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第二部分 学习实质与学习理论认知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8章学习动机第二部分小学教师的思维导图。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或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该思维导图对这一部分这是做了很好总结。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十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A. 完形-顿悟说
提出者
柯勒
实验:黑猩猩摘香蕉
学习过程:对情境的顿悟
学习实质:完形/格式塔
B.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提出者
布鲁纳
2. 学习观
(1) 学习实质
形成认知的结构
(2) 学习过程
获得
知识的理解
转化
转换形式,适合新任务
评价
评价转换是否恰当
3. 教学观(简答)
(1) 教学目的
理解学科基本结构
(2) 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
2 结构原则
3 程序原则
4 强化原则
口诀:冻结城墙
4. 发现学习
自己寻找,获得问题答案
C.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选择、简答)
(1) 提出者
奥苏贝尔
(2) 实质(了解)
非人为联系
实质联系
(3) 条件(简答)
1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 学习者自身
a.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b. 有意义学习心向
(4)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
上位学习
由低到高(总括学习)
下位学习
由高到低(类属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平行概念
(5) 学习结果
形成认知结构
(6)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目的: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例子
学习铁-金属
学习直角-角
D.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
学习条件理论
外部
内部
信息加工理论
刺激
反应
(2) 人本主义理论
观点:强调人的发展潜能
提出者: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全神贯注(认知+情感)
主动自发(内部动机)
全面发展(知识、态度、个性)
自我评估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给学生提供资源和氛围
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
老师:助产士、催化剂
社会建构理论(维果茨基)最近的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概念
学生潜在水平-现在水平
教学模式启示:支架式教学
理论启示:教学走在学生发展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