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叙述了先秦百家争鸣到明末清初中国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本思维导图详细阐释了C语言中的运算符和表达式。运算符是一种告诉编译器执行特定的数学或逻辑操作的符号。C 语言内置了丰富的运算符。了解运算符和表达式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快来下载学习吧
该思维导图介绍了C语言数组的相关概念,便于对数组形成结构化的认识。数组作为一种构造数据类型在编写程序时被广泛运用。
函数是一组一起执行一个任务的语句。每个 C 程序都至少有一个函数,即主函数 main() ,所有简单的程序都可以定义其他额外的函数。该思维导图总结了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便于对函数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先秦百家争鸣
主要派别
儒家
孔子
思想
“仁”“礼”“德治”
行为
办私学——“有教无类”“六艺”
“六经”(述而不作)
孟子
仁义礼智,“民贵君轻”,性善论,“仁政”
荀子
礼法并用,“天行有常”,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老子——奠基
朴素的辩证法,“道”“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庄子——形成
顺应自然,安于时命,齐物论
黄帝——传说
养生,长生
法家
代表
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慎到
集大成者
韩非
墨家
墨子为代表
兼爱,尚贤,尚利,非攻等
纪律严明,刻苦简朴,自我牺牲
其他贡献
认识论,逻辑论,自然科学,工程机械等
都源于现实,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未必适应现实
背景
经济
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逐步确立
政治
分封制,礼乐制度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急需强国的思想武器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提出不同治国方案
教育文化
学术氛围宽松自由→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作用
奠定中华文化基础
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极大推动社会转型
汉代儒学
秦,汉初:儒学的低潮
秦“焚书坑儒”
政策
”以法为教,以利为师“;焚书坑儒;挟书律
评价
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统治
不利于思想的长远发展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儒学陷入低潮
实质
文化专制政策
汉初:”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成效
文景之治
汉:儒学的崛起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原因
历史原因:秦焚书坑儒的历史教训
现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人才基础:汉武帝起用儒生治国
思想来源: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
董仲舒儒学思想
主张——作用
”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约束君权,实行仁政
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特点
以儒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阴阳等思想
现代价值
大一统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民本思想——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和谐意识——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态度: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措施(表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教育
儒学成为主要教学内容(太学,郡国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选官
主要以儒学为标准(察举制,科举制)
影响
积极
形成重教上学的风气
推广道德教化
提升官员素质
巩固统治
消极
文化专制
学术思想政治化
教育功利化
人才单一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局面
明末
李贽:反正统,反主流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认为“理”在生活之中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主张男女平等
明清之际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
提出限制君权,学校议政
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顾炎武:主张“众治”
强烈批判君主专制与腐败
提出“众治”主张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孤秦陋宋,批判君王把天下当私产
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清初
唐甄
大胆批判君主专制
活跃原因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文化专制主义,西学东渐
个体
思想家们的人生经历及努力
未形成启蒙运动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传统文化(理学)的束缚和影响
宋明理学
汉末魏晋以来儒学独尊的地位动摇
社会动荡,纲纪废弛削弱其权威性
儒学的自身缺陷和佛道思想的冲击
儒佛道融合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
魏晋玄学(竹林七贤),韩愈,李翱
商业发展冲突传统观念
全民皆商,重义轻利
宋代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和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的推动
重文轻武,科举制改革,书院讲学风气
发展过程
程朱理学
“北宋五子”:理学创立
天理——“仁”
“孔颜之乐”——精神的自足与自由,“修身”
朱熹:成熟
宇宙论(认识论) 理先气后
修养论 格物致知,循序渐进积累,仁者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 存天理灭人欲,道统,三纲五常,正君心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开创者
“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明王阳明:集大成者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
强化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
扼杀人性,进一步禁锢思想,阻碍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