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教因果观
这是一篇关于佛教因果观的思维导图,佛教因果观既非消极的宿命论,亦非功利的交易观,而是揭示生命本质的智慧法则。它要求修行者以"因果如镜"的觉悟,在当下每一个选择中种下善因,在持续的觉知中转化业力,最终实现从"被业力牵引"到"自主命运"的超越。
这是一篇关于大乘大集十轮经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地藏,开头,8、十轮,7、大集:1、众生、菩萨无量 2、因缘无量,6、乘,5、大,3、最初教我们证入禅定,4、修行前题条件,2、内容厚重八品十卷。
这是一篇关于释迦牟尼佛的示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佛的多面示现,佛的戒行与形象,佛的成佛示现,佛的涅槃与常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佛教因果观
因果的定义
广义:佛说: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又 如左右、 高下、好坏互为因果
狭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因果不虚:二者相同之处都是自然规律,佛也无法改变
因果是宇宙世界实相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的存在方式
以业的方式存在藏识里
无论信与不信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如何区分善恶
恶:对其他生命有暂时伤害或永久伤害的尤其是动机
善:对其他生命有益能带来快乐幸福的念头或行为
因缘: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缘:是指一切事物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
心法
1、因缘:亦名亲因缘,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亲因缘
2、无间缘:亦名等无间缘,即众生攀缘的心、前念、后念接续不断,故名无间缘
3、所缘缘: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对象,经云"心本不生,因境有",故一切外境皆为所缘之缘。
4、增上缘:除前三种缘外,其他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皆名增上缘。
色法
1、亲因缘:比如一粒椰种具有能生椰树为因,是最有亲切的关系名亲因缘
2、增上缘:比如肥沃的泥土以及阳光、空气、温度、水份等等帮助椰种发育长大的助力,名增上缘。世间一切诸法的生起都离不了这四缘的关系
果报的分类
现报:一般来说只有非常严重的罪业或伟大的事业
生报:来生一定会报
后报:以后一定会报
不定报:不一定会报或不一定什么时间会报
因果定律有两大要点
1、不会消失:《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2、善恶不能抵消:不过多做善事,多增善缘,使恶报由重转轻,所谓"重报轻受",这是有可能的;同时由于善缘增多,恶缘渐减,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办法。可见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为需要的。
佛教的三世因果论,乃是‘惑、业、苦’三者相续循环的因果关系,亦即由‘惑’起‘业’,因‘业’感‘苦’,于‘苦’复起‘惑’,于是三世流转,循环不已。三世并非专指前生、今生、来生,而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果对现代人的意义
十善业十不善
身三:杀盗淫
口四:恶口、妄语、离间、绮语
意三:贪、嗔、痴
《涅槃经》中郑重指出:‘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因此,一个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业报,不能不畏因果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条,是人人心中的一把万能尺,度量著自己一生的命运,也刻划著人世间善恶的长短,更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未来的我。
小结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就成为一条永久不变的定律;佛就叫这定律为"缘起"。
无我利他
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存在的。个人既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够生存,必然也就应该贡献自己的能力给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切来自群众,一切还归贡献给群众。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记了我所依存的社会群众。而应该将个人融化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服务谋福利,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互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