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毒供应中心设计要点
【消毒供应中心设计全攻略】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其设计需兼顾功能与安全。分区明确:去污区负压防污染,无菌区万级层流正压保洁净机电细节:换气次数达标(去污区≥10次/h)、压差梯度定向气流,排水防回流加反水弯建筑装饰:墙地弧形阴角、防滑地砖,设备通道预留搬运空间规范严苛:凝结水单独收集,给水管防倒流,温湿度控制(无菌区<24℃/70%)。科学设计是医疗安全的基石!
内镜中心是医院早癌筛查和精准诊疗的核心枢纽!其设计需严格遵循《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等规范,涵盖胃肠镜、超声内镜等5大功能区,面积建议超1000平方米。特点包括感染控制难度高、集中化管理优势明显,流程上需划分一级二级医疗工艺,注重与急诊、ICU的高效联动。按技术形态和观察部位分类,如胶囊内镜、血管内镜等,通过科学流线设计降低患者转运风险,年接诊量按国内标准约20人次/平方米。建设时需预留5-10年发展空间,强化“有创集中”理念提升救治效率。
【高效防护,安心透析】血透中心以"环法料机人"为核心,构建全方位院感防控体系。从透析单元32㎡标准化布局到0.8m安全间距,从每班次物表消毒到动态风险评估,严格把控水处理系统、透析液等关键环节。配备手卫生双保障(每单元速干手消 15单元1套洗手设备),开展导管感染、透析用水等专项监测。通过职业暴露预案、操作规范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医疗废物、无菌物品等17项管理要点全覆盖,为医患筑牢感染防控网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产品立项报告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经验分享:产品经理必懂的产品思维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周期图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开门红的思考
招创智搜
消毒供应中心设计要点
规范标准
国卫医发﹝2018﹞11号 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作用
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是医院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保障,也是医院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消毒供应中心作为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效率。
规划
每100张开放床位建筑面积70~90㎡;人员配置与开放床位比例2~3:100
通风采光良好,宜首层,靠近手术室、ICU、住院部,建议与手术部设直接传递物品专用通道
医疗动线
整体布局一般呈单向通过方式,按照由“污”到“洁”到“净”的作业流程,动线规划一般为:物品回收→分类浸泡初洗→精洗、机洗、干燥→检查配备打包→高压蒸汽灭菌→检测→无菌物品存放→物品配备装车→统一发放
分区
污染区
区域按照“污→洁→净”处理顺序划分。回收进入靠近分类区;传染物品靠近分类区或设在角落或独立一室;清洗与分类保持充分距离;手套清洗必须分室,防止粉尘污染扩散;推车清洗间靠近无菌物品发放区
1、污物回收区
回收物品进行接受登记、暂存、分类,回收车清洗存放,纯水制备等
污车回收间、污车存放间、水处理间(亦可放去污区)
2、去污区
回收分类好的物品进行预处理和清洗消毒;按工作流程分为回收分类区(病区、手术室);传染物品处理区;手工清洗区;机械清洗区。
接收台
多功能清洗消毒工作站
分类台
超声波清洗机
腔镜清洗间
脉动真空清洗消毒机
高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
牙科手机清洗消毒注油一体机
医用干燥柜、医用真空干燥柜
清洁区
接收需要灭菌物品的入口靠紧灭菌区域;清洁物品入口靠近敷料间的缓冲区域,方便进行清洁敷料等物品的初步分类和储存;清洁区缓冲间靠近器械包装区,便于工作人员洗手,进入时避免敷料间毛絮的污染;器械间和敷料间必须独立相邻,避免环境和器械收到棉絮微尘污染;利于包装灭菌工作开展;使用双门消毒灭菌器时其位置应靠近器械包装区和无菌室,也能够和器械包装区连为一体;使用单门灭菌器时可单独设置为一室,经过通路与包装区连接,可不设门,利于运输;低温灭菌靠近无菌室,便于物品的传递;手术室器械和病区器械分台分区制作包装;监测室设置于清洁区;敷料间设充足的敷料储存架或柜;
3、灭菌包装
清洗消毒干燥好的诊疗器具、器械和物品进行质量检查、保养、分类打包、装车灭菌,包括独立料的制作、包装及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间
使用环氧乙烷灭菌的低温灭菌间,为防止环氧乙烷气体中毒、燃烧、爆炸等职业伤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要有独立的排风系统将易燃有毒气体排出,并要按环保要求无害化处理。环氧乙烷排放设备如下图所示
高温灭菌器
低温等离子灭菌
敷料打包
敷料库房
无菌区
无菌间必须与其他房间和区域隔断,单设为一室;且靠近压力蒸汽灭菌室和低温灭菌室,提高运输效率;靠近压力蒸汽灭菌室和低温灭菌室,提高运输效率;靠近一次性用品库房,便于请领储存和装车发送
4、无菌物品存放区
灭菌后的物品进行存放、保管和发放
5、无菌物品发放区
无菌物品的发放、下送以及下送车的清洗存放,可与一次性物品发放区有机整合,便于管理
缓冲间
不应小于3㎡;清洁与工作人员生活区之间;清洁区与无菌区之间;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工作人员生活区与污染区之间
6、配套用房
护士长办公室、更衣室、休息室、值班室、卫生间、库房、示教间
建筑装饰设计
一般采用墙砖、铝扣板吊顶、防滑地砖;墙地面交接阴角设计为弧形
大型清洗设备质量和体积大,对于设备的运输搬运,除应留有足够宽度和高度的机房大门外,还应考虑运输搬运路径的宽高度和转弯半径
机电设计
无菌物品存放区建议不设置流动水洗手池,宜有温湿度控制措施,建议温度低于 24℃,相对湿度低于 70%
各区域换气次数有要求,去污区建议机械通风不小于 10次/h,检查包装灭菌区建议机械通风不小于 10次/h
应保持有序压差梯度和定向气流,定向气流应经灭菌区流向去污区。无菌存放区对相邻并相通房间不应低于 5Pa的正压,去污区对相邻并相通房间和室外均应维持不低于 5Pa的负压
无菌区洁净程度要求相对较高,应保持为正压,建议设计为万级层流净化空间;辅助区保持标准压,机械通风换气次数应为 18次/h
为防止地漏反味,建议各区域内的设备排水地漏装设反水弯
给水管道应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地防止回流污染的装置;给排水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凝结水等应单独收集并设置降温池或降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