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能量隔离管理
这是一篇关于能量隔离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定义,能量隔离管理要求,锁具管理要求,管控要点。
编辑于2025-04-11 14:08:35能量隔离管理
术语定义
能量隔离
是指将设备、设施及装置从电力源、气体源和液体源等源头断开,隔断来自源头能量对流经的设备、设施及装置的作用和影响。
隔离与解除隔离的人员要相对稳定,原则上谁隔离谁解除,人员变动要提前 24 小时进行交接,并保留交接记录;
电气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上电,应急值班人员恢复流程,自动化专业人员恢复自动化连锁保护。
能量隔离解除后,系统启动前应进行系统检查,确认无异常;若设备或系统试运行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按本细则要求进行能量隔离。
隔离装置
是指防止危险能量和物料传递或释放的机械装置,如电路隔离开关、断开电源或保险开关、管道阀门、盲板、机械阻塞或用于阻塞、隔离能量的类似装置。
短期隔离
是指对于动火作业和维检修作业,在作业完成后即可取消措施的能量隔离,为短期隔离
长期隔离
是指在管道、工艺设备设施停用、封存、未投用时进行的能量隔离,为长期隔离
当站(库、作业区)计划对设备设施进行停用时,应提前向生产部门上报停用申请,按照审批完成后方案进行能量隔离。
对于未投运的系统、流程、设备按照已批复的相关方案(如动火连头工艺处置方案、试运投产方案等)进行能量隔离。
锁定
是指通过采用锁具的方式对生产设施进行上锁管理。使用的锁具包括部门锁和个人锁
能量隔离完成后,在作业监护人监护下,按照隔离锁定单对能量隔离点进行锁定、挂牌。
部门锁钥匙保存在站(库、作业区)应急值班人员手中,个人锁钥匙保存在作业人员手中。
锁定完成后,应急值班人员与作业人员共同确认能量隔离与锁定完成情况,转入维检修状态。
部门锁
是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或多工种配合维检修作业中,为防止误操作导致系统危险或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毁,对停用、未投用的系统、流程、设备及经工艺安全分析判断需要锁定的设施由站(库、作业区)进行锁定所用的锁具。
生产部门根据运行需求指定需要进行锁定的设施,以书面通知形式下发至站(库、作业区),站(库、作业区)采用部门锁进行锁定。
锁定与解除锁定的人员要相对稳定,原则上谁锁定谁解除,人员变动要提前 24 小时进行交接,并保留交接记录。
对于管线打开的维检修作业,站(库、作业区)应急值班人员组织对能量隔离点阀门进行部门锁锁定,作业人员结合部门锁锁定情况判断个人锁锁定位置,特级、一级动火作业宜同步进行个人锁锁定。
1.作业结束后,由站(库、作业区)组织作业单位开展作业交接验收,验收合格,确认设备、系统符合运行要求后,站(库、作业区)值班领导批准解锁,并通知受影响的所有人员。 2.在作业监护人员监护下,解除锁定和危险警示牌,先解除个人锁再解除部门锁。 3.应急值班人员回收锁具、盲板、钥匙、危险警示牌及隔离锁定单
对停用或未投运的系统、流程、设备,应对其上下游带压隔断设施用部门锁进行锁定。
生产部门根据运行需要,以书面通知形式要求站(库、作业区)解除锁定,站(库、作业区)按要求执行。 因生产运行或作业情况需恢复使用,站(库、作业区)提前以书面形式向生产部门上报投用方案,经审核同意后解除锁定。
当设备、管线的排污阀及放空阀为单体阀门且阀门下游无盲板、堵头或管线时,应对其排污、放空阀用部门锁进行锁定。
单阀隔离的放空、排污阀解锁因生产运行或作业要求需临时解锁,站(库、作业区)组织解锁,待操作或作业完成后恢复设备锁定状态,相关操作记录在工艺流程操作票(倒闸操作票)或值班记录中。
对于无人值守阀室的常开、常关状态的手动阀门进行识别后,确认是否锁定。对站内常开、常关状态的手动阀门可采用其他方式防止误操作。
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锁定的阀门用部门锁进行锁定。
气体管道 ESD 放空阀前后手阀、安全阀前后手阀、液体管道水击泄压阀前后手阀用铅封锁开,同时悬挂危险警示牌,防止人员误操作。消防系统手动控制阀门应用铅封将其锁定在规定状态,其余阀门锁定不能采用铅封锁。
个人锁
是指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为了防止误操作导致能量意外泄漏,对可能产生危险的设施由作业人员个人进行锁定所用的锁具。
危险警示牌
和锁具配套使用,表明锁具只能由专人上锁或解锁。内容为上锁或解锁人员姓名、所属部门、锁定预计完成时间等。
应急解锁
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因生产运行或事故处理的紧急需要,需要提前解锁。
由站(库、作业区)负责人决定启动应急解锁程序,应急解锁程序启动后,站(库、作业区)负责人通知解锁区域内所有人员即将解锁。解锁前,作业人和作业监护人确认设备的状态。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应急值班人员立即拆除锁具和危险警示牌,并通知相关岗位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记录应急解锁情况。
能量隔离管理要求
通用要求
动火作业、维检修作业,以及在管道、工艺设备设施未投运、停用、封存、出现缺陷或失效时都应进行能量隔离和锁定管理,设计文件中明确锁定的阀门应进行锁定管理。隔离和锁定的对象一般包括工艺系统、自动化系统、电气设备等。
能量隔离和锁定应按照设备停运、阀门关闭隔离、物料和能量放空及置换、切断动力电源、切换就地模式或试验模式、上位机软件系统防误闭锁和联锁保护功能休眠屏蔽、验电、放电、挂地线、置换、安装盲板、上锁、挂牌、设遮拦、巡检管控、工作完结验收合格后解锁隔离措施、隔离点清单销项的闭环管理要求实施。
同一设备、同一区域的多项作业或一组设备的同时作业,应对每项作业同时锁定和挂牌。涉及大量隔离时,需周密计划确保有效隔离能量。
能量隔离实施完成后,应进行隔离有效性确认,确定现场按照隔离方案实施,电气隔离应进行现场启动试验、验电等验证。能量隔离解除前,应由专人进行解除前确认,确保作业已执行,设备及工具已处于安全状态,所有人员离开,具备解除隔离条件。
隔离措施未执行到位,不能确认隔离状态,不得签发相关的作业许可,作业完成前不能解除隔离。
长期隔离应跟踪管理,定期进行隔离有效性检查。长期隔离的情况符合变更管理要求时,执行变更管理。
工艺系统要求
工艺系统隔离应选用可靠的隔离方法,优先考虑双重隔离,即双阀隔离加排空或单阀隔离加盲板。对于管道干线、越站、进出站等不具备双重隔离条件的可采用单阀加排空的方式进行隔离,但应定期测试确保隔离阀不内漏、压力检测仪表完好。
调节阀不能作为隔离阀使用。采用蝶阀进行隔离,应考虑蝶阀的密实性较差,对隔离效果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隔离失效的补救措施。
使用驱动器控制的阀门,在作业开始之前,应对阀门的驱动装置进行隔离,以确保任何外来动力源都无法驱动其驱动装置。
电动阀门需对电动执行机构和手轮同时上锁。电动执行机构打至“STOP”档并进行锁定,手轮用缆锁结合挂锁进行锁定。电动执行机构的电源开关断开上锁,不具备上锁条件,应悬挂危险警示牌。
手动阀门采用缆锁加挂锁配合的方式进行锁定。
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应放空气瓶动力气,用挂锁锁定操作控制箱。
电液执行机构应将电源开关断开后上锁,对动力油缸进行泄压。
特殊尺寸的阀或电源开关无法上锁时,经确认、批准后,可只挂上警示标牌而不用上锁,但应采用其他辅助手段,达到与上锁相同的要求。
当采用的隔离措施无法实现安全隔离时,经过安全评估后,应对整个流程系统关断实施隔离。
盲板抽堵作业
盲板抽堵作业应预先绘制盲板位置图,对盲板进行统一编号,并设专人统一指挥作业。
使用盲板进行工艺介质隔离,应根据管道内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和管道法兰密封面的口径等选择相应材质、强度、口径和符合设计、制造要求的盲板及垫片。高压盲板使用前应经超声波探伤,并符合 JB/T 450 的要求。
盲板抽堵作业过程中,应对每个盲板设标牌进行标识,标牌编号应与盲板位置图上的盲板编号一致。
自动化隔离要求
在对自动化系统的程序(如站控程序、ESD程序)进行下载、测试作业前,需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对检测仪表、执行机构是否进行能量隔离,对于需要进行能量隔离的作业,在作业完成后需要按照本细则解除锁定。
在油气管道站场各类设备设施运行过程中,因故障失效或维检修、检验,需对检测仪表(如压力表、压力变送器等)、执行机构(如气液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等)进行能量隔离时,不能在自动化系统控制器后台进行信号强制锁定,不能通过拆除控制器输出端子进行隔离。
能量隔离前应进行站(库、作业区)系统或设备控制权限确认,确保站(库、作业区)设备的控制权由站(库、作业区)管理人员接管。
能量隔离前应提前屏蔽自动保护系统,设备、阀门操作模式切换至就地状态,防止设备自启、阀门误开,同时确保仪表根阀处于关闭状态。
应正确投运上位机软件系统防误闭锁功能、联锁保护功能休眠屏蔽,避免上位机系统误操作,确保上位机设备状态信息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
在解除检测仪表、执行机构能量锁定时,应按照作业方案顺序解除检测仪表和执行机构的能量锁定。
油气管道站场设备设施需要进行永久停用时,应对该设备设施(包括其中的气液、电动等执行机构)进行永久能量隔离,同时需在自动化系统控制器后台中删除相应的控制程序。
电气隔离要求
电气能量隔离管理应严格执行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组织措施,包括工作票、工作的 许可、监护、间断、转移和终结的要求。严格落实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围栏) 的要求。电气隔离人员应持有效的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电气设备能量隔离管理应在执行设备运行操作规程基础上实施,禁止违规操作。
应确保电气回路有明显断开点,有效分断一次回路、二次回路、第三方系统联锁保护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电气回路无明显断开点时,应拔掉插头、拆除回路端子接线、拆除保险管、拆除电池作为分断点。
电气设备物理锁具宜使用专用绝缘锁具,非绝缘锁具使用中应保证与带电部位的安全距离。
上锁应在主电源开关本体设备上锁,附属的控制设备如现场启动/停止开关不应作为上锁点,本级电源设备无法上锁时,应在上一级电源设备上锁;电气联络设备(如母联隔离开关)和电能传递回路应在电能隔离回路两侧上锁;用电设备应在上级电源开关设备上锁;发电设备应在第一级配电输出开关上锁。
电气检修作业应熟悉检修现场供电接线方式,确认所有可能来电位置均已断开,做好接地措施,当能量隔离需要补充进行锁定时,可以对开关进行外部锁定。
电气设备部门锁应根据变电所运行方式和电力调度运行管理要求,确定电气设备运行期间部门锁的使用位置。
电气作业所用锁具详细信息应在工作票中列写,保证作业结束后及时解锁和收回锁具,禁止遗留锁具影响正常送电、运行。
电气设备个人锁主要用于各类作业中对电能的隔离和锁定管理,执行以下 7 项原则:
锁具管理要求
站(库、作业区)综合控制室应根据生产需求配备锁具和危险警示牌。作业人员使用个人锁时由个人领取,使用后归还。
锁具规格一致、均应编号,并将主用钥匙插在锁上。锁具只能用于锁定,不应用于其他用途。
每把锁具的主用钥匙应是唯一的。隔离锁定结束后,锁具、危险警示牌及隔离锁定单应一并交还站(库、作业区)
锁定情况记录到运行值班记录中
建立并保管锁具动态管理台账,定期对锁具使用及备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在锁具动态管理台账中。
站(库、作业区)负责人妥善保管备用钥匙。新钥匙只用来取代已损毁的旧钥匙,严禁用于取代遗失的钥匙。当遗失的钥匙已确定无法找回,个人锁必须归还并更新。
日常维护
1.每月检查被锁定的部位的牢靠性,锁具、危险警示牌完好性,危险警示牌上的书写内容清晰。 2.每月清理已上锁的各种锁具存在的锈蚀、污物。 3.每月检查锁具齐全、完好。 4.每月组织检查,确保锁定部位安全,锁具灵活、好用,并记录发现的问题。
管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