与恶的分界线。
从野蛮人祭到文弱琐碎,古代祭祀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搞祭祀活动,往往用“迷信”两个字就打发了。但其实,祭祀仪式,是和国家发展和政治转型息息相关,它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观察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那这一期的《文明之旅》,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发端于何处?中间经过了什么变化?
过往的猜忌
公元1039年,四川益州发生了一场火灾,当时的两位地方主官,连夜就带人过去。
但是他们就站那里看着,大火烧了三千多座房屋,老百姓损失非常惨重
他们在火灾现场,琢磨的是:这到底是一场意外的火灾,还是一场有预谋的动乱?
有一年庙会上,有人假扮二郎神,又让几十人假扮他手下的官吏兵丁。
当时的益州知州程琳把这些人按照谋反来处置:带头的杀掉,其他参加这个祭神仪式的人统统发配到内地安置。
但当地百姓都说程琳没错
“杀这一个人,可以让四川几十年太平无事。”
“以前把我们四川搞乱的,不是什么英雄豪杰,都是一些小混混。不及时制止他们胡闹,时间一久,就容易成大乱。”
程琳杀这一个人,把其他小混混都震慑了,四川就安全了
四川出的这些问题,是远在中原的朝廷和四川当地的百姓之间的信任出了大问题。
智慧的官员
程戡
埋下伏笔
两年后,四川真的传言,侬智高从大理国借了兵,要打到四川来了,民间人心惶惶
其实这个时候侬智高已经死了
很多人把粮食布匹贱卖,换成金银埋到地下,然后自己往城里跑
虽然同样是社会恐慌,但总比老百姓四散奔逃,或者干脆造反要好。
张方平
程戡干好了去当参知政事副宰相,继任的张方平
他也创造了一个能持续释放信号的行动
他安排了一场表演,正月十五办花灯,这天就把城门大敞开着,晚上也别关,对四川的安全就是这么自信。
这比任何辟谣都有用,老百姓才安定下来
智慧的官员
程戡
负使命
仁宗命程戡,去做益州知州,主管四川事务
程戡以镇静著称,以前就干过益州知州,对当地情况熟悉
两手抓
一方面,只要有传言说什么要有兵变的,马上抓起来杀头,让民间不传谣不信谣。
另一方面,他做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儿:就是修城墙。
和迷信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作战?
制造一个可以持续释放信号的行动,让大家往相反的方向嘀嘀咕咕:朝廷还是在想办法,墙起来了,有人造反也没那么容易,万一真有人造反,我可以往城里躲。
宋仁宗为什么认真
迷信不只是个人观点问题,还是一个社会观念的网络现象
如果老百姓信了,人心惶惶,把整个四川变成个火药桶,引发社会动乱,怎么办?
如果四川某个角落里的心怀不轨的人信了,以此为号召,揭竿而起,怎么办?
四川危机
大宋
两广“侬智高之乱”
10月,名将狄青平定了叛乱
只是边疆问题
四川可能要出事
有传言说,四川一到甲午年就肯定有大乱
是腹心之患
整个国家的商税收入,四川占四分之一
世界
范仲淹去世,谥号文正
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迫使忏悔者爱德华 恢复领地
贝都因人在海达兰战役中击败齐里德王朝
北意大利王子博尼法斯三世被刺身亡
大宋皇祐三年,大辽重熙二十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四川危机
《文明之旅》第53期
文明1052:边缘如何融入中国?
楔子
中国的疆域是怎么一点点扩展的?
福建
依山傍海,90%的土地都是山地丘陵,只有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少一点河流冲积平原。
和四川一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隔绝的区域。
秦朝
设了闽中郡
福建太难进入了,秦朝在这里没有有效统治,只能让越王勾践的后人换个名号,继续管着福建
汉武帝时期
中央大军彻底征服了福建
汉武帝把老百姓全部迁出来,安置到江淮地区
唐朝末年
黄巢起义,公元875年,起义军败退到了浙江,走投无路
几十万人只好冒死凿山开路,留下了仙霞关
边疆地区在文化上大放异彩
福建
文学有柳永
书法有蔡襄
政治,有章得象、曾公亮、吕惠卿、章惇、蔡确、李纲、蔡京、蔡卞
北宋宰相的原籍,第一名是河南,第二名就是福建
四川
仅仅三苏父子,就光芒万丈,甚至就是宋代文化的代表
中国的疆域是怎么一点点扩展的?
中国地理条件好,容易形成大帝国?
欧洲
从西欧上岸,骑着马,不怎么费劲就能一路走到东欧平原
中国
自西向东,三级阶梯,大山连绵不断;自北向南,黄河、淮河、长江,都是天险。
山河险阻、关隘重重
解决问题的办法
宋朝把四川拆成了四个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在地图上这么一拆,大宋天子再看四川,就放心得多
宋朝不放心四川
四川是外人
对于当时北宋人来说,四川是边疆,是一个刚刚征服的地区
五代时期,它脱离中原将近60年
经济上是富裕,但是跟咱中原人是不是一条心?得观察
一直到1054年,大宋朝终于把四川彻底消化了,彼此在心理上彻底放下戒备,真的觉得是一家人了
不信任四川
宋朝驻扎在四川的军队,不训练,也不发武器
宋朝开国之后四川的几场大乱,都是宋朝驻四川的军队惹出来
宋朝对派去治理四川的官员也不信任
公元934年,后唐派在四川的官员孟知祥,把四川的大门一关,自己当了皇帝
大宋朝就有了一个规定:凡是到四川任职的重要官员,就不要携带家属了
四川独特的地理特征,太容易成为独立王国了。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边疆问题
《文明之旅》第53期
文明1052:边缘如何融入中国?
边疆问题
三苏
四川眉山纱縠行的苏家宅院里面,苏洵已经44岁,苏轼17岁,苏辙14岁。
这三个人在大宋的这处边陲,奋勇读书。
17岁的苏轼,身在四川,但他的思绪,早已神驰在中原的精神世界。
割据政权
三国
刘备占了四川,他可不肯待在四川,“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吴国孙皓搞了一堆祥瑞
祥瑞都代表一个信号,就是您要进入洛阳了
本身占据了中原的曹操,也是心心念念要回到洛阳
曹操到了晚年,干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到洛阳去,重新修建宫殿,重新规划城市。
中国历史上所有地方割据的政权,心里都很清楚,割据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只要那个旋涡一直在,一直在持续地释放吸引力,那要么我去占据那个旋涡的中心,要么我就要做好准备,等待那个旋涡的中心把我拉进去。
“逐鹿中原”
如果你是古代某个地方的领袖
你需要一套政治神学的叙事,你就得发明一套神话,证明你的传统是悠久的,传承是有序的,权力是老天爷认可的
你要发明,再让大家都信,这既艰难,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如果你加入中华文明,一切答案就有了
你是炎黄子孙,祖先问题解决了;
炎黄子孙开枝散叶,不用都一样,你的特性问题也有了解释
这个中心还秉持一种“天下”理论,谁也不欺负谁,中心干不好,还可以换。
更重要的是,这套东西大家还都相信
大家逐鹿中原,是为了要去抢占那里的政治合法性和精神制高点。
“旋涡模型”
1||| 边陲加入中华文明的共同体,是因为他们加入了这个体系,有好处、有利益,是吸引来的。
就像是旋涡一样,周边自愿加入核心。
2||| 什么利益呢?是那种一旦享有就不愿放弃的、无法脱身的、可持续的利益。
是抽象的精神利益,是能够安顿身体和心灵的利益。
比如中原最早发明的文字系统,一整套儒家、道家的思想体系,周朝人创制的天下论述,等等。
“旋涡模式能够解释为什么古代中国并非扩张型的帝国却能够不断扩展,其秘密就在于,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
为什么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央和边陲的关系没有那么对立?为什么边陲一旦加入这个体系,既有了不衰竭的向心力,也不会压制自己的文化特性?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旋涡理论
《文明之旅》第53期
文明1052:边缘如何融入中国?
旋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