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第四章思修法基
政治第四章思修法基的思维导图,包括绪论、思想篇、道德篇、法律篇四部分内容,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8-20 15:12:12【政】第四章:思修法基
绪论
考点1:做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崇高的理想信念
高强的本领才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考点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公有制)。
1、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2、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考点3:思想道德素质
软性、柔性约束
考点4:法治素养
刚性、硬性要求
思想篇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考点5: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当儿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考点6: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标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一、人生目的 (一)内涵: 人生的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二、人生态度 (一)内涵: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之间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里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三、人生价值 (一)内涵:人生极致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层次: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三)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2、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去啊妈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总结&扩展 1、自我价值: (1)概念: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2)关系: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 2、社会价值: (1)概念:个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2)关系: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保障 3、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
考点7: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内涵: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包含价值观
考点8: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二、个人利益(需要)与社会利益(需要)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考点9: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一、什么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二、为什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一)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的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二)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为难,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考点10: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需进取
考点11: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一)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二)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怎样做)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考点12: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考点13: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
反对享乐主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考点14: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考点15:理想信念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精神、社会意识) (二)分类: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主体划分),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时期划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内容划分),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 (三)特征: 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2、理想具有实践性: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想认识的结晶。 3、理想具有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关系不同,人民会对社会现实状况、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形成的理想也就会有所不同。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二)信念的特征: 1、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2、信念具有多样性: 1、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2、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盲目的信仰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科学的信仰则是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三、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的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在此意义上,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考点16: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考点17: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信仰)
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正确)和革命性(批判)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改造世界为己任) 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与时俱进、发展) 4、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考点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考点19: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考点20: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考点2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考点22: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道德篇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法律篇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