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弃长安
弃长安,这本书讲的是唐玄宗执政之后的事情,最著名的就是安史之乱,外戚干政,权利外放所导致的。
这是一篇关于党史知识点补充的思维导图,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超全党史知识梳理,一起学习,应用于公基和常识,轻松拿分,超道上岸哟~
这是一本记录生活随记的书,挺好看的,值得一读,这本书延续了李娟一贯的幽默风格,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她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的日常生活点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弃长安
1. 作者介绍
题材
唐代历史
主题
这本书整体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多角度分析盛唐的崩溃,以及在时代巨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
张明扬
身份:历史作家、媒体人
学术背景:专注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擅长以通俗笔法解读复杂历史。
代表作:
《弃长安:安史之乱前后的帝国、战争与诗》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
入关
崖山
此史有关风与月
写作风格:
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生动性
注重人物心理刻画与历史细节还原
2. 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聚焦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唐代宗初年(约763年)。
剖析唐朝由盛世巅峰(开元盛世)转向衰败的关键转折期。
创作动机
揭示长安陷落(756年)背后的政治、军事、文化多重危机。
探讨盛唐崩塌的深层原因:权力斗争、制度漏洞、社会矛盾。
学术溯源
依托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核心史料。
融合现代史学研究视角(如陈寅恪“关中本位”理论)。
3. 重点历史脉络
安史之乱始末
起因
政治腐败:唐玄宗沉迷于享乐、李林甫、杨国忠专权,排斥异己。
军事失衡:藩镇(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军力衰弱。
民族矛盾:胡汉将领权力分配失衡。
安史之乱时代背景
关键事件
755年安禄山起兵范阳,次年攻陷长安。
玄宗西逃、马嵬驿兵变(杨贵妃之死)。
肃宗灵武即位,借回纥兵平叛。
763年史朝义自杀,叛乱结束。
安史之乱中后期
后续影响
藩镇割据常态化,中央集权瓦解。
经济重心南移,长安失去绝对核心地位。
西域控制崩坏,丝路贸易衰退。
长安陷落的象征意义
政治象征:皇权神圣性被打破,盛世神话终结。
文化隐喻:诗人群体(杜甫、王维等)的流亡与精神转向。
4. 重点知识点
政治制度
节度使制度:军事、财政、行政权合一,埋下割据隐患。
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崩溃→募兵制兴起。
关键人物
李林甫:重用胡将政策间接促成安禄山崛起。
郭子仪、李光弼:平叛核心将领,战后受猜忌。
张巡:睢阳保卫战体现惨烈抵抗。
经济与社会
漕运依赖江南,叛乱导致关中饥荒。
人口锐减:战前约5200万→战后不足1700万。
文化维度
诗歌中的时代记录:
杜甫“三吏三别”反映民间疾苦。
王维被迫出任伪职的复杂心态。
5. 历史启示
盛衰转折逻辑链 权力内斗→制度僵化→军事失控→社会崩溃
长安的双重性
盛世符号:万国来朝、诗歌繁荣。
脆弱内核:资源依赖性强,防御纵深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