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下科学知识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八下科学知识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天气和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磁波和通信,电与磁,电与电路,人体的感觉,光,声。
编辑于2024-08-27 20:32:23八下科学知识思维导图
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
噪声
噪声是指令人厌烦、刺耳难听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噪声源处减弱;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在人耳处减弱
光
光的反射平面镜
光的反射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局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的作用: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反射的种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光发生折射的位置是在两介质的界面上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两角关系
当光垂直射向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斜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凸透镜成像
透镜
透镜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具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f<u<2f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测焦距;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实像与虚像
实像:能用屏接收到的像;虚像:能够看到但不能够用屏接收的像;望远镜和显微镜
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
眼的成像原理:眼的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大,成像于视网膜之前;看不清远处的景物,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看不清近处的景物,用凸透镜矫正
人体的感觉
眼与视觉
眼的构造和功能
眼球
眼球壁
外层:角膜和巩膜
中层: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睑、睫毛、泪腺、结膜、眼外肌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
视力的缺陷: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耳与听觉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耳的通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耳咽管等
内耳:内有耳蜗等结构,有能对声音做出反应的听觉毛细胞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
听力障碍:主要是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皮肤感觉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多、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皮肤上有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痛觉感受器等
味觉与嗅觉
味觉:人的四种基本味觉:甜、咸、酸、苦;形成过程:刺激物→作用于味觉感受器的味毛→刺激味觉细胞→神经冲动→大脑(味觉中枢)→味觉;嗅觉:形成过程:刺激物→刺激嗅细胞→神经冲动→大脑(嗅觉中枢)→嗅觉;人的嗅觉具有适应性
电与电路
自然界的电现象: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
电路
导体和绝缘体
电路就是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和用电器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途径;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与并联;电路三种状态:短路、断路、开路
电流、电压
电与磁
磁现象
电流的磁效应
电磁感应
电磁波和通信
信息的传递和通信:生活中的信息;早期的电报和电话
电磁波和无线电通信:电磁波和微波通信
现代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
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的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内分泌腺和激素的调节,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天气和气候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
气温、湿度和降水
气压和风
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