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决策分析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决策分析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用于用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定价策略分析和决策。考虑公司短期和长期利益下的处理措施。
编辑于2021-08-19 11:22:53决策分析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假设 EBIT=px-bx-a
总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时间越短,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比例越高
时间越长,总成本中变动成本比例越高
收入和成本的关系只和销售量x有关
相关范围内线性关系假设
确定性假设p,b,a已知
单一产品或确定性产品组合
盈亏平衡及目标利润
单一产品 EBIT=px-bx-a
保本点,保本额 EBIT=0
x0=a/(p-b)
mr=(p-b)/p
s0=x0×p/(p-b)=a/mr
保利点,保利额 EBIT≠0
xe=(a+EBIT)/(p-b)
se=xe×p=(a+EBIT)p/(p-b)=(a+EBIT)/mr
税后保利 净利润≠0,所得税利率t
Xe=(a+净利润/(1-t))/(p-b)
Se=(a+净利润/(1-t))/mr
产品组合
保本保额点
X0(组合销售量)=a×/∑Wi×(pi-bi) Wi为产品i销售组合占比 X0i=a×Wi=a×Wi/∑Wi×(pi-bi)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Mr=∑Wi×(pi-bi)/∑piWi
保本额S0=a/Mr=a×∑Wi×(pi-bi)/∑piWi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
①固定成本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保本点越高,安全边际越小,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②降低固定成本,削减生产能力
③更好的战略是花费加班费,昂贵的原料运输费,工人高工资,维修成本而不是扩大产能而添加固定设备。
只根据保证需求而增加生产能力
⑤将生产设备转移到国外,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变动成本如外包。
边际分析
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面向未来
因方案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增量收入=相关收入=边际收入 增量成本=相关成本=边际成本
决策过程
①确认问题,分析不确定性
②获取信息(历史信息和其它信息)
③预测
④选择方案做决策
⑤实施决策,评价业绩并学习积累
特殊订单及定价
产能过剩
短期决策 订单价格>变动成本+可追溯固定成本 接受订单
长期决策 频繁按照短期决策接受订单价格会侵蚀企业长期定价策略。会侵害原有稳定客户利益造成原有稳定客户的流失,使得企业利润遭受损害!
产能饱和
短期决策 订单价格>变动成本+可追溯固定成本+机会成本 接受订单
长期决策 同理
自制或外购
短期决策 自制成本>外购成本 接受外购,否则自制
长期决策 外购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
使得企业集中于核心竞争力; 改善效率和效果; 获取新技术; 在不发生间接费用时获得能力; 改善质量和及时性。
局限
外部的专业知识成本可能更好; 内部专业知识荒废; 降低过程和质量控制; 灵活性下降; 缺少个性化服务; 知识泄密问题; 员工道德和忠诚度问题。
直接出售或再加工
短期决策 增量收入>增量成本 再加工出售
长期决策 战略上考虑 考虑再加工后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避免因再加工导致原有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而再加工产品的市场滞销可能。
增加或减少分部 保留或取消产品
短期决策 减少的可追溯成本>减少的边际贡献 削减部门
长期决策 一种产品亏损是否会影响其它产品的销售; 对全体员工道德及企业组织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该产品销售增长的潜力; 是否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可供使用时的生产能力的大小; 员工士气影响。
生产能力约束
短期决策 单位小时内的边际贡献大的产品,优先生产。之后剩余产能生产其它产品
长期决策 考虑战略因素,关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因素!
缓解瓶颈方法
减少闲置时间
减少准备和安装时间
改进质量,有限生产能力用于生产优质产品
外包部分项目
定价决策
供求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关系
Ed=%△Q/%△P=(P2+P1)×△Q/(Q2+Q1)×△P
引起需求曲线位移的因素
消费者偏好
买方预期
买方数量
Ed分析
=∞,完全有弹性,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就是定价,盈利靠扩大销售量实现
>1,富有弹性,降价可以提高收入,垄断竞争市场,有微弱价格影响力
=1,单位弹性,改变价格策略毫无意义
<1,缺乏弹性,提价提高收入,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引领市场
=0,完全缺乏弹性,完全垄断,绝对定价权利,政府采用限价办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EI=(△Q/Q)/(△I/I)
EI>0,正常品
EI>1,奢侈品
EI<0,低档品
价格交叉弹性
Ex,y=(△Qy/Qy)/(△Px/Px)
Ex,y>0,替代品
Ex,y<0,互补品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特征 ①大量买方和卖方 ②市场价格定价 ③产品没有差别,同质 ④进出市场自由 ⑤信息充分
其价格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
利润最大化,均衡产量条件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MR=MC=P=D
垄断竞争市场
特征 ①许多厂商 ②产品存在一定差别 ③进出行业有一定的壁垒 ④厂商对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⑤非价格竞争
其价格需求曲线是斜率为负的直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寡头垄断市场
特征 ①厂商数量少 ②进入该行业很难 ③产品即可以同质,也可以差异化 ④厂商间相互依存,响应 ⑤价格具有刚性,寡头厂商价格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变
其价格需求曲线为拐折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完全垄断市场
特征 ①只有一家供应商 ②价格的制定者 ③产品具有完全的差别 ④完全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会导致政府限价
经济影响 垄断效率<竞争效率 垄断产量<竞争产量 垄断价格>竞争价格 使消费者受到损失 市场资源没有充分配置,市场失灵
成本时间在定价决策中的作用
市场基础定价
高度竞争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
①基于需求定价 考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程度定价,需求高,价格高,需求低,价格低。 ②基于竞争定价 根据竞争对手同质产品和可替代产品的价格水平来确定价格。
优点 着眼于市场,考虑了市场的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能够较好的适应市场,有利于企业参与竞争。 缺点 这种定价方法与企业成本费用脱节,不一定能保证企业追求的利润。
成本基础定价 成本加成定价
差异化产品
价格=成本×(1+成本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取决于目标投资回报率
优点 产品价格能够保证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补偿后会有一定的利润,产品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定价方法简单。 缺点 忽视了市场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缺乏适应市场的灵活度,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容易掩盖企业经营中非正常费用的支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变动成本法 (边际贡献法)
①突出成本性态模式,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关系很敏感,允许管理者在不同业务量规模水平下制定价格标准。 ②提供对特殊订单降低价格导致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的深入理解。接受特殊订单会影响企业长期价格结构,决策者有可能放弃短期获利而长期利益受损的短期订单。边际贡献法能够在日常信息中更加准确的提供类似决策信息。
基于完全成本法
①避免管理层会不加区分的使用变动成本代替全部成本,导致自杀性降价 ②长期决策中,公司继续留在行业,必须补偿全部成本。 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产品种类多时,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代价太大。 ④有利于促进价格稳定。 ⑤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解价格合理性的基础。 ⑥提供更有利的参考目标,可以简化定价决策。
目标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