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病性病学——皮炎与湿疹
皮炎与湿疹重点内容,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这张脑图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编辑于2025-05-01 15:58:27皮炎与湿疹
皮炎和湿疹的特点
相同
以炎症反应为核心发病机制,部分个体具有遗传易感性
皮损呈多形性,病程可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多伴瘙痒
伴/不伴渗出倾向
不同
湿疹常作为暂时诊断,用于定义和描述一大类具有渗出倾向而无法明确病因的皮炎
湿疹也用于描述各种皮肤病病程中的渗出倾向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定义
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原发性刺激物
变应性致敏物
发病机制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无潜伏期
皮损多限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晰
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为刺激物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典型IV型超敏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无刺激性/毒性
初次反应阶段(诱导期)约4天→二次反应阶段(激发期)24~48h
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
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可诱发
皮损主要位于接触部位,亦可累及周围其他区域
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
急性接触性皮炎
局限于接触部位
典型皮损—界清红斑
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大疱
自觉瘙痒、灼痛,搔抓远处产生类似皮损
严重者全身症状
去除接触物1~2周内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
初—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
长期反复接触—皮损轻度增生,苔藓样变
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皮炎
尿布皮炎
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诊断
斑贴试验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
治疗原则
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治愈后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变应原
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
外用药物治疗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
概述
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
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渗出
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
特应性含义
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
对异种蛋白过敏
血清中IgE↑
外周嗜酸性粒细胞↑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
免疫
IgE↑
Th2型炎症是AD的基本特征
IL-4、IL-13是介导AD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环境
变应原(屋尘螨、花粉)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菌群紊乱
临床表现
婴儿期(0~2岁)=婴儿湿疹—急性为主
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红斑基础上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
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
搔抓后很快形成溃烂、渗出、结痂
很快扩散到其他部位
儿童期(2~12岁)
四肢屈侧/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眼睑、面部、颈部
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轻
伴抓痕、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
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
青年与成人期(12~60岁)—慢性为主
肘窝、腘窝、四肢、躯干
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变
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色素沉着
老年期(>60岁)
皮损严重而泛发,可发展为红皮病,累及90%以上体表面积
诊断标准
Williams标准
皮肤瘙痒➕以下≥3项
2岁以前发病(4岁以下儿童不适用)
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哮喘),或一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史
全身皮肤干燥史
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眼周)
可见的身体屈侧皮炎(4岁以下儿童包括面部、肢体远端湿疹)
中国AD诊断标准
符合第1条➕第2、3条中任何1条
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特应性个人史/家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
血清总IgE↑、变性原特异性IgE阳性、外周嗜酸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疥疮
银屑病
接触性皮炎
治疗
目的
缓解/消除临床症状➕诱发因素➕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础治疗
母乳喂养,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诱发因素,保湿剂
局部治疗(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年龄选择药物)
外用糖皮质激素—AD治疗一线药物,联合湿包治疗对顽固的肥厚型皮损有较好疗效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小分子外用药
系统治疗(中重度AD)
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
原则上不用/少用糖皮质激素
生物制剂
淤积性皮炎(stasis dermatitis)
定义
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呈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可伴皮肤溃疡
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血管病变和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高压患者,中老年女性
急性—下肢迅速肿胀、潮红、发热、浅静脉曲张、湿疹样皮损
慢性—小腿下1/3轻度水肿,胫前及两踝附近出现褐色色素沉着及斑疹(含铁血黄素)
继发湿疹样改变可出现急性/慢性皮损
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
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参照皮炎和湿疹
对上述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行静脉曲张术
湿疹(eczema)
定义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临床上急性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
外部因素
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毛皮、化学物质
临床表现
急性湿疹
对称分布,多形性
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
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
融合成片,境界不清
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
亚急性湿疹
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
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
自觉瘙痒剧烈,可有轻度浸润
慢性湿疹
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
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色素减退
自觉明显瘙痒,经久不愈
特殊类型湿疹
手部湿疹
职业、情绪有关
起病缓慢,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
汗疱疹
掌跖(指)侧缘
针尖至粟粒大小水疱,清澈/混浊浆液,水疱可融合成大疱➕干涸后形成衣领状脱屑
瘙痒、烧灼感
病程慢性,春夏秋
乳房湿疹
哺乳期女性
乳头、乳晕及周围皮肤的暗红斑,上有丘疹/丘疱疹
外阴、阴囊、肛门湿疹
钱币状湿疹
四肢
密集小丘疹、丘疱疹融合成的圆形钱币状斑片➕边界清晰
自身敏感性皮炎
局限性湿疹样病变加重
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溃疡、窦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腹腔造瘘开口周围皮肤
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湿疹VS急性接触性皮炎
慢性湿疹VS慢性单纯性苔藓
手足湿疹VS手足癣
预防和治疗
参考特应性皮炎
药物剂型
出师(渗出湿敷)即无双(无渗出则霜剂) 不亚于五湖(亚急性用乳、糊剂) 慢搞(慢性用软、硬膏)顽皮包(顽固性局部封包)
急性期无渗液/渗出不多者——糖皮质激素霜剂
急性期渗出多者——3%硼酸溶液冷湿敷
亚急性期——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
慢性期——软膏、硬膏、局部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