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测知识点思维导图-五大板块
行测119,申论123,成功上岸。这是我学习的思维导图,耗费3年的知识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详细说明了的,有看不懂的可以联系我帮你解决问题。
编辑于2025-05-02 21:24:13注意事项
考前
选好酒店休息好,不要和别人拼床,降低睡不好的风险
提前出发,注意拥堵路段,避免迟到影响心态
少喝水,减少上厕所浪费时间和做题感觉
注意合理饮食,防止拉肚子
考前轻度热身:做几道言语理解,图形推理,资料分析找回题感
行测考试
做题顺序
政治理论
10题
5分钟
常识判断
10题
5分钟
言语理解
30题
25分钟
涂完答题卡剩余1:10
资料分析
20题
28分钟
涂完答题卡剩余00:40
判断推理
30题
30分钟
涂完答题卡剩余8分钟
数量关系
最后
午休
一定要休息好,不然太影响考试了
申论
拿到试卷先看作文,搭框架立意找论点和找写作角度
资料分析-注意事项
平均要注意是前除后还是后除前
注意进口还是出口?
注意单位
一定要找准数据
注意是求基期还是现期
资料分析
术语
1、拉动增长率:r=增长量/基期量 记忆技巧:上面的拉,下面的不动,气死我了。
2、增长贡献率:r=部分增长量/总体增长量 记忆技巧:上动下也动,贡献靠大家。
3、顺差(出>进)、逆差(进>出) 记忆技巧:卖出去就顺利,出>进——>顺差;卖不出去就水逆,进>出——>逆差
4、利润率:=利润/收入 记忆技巧:资料分析不会太复杂,就考你得了多少钱,其中利润多少钱
5、增幅:增幅可正可负、降幅:只能为负,变化幅度:绝对值
6、十二五规划(2011-2015)、十四五规划(2021-2025)
特别注意:“十(二三四)五期间”,基期往前推1年。
7、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衡量生活水平指数的指标。
8、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代表贫富差距程度。
9、百分点:只能“+”“-”运算,选项看到百分点,必然有加减。
10、倍数:倍数=增长率+1、基期倍数=基期增长率+1、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 看到多多少倍,减一是必考点,蒙题这个必错,选两个差1的选项小的那个。
11、年均增长率:(1+r)n次方=现期量/基期量 实际计算不用这么复杂:用这个公式粗算(1+r)*n=现期量/基期量,算出来r略大,选小余它一点的。
12、翻番:2n次方 记忆技巧:和斗地主一样,翻一炸*2,翻两炸*4,三炸*8
13、扩大、缩减、回落(下降)。使用技巧:不管是怎样,跟它反着干。它减我就加。或者画Y轴坐标看。
注意事项
1、读问题,看时间;2、判题型,找数据;3、列式子,先别算!!!!!;4、要想快,看答案
5、一定要有先看选项的习惯!!!选项差距大,随便估,差距小,老老实实跟着算。
计算公式时,先全部式子列出来后看看能否约分。
尺子辅助:测量增长量及其他的高度差
不要转笔、不要追求速度不认真审题
思路
识题型
看时间是基期还是现期?
看求增量还是增长率?
看求比重还是平均数?
找数据
文字材料
1、结构阅读:每一段都是讲的同一件事。还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2、关键词:每段第一句,10秒把所有关键词画出来。
3、注意:相近词(需要平时总结熟悉),时间单位
图表材料
1、看图先看三要素“表头”“时间”“单位”。
2、记得带上尺子,量出来。
3、饼状图:从12点钟方向顺时针依次排列。
4、坑:“总计”“民航”“人口”。
5、总计:一般不用统计在内。
列式子
(A/B) X (1+b)/(1+a)
基期倍数
基期比重
基期平均数
(A/B) X (a-b)/(1+a)
两期比重
先判正负、再选最小值
两期平均数
先判正负、再选最小值
(a-b)/(1+b)
平均数增长率
只能计算
A/B = (x-b)/(a-x)
十字交叉法(线段法)
只要符合Aa+Bb=Cc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计算的时候,不用设X-X总%,而是直接设X,求出X后再用总的增长率减去速度会快一点。
r=r1+r2+r1*r2
间隔增长率
当r1,r2小于10%,可忽略不计。10%*10%=1%
r=r1+r2+r1*r2
乘积增长率
只要是符合A*B=C,都可以使用
速算技巧
截位直除
需要四舍五入,选项差距大,保留2位,差距小,保留3位。分母在保留时带±。
排除法
先排除顺差/逆差?增长/减少?......剩下两个有一个陷阱,不能选
加减运算
尾数法
消峰填谷
适用于定基准、汇总、平均
多个数据相加
直接从前面首位往后面加,不用另写数字,节省时间
极限法:每个数据都用最大整数相加=A,最后实际结果B要小于这个A
大小比较
分数比较
同大同小
竖看倍数
截位直除
横看速度
速度法
谁快谁牛逼,慢的看成一。
胜率法
分子减分子,分母减分母,小的分数与新生成的分数比较,新分数相当于大的分数。
增幅比较
几个分数相比,把基期*(1+10%)比较
一堆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找最值,分母找最值,或找倒数的倍数
年均增长率
比较
A/B
计算
粗略计算:用(A/B-1)/n=平均增长率,年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
精确计算:先粗略计算,然后用计算得到的r代入,5%以下不用算了,6%-12%代入5%,13%-21%代入10%。代入A叠加N-1次,然后求出最后一次的增长率 r最后,r={5%或10%*(N-1)+r最后)}/n
混合增长率
混合后居中,偏向基期较大的。
单月数据>?<多月平均数
直接用单月数据A1*n与多月总和比较
百化分
A/(1+n/m)*(n/m)=A*n/(m+n) 如1/3,那么百化分为A/4; 2/3,那么百化分为A*2/(3+2);
假设法
占比问题;已知每年的比重数据和总体的增长率,求分子是增长还是下降?答:假设前一个总体值为100,则后一个分子可以求(100(1+r)*占比)
单位换算时,将小的单位换成大单位容易算点。
现期为B时,增长率为r,求基期是否大于A?用A+A*r计算,或者直接用B/(1+r)
求A/B的间隔增长率时,可分别求出A与B的间隔增长率a、b,然后再使用平均数增长率公示求出r=(a-b)/(1+b)
增长量的比较:直接用现期与增长率相乘A*r,谁大就大;现期是N倍,r是1/N倍,则现期大。
求分先求总、求总先求分
现期A,增长率r,求基期B,90天,问题为日均多少,选项为60-70、70-80、80-90 直接用90*70或80或90推测D,再用D,r和A比较
化乘为减:当一个数A*0.95或A*0.9不好计算的时候,可以用A-A*(1-0.95)=0.05或(1-0.9)=0.1计算
化乘为加:25*1.25=25*1+25*0.2+25*0.05,学会这个会提速很快。
化除为乘:增长率在5%以内才可以使用。
题干为1对数字,1对百分数,要精算
修正法
横向修正
例如4265/1.12
=(426-42)/(1.12-0.12)
=3845/1
先化分母为1,然后看0.12是11的1倍多,那么分子就减去42的1倍多,都取3位有效数字
纵向修正
百化分
6.0
16.66
全是6
6.25
16
6.66
15
7
14.1
7*14,14*7,小数都可以看成1
14
7.1
9
11.1
1和9
11
9.1
19
5.3
18
5.6
17
5.9
等差数列
13
7.7
死记
12
8.25
8
12.5
1258几个数字组合,记住1+2+5=8
数量关系
基本知识点
倍数特性
赋值法
排列组合
枚举法
捆绑法
A、B、C、D、E A与B在一起 AB、C、D、E A44*A22(AB顺序)=48
插空法
A、B、C、D、E C与D不在一起,__A__B__E__ A33*A42(4个空插入2个)=72
反向思维
总-捆绑=插空
公式
技巧
在列式子中,设X/Y=8/7,可以直接换成8X/7X,更简单,直接求出X就行了。
题目中有几分之几的时候,设未知数可以设置为分母*X或分母*Y,这样更好计算。
找准数据之间的比例,精准赋值。
例:谁是谁的多少倍,就可以设一个与另一个的值
当行程问题中有时间为分钟时,建议使用小时换算,例70分钟为1又1/6。
行程问题中,上下坡+往返----》全程平均速度=平路速度
先做3个,极值、排列组合、容斥、几何,剩下的从没有出现过的答案中蒙
商品利润等问题舍弃不做
数量关系解题思维
代入排除
适用范围
典型题
年龄问题、余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多位数问题
看选项
选项为一组数,可转化为一组数
剩两项
代入即可
代入技巧
先排除,后代入
优选简单数字代入
问最大,优先代入最大的选项;问最小,优先代入最小的选项。
数字特性
奇偶特性
适用范围
知和求差,知差求和
不定方程
2倍(4倍、6倍等)、平均分成两份
判定方法
乘法
一数得偶则得偶,两数得奇则得奇
加减
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倍数特征
例如7a+3b=70; 7a是7的倍数,70也是7的倍数,那么3b也应该是7的倍数,所以3b可以代入3*7*1、3/7*2、3*7*3.......
尾数法
方程思维
在列式子中,设X/Y=8/7,可以直接换成8X/7X,更简单,直接求出X就行了。
题目中有几分之几的时候,设未知数可以设置为分母*X或分母*Y,这样更好计算。
找准数据之间的比例,精准赋值。
例:谁是谁的多少倍,就可以设一个与另一个的值
当行程问题中有时间为分钟时,建议使用小时换算,例70分钟为1又1/6。
通比思维
让相同的量具有相同的份数
所有比例/分数/浓度等问题都适用
就是只变一项的找不变那项的最小公倍数。两项都变的,找两项之差的最小公倍数。总数不变的,找两项只和的最小公倍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G4y1N7Kp?spm_id_from=333.788.videopod.sections&vd_source=fca6b6df04b3dd75c16f91be84cc3775
蒙题技巧
优先选B\C
极端选项慎选,除非题目明确要求极值
整数优先原则(特别是人数、年龄、物品数量等)
工程、行程、利润:找倍数关系
概率问题:反向蒙题,找两个概率加起来等于1的数,再估计大小
几何问题:用尺子量
选项关联排除法:若两个选项互斥或成倍数/加减关系,可能为答案
极端假设法:代入极端值验证
答案区间法:用常识逻辑去推测
选项均衡法:先做完部分题目,统计哪个选项次数出现少,没做的就选它。
做极值问题、容斥问题、组合排列
3B3C原则:若出现连续3题不是B和C,则接下来3个都选B/C
行测-图形推理
图形相同
平移
内外圈
空白
交点
时针法
旋转
翻转
图形相似
黑白运算
H+B方法
连线方法
结合笔画
部分数
加减同异
内外分开算
元素线条分开算
曲直分开算
图形不同
对称
数量
方向
平行+垂直
对称轴与点、线、面重合
曲直
数量
交点
开闭
全开
半开
点
数量
交点
切点
曲直交点
框上/内交点
线
曲直线数量运算
笔画---五角星/月亮/日/田变形
走投无路一笔画
横竖线
平行线---Z形状
首尾线---贪吃蛇
面
数量
边框数=面数
最大面/最小面
面形状
素
遍历
元素运算
部分数
部分数---生活化图形
角
直角
锐角
立体图
1、找特殊面
2、标记序号
3、特殊技巧
箭头法
马走日
直角边相邻
对立面
特征图
黑色、白色珠子
部分
对称
位移
一笔画
画面被多条横线分割
考面
图中有圆形
切点
直曲交点、线运算
曲内外
空间多面体
截面图
长/正方体不能截出直角三角形
圆柱截不出梯形
空心切不出实线
特殊规律
图形间关系
交叉图形形状
元素换算
第一个+第三个图形=第二个图形*2
思维
对比思维
对比题干
相邻图形比较
对比选项
提高速度
拆分思维
根据位置进行拆分
上下/左右分开看
内外分开看
根据图形样式拆分
曲直分开
横竖分开
黑白分开
组合排列
框架1:每个人说两句话,都只说对一半,
秒杀技巧:找到“最小信息”代入验证,“最小信息”为真, 指在题干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少的信息
框架2:1人全对,1人全错,1人对1半错1半
秒杀技巧:最大信息为答案 最大信息指:题干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
框架3:两真两假--两个人说真话、两个人说假话
秒杀技巧:“确定条件”为假 “谁是谁”这样的表述一般是“确定条件”, 涉及比较或否定的不是“确定条件”
框架4:只有XX说真话
秒杀技巧:找到涉及XX的这句话,说话的人和他提到的人都说假话
框架5:4+3+2+1
题干为4个人对应3个条件, 满足每个条件的人数分别为”3+2+1“
秒杀技巧:用”3“找出不同的人。 用”2“找不同人的队友,此队友即为答案
框架6:3+2
题干为5个人,分成”3+2“,有两相同、两不同
秒杀技巧1:找相同,相同归大,做排除
秒杀技巧2:找不同,同时出现的人即为答案
框架7:两组矛盾比大小
A类人数>-A类人数 B类人数>-B类人数 则AB类人数>-A-B类人数,这就是”大大则大“
行测-真假推理
1、矛盾关系
特点:任何情况下都要满足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常考类型:
A与-A
所有A都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都不是B,有的A是B
A---->B的矛盾是A且-B
解题: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那么其余的就可以断定了。
2、反对关系
常考类型:
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
所有A都是B,和所有A都不是B
解题:
欺软怕硬
欺软:找到题干中点名的那句话,反着他说,人称变所有
怕硬:找到题干中点名的那句话,顺着他说,人称变所有
秒杀技巧
一真一假型
A说...B说....C说.....D说.........几个人都说对了一半
第一个人说的后半句为真
只能选推出来的答案,排除的不算
三句话型
A说...B说....C说.....D说.........有1个人都对,1个人半对,1个人全错
三二都提到的共同信息是答案
欺负老实人型
A说...B说....C说.....D说我....只有XXX说实话。如果第四个人说的是实话,那么......
第四个人提到的信息,其他人只要涉及了,那么这个人就是错的以及提到的人也是错的。
真相只有一个
只有一个人说真话
找信息中只出现一次的,答案就是它
只有两个人说真话
找信息中只出现两次的,答案就是它
人多欺负人少型
两真两假
先找到矛盾的两人放一边,另外两人中谁提到的人最多谁说的为真,另一人说的为假
欺软怕硬型
所有人....有的人.....某个人....
答案是逆着某个人说,并标上所有人
硬气程度→“所有>有的>具体的人和事”,题目中三种都有,则逆着最软的人说即为选项;如果只有“所有”没有“有的”,则顺着最软的人说即为选项。该题型考的不多。
不同中找相同(3+2)型
材料中有人有相同之处,有人有不同之处,在不同之处反复出现的那个人即为选项。
4321找弱鸡型
4个人中有3个人……有2个人……有1个人符合全部条件,可先推出有1人不符合三人条件,和他一组搭档的那个人即为符合全部条件的人。
二打一
三个人,A说和B说矛盾,C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答案为C取反
行测-逻辑判断
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
加强
优先考虑搭桥---加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削弱
优先考虑拆桥---拆除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只有论点
加强
优先考虑解释原因和举例子,当提问中出现“前提”“假设” “必要条件”时,优先考虑必要条件
削弱
优先考虑否定论点,其次考虑否定论据
正确选项特征:与论点/论据表述意思相反
特色论证
1
削弱
不是A,而是B导致的结果----答案:A导致B
2
论点:A导致B 论据:有A有B
加强:没A没B
削弱:没A有B
3实验类论证
实验起点:起点是否一致 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变量 实验结束后:实验结论持续时间是否长久
4因果论证
因果倒置/他因削弱
加强力度
搭桥>必要条件>解释原因>举例子
削弱力度
否定论点>拆桥>否定论据/因果倒置>他因削弱
常见错误
话题无关
类比
力度很弱
举例
力度很弱
诉诸权威
例如专家学者、全球顶尖......
不明确项
例如目前还未知、还在研究、尚不清楚......
容易选错,没有说明到底是多少?高低?或者其他。
其他也行
既不能加强,也不能削弱
实验结果
不可以加强削弱
注意细节
无关选项标记出来,在以下除哪一项不能加强/削弱的情况下有帮助。
行测-类比推理二级辨析
语义关系
近义词/反义词
感情色彩
程度轻重
成语结构
褒义-贬义
全同关系
语法关系
偏正关系
形容词+名词;修饰作用
主谓关系
主语+谓语
主宾关系
动宾关系
逻辑关系
并列关系
自然/人工
时间顺序
主体是否一致
动力来源
命名方式
反对/矛盾
包含关系
组成关系
必然/或然
相对位置
种属关系
特指/泛指
交叉关系
对应关系
原材料
天然/人工、必然/或然
工艺与成品对应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功能
主要/次要
时间先后
公式对应
原理对应
动力对应
因果对应
原因是人为/自然
结果是消极/积极
方式目的对应
是否有效
天然-人工对应
主体对应
全异关系
拆词
行测-翻译推理
前推后
如果/就/都/只要/一定等
后推前
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等
谁是前提/假设/关键/基础/必不可少的条件放在后面
记住:只有.A..才.....,A就是必要条件,A必不可少
且和或关系
A-->B=-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A和B至多1个=-A或-B
方法
方法1:常用代入法
方法2:先看尾句的确定信息
方法3:找矛盾句
方法4:文氏图
行测-定义判断
解题步骤
看清属于还是不属于/符合还是不符合
找关键词
主客体种类数量
学会找出隐藏主客体;使....令....让....帮...将....等形式
阅读速度
优先看定义句
注意补充说明
多定义,问谁看谁
纠结时再看其他定义
小技巧
拆词分析
数字推理
多级数列
1、有正有负
前后加起来
2、依次增长
缓慢
加/减
无规律还可以做第二次差
快
倍数
非常快
幂次
3、先减小再增加
如果从第3位数开始增加的就用方法“圈3”就是说有可能是由3个数构成的规律,优先考虑倍数。看选项与数列大概是多少倍关系。
分数数列
约分通分
分组
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
交叉
分子与分母有联系
多重数列
交叉数列
奇数项与偶数项分别成规律
分组数列
两两分组
幂次数列
例如1/36=6的-2次幂
3、4、8、9、15、16、24、25等等考虑幂次
行测-常识
技巧1:对题干进行分析,再选择答案,一般都是有关联性的。
技巧2:排除法,可以提高正确率
技巧3:选项对比,相似的排除
技巧4: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技巧5:习总书记说的一般都是对的,考验政治立场,除非所有都是习总书记说的。
技巧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2、3、4,全都选
最后:大胆选择,不要浪费时间
行测-片段阅读做题思路
1、看题目
主旨概括题
不可以发散,只能总结归纳。
意图判断题
可以发散,发散优于归纳。
2、找标点符号
用斜线“/”分段,方便阅读。(句号、分号、问号、省略号)
3、找主题词
分别找到每段的主题词,并读懂这句话讲了什么?
4、找关联词
转折
转折之后是重点
并列
提取共性
反向并列重点是“肯定”之后,即在“是”“而是”之后的内容
因果
《全面原因+结论》优于《结论》
重点句通常通过结论引导词引出
条件
条件是重点,细节理解题中选项经常偷换概念,排序题中对策句一般不做首句
总结
例如:可见、事实上、因此......
5、确定结构
总-分/分-总/分-总-分
总:更重要
分:例子/解释说明/论证等 不重要
递进
递进后面更重要,后面的内容必须要有,前面可有可无
并列
提取共性
6、看选项
要有主题词!!!
下文推断一定要与文段尾句话题一致。细节题注意偷换概念
主旨概括题
不可以发散,只能总结归纳。
意图判断题
可以发散,发散优于归纳。
对策优选
背景+概括问题+对策,
看到引号你不选,明年继续岗位选
题干中没有提到的属于无中生有
前面的部分不一定就是总,也有可能是背景引入,要具体分析
引援观点,答案通常要与作者观点一致
举例论证前后的观点才是重点,例子容易做干扰选项
反面论证条件重要,结果不重要。如果不A就B,A重要
要看完选项啊,不要粗心大意
接下来最可能讲:主体一定要相同!!主体都不一样还怎么玩?
转折后面是重点
学会看哪些是例子????
关联词要服从行文脉络
对策对策对策对策优先!!!!!
程度词也很重要!!!!!
反面论证要注意!!!!!
太过于绝对的不能选啊
行测-语句排序做题思路
1、看首句
大话题在前,由大话题引出小话题
解释性语句适合放在首句
观点句适合放在首句或尾句
对策一般不放首句
代词一般不放在首句
除非代词指的是本句中的事物
反面论证通常不放在首句
例子一般放在观点句后
引援观点通常适合做首句
2、捆绑法
3、主题词归类
主题
逻辑填空
宏观思维
看整体,找整体有没有相关的提示词
微观思维
看前后有没有相关
不认识的成语,拆分回归本意。
情感色彩判断
褒义
中性
贬义
转折前后相反
学会找简单切入点,排除错误选项后再选
不能确定的不要排除,只有一定不行的才排除
不要主观推断,要根据给定信息推理。
做题思路
1、看整体结构
逻辑填空-成语
成语1
越俎代庖
俎:管祭祀的人;庖:厨师。管祭祀的人去替代厨师。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乘间取利
比喻利用对方力量薄弱的地方袭击取胜
曲高和寡
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孤芳自赏
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多为贬义
闭门造车
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贬义
兼收并蓄
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虚怀若谷
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莫衷一是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能判定哪个对错。侧重意见的不同
别具一格
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脍炙人口
指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后来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兼听则明
指听取双方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兼:多方面;明:明辨是非
闻过则喜
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从谏如流
形容人诚心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反求诸己
指回转过来追究一下自己的责任
习焉不察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置若罔闻
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拾人牙慧
指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人云亦云
指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吉光片羽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因循守旧
指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
恪守成规
指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感情色彩为中性
泥古不化
指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灵活运用
成语2
一日之功
形容一天的时间就能做到
一劳永逸
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了,不再费力了
一挥而就
指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渊渟岳峙
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海晏河清
比喻太平盛世,国家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作壁上观
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因循守旧
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激浊扬清
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挂一漏万
指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
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步月登云
形容志向远大
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很多,用牛来拉都会累出一身汗
以一持万
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琳琅满目
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俯拾即是
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
成语3
逻辑填空-成语
成语1
目无全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一叶障目
一片树叶把眼睛挡住了;比喻被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
成语2
不刊之论
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精确得当,无懈可击。刊:修改。
不根之论
没有根据的言论,常用于说话或写文章。
成语3
循序渐进
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逐渐推进或提高;常用于学习、工作中以及处理事情时。
登堂入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
成语4
浮光掠影
像水面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更侧重于结果(贬义)
走马观花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于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侧重于过程。
蜻蜓点水
指像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一样;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轻轻一吻。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5
一枝独秀
意思是其他花都没有开放,只有这一只在开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褒义)
独占鳌头
指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泛指在竞争中夺得首位。(褒义)
成语6
得不偿失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舍本逐末
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后用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成语7
管中窥豹
从竹管里的小孔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冰山一角
体积庞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山巅的那一角。比喻事情的真相初见的一部分。
可见一斑
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见微知著
只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一叶知秋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事物的发展趋势。
成语8
分庭抗礼
原意是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后用来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相互对立。
平分秋色
意思是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
成语9
如雷贯耳
响亮的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振聋发聩
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都能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10
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方:正在。艾:停止。前面不能加“正”
如火如荼
"tu"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其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成语11
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去过问或不予关心。
充耳不闻
意思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贬义)
成语12
耳濡目染
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成语13
饮鸩止渴
zhen 指饮用鸩羽毛侵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竭泽而渔
指把池塘的水抽干了捉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丝毫不为以后做打算。
杀鸡取卵
为了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抱薪救火
抱着柴火救火。比喻以错误的方式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成语14
身先士卒
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冲在群众前面。
首当其冲
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
一马当先
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一骑绝尘
在众多骑马的队伍里,有一个跑的特别快,后面的人连他的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都看不到。
成语15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时嘴唇张合,形容说话没有依据,不可靠。
信口雌黄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后用来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轻下论断。
成语16
举重若轻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的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东西。强调能力强。
游刃有余
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强调熟练。
成语17
以讹传讹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强调有中间商。
误人子弟
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谬以千里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混淆是非
故意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将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成语18
别具一格
意思是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一般不用来形容人。
特立独行
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人的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人
独善其身
独自修身养性,保持个人的节操。现多指只顾自己好而不管别人的个人处世哲学。
成语19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该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义不容辞
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