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学:债务与债券-信用卡秘密、利息与利率、信用杠杆、复利、国债与税收、债务违约、国家信用货币理论
本思维导图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一、时间的价值:债务关系、债券的诞生、债的成本(利率与利息)、复利的魔力等; 二、信用杠杆: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国家融资(国债与税收)、信用卡里的秘密等; 三、国家与货币信用理论:货币起源、债务违约、债务螺旋、债券投资等。 共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债务、债务合同、债务机构、债券、债券的起源与作用、利息与利率、费雪利息理论、单利、复利、复利的运用、信用与资产、个人信用资本化、美国FICO信用分、信用与抵押、发生债券与银行贷款、科技金融(蚂蚁金服)、京东京小贷、东西方大分流、发债与税收、信用卡利率幻觉、物物交换(亚当·斯密)、国家货币信用理论、英格兰银行、国家主权、欠债不还、债务违约与必要性、风险-收益均衡、希腊债务、帕累托改进、社会债务关系三角模型、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明朝债务螺旋、王朝更迭的金融逻辑、债券投资等。
编辑于2025-05-12 18:07:59本思维导图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一、时间的价值:债务关系、债券的诞生、债的成本(利率与利息)、复利的魔力等; 二、信用杠杆: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国家融资(国债与税收)、信用卡里的秘密等; 三、国家与货币信用理论:货币起源、债务违约、债务螺旋、债券投资等。 共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债务、债务合同、债务机构、债券、债券的起源与作用、利息与利率、费雪利息理论、单利、复利、复利的运用、信用与资产、个人信用资本化、美国FICO信用分、信用与抵押、发生债券与银行贷款、科技金融(蚂蚁金服)、京东京小贷、东西方大分流、发债与税收、信用卡利率幻觉、物物交换(亚当·斯密)、国家货币信用理论、英格兰银行、国家主权、欠债不还、债务违约与必要性、风险-收益均衡、希腊债务、帕累托改进、社会债务关系三角模型、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明朝债务螺旋、王朝更迭的金融逻辑、债券投资等。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三大模块: 一、基本概念:资管新王者(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私募基金、投资基金需要避免的坑; 二、另类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卖空机制; 三、基金业绩:分散投资、两种收益(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剩者为王、晨星九宫格。 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资金集聚、专业理财、风险分散、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选择基金的方法、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抬轿子、老鼠仓、利益输送、卖空、风险对冲、对冲基金、套期保值、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模式、估值偏高假说、A股市场、担风险分散原理、投资组合理论、系统风险、个体风险、夏普资产定价模型、基金经理人、晨星投资风格箱方法、价值溢价、规模溢价。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四大模块: 一、发行承销:投资银行(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发行承销、谷歌上市记; 二、兼并收购:规律协同效应、杠杆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同股不同权; 三、金融创新I:零售经纪、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正确认识金融创新; 四、金融创新II:资产证券化、现金贷、创新与监管。 包含以下概念与知识点: 券商、证券承销、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杠杆收购、招股说明书、私募股权投资、量化投资、零售经纪、创投与风投、投行核心竞争力、谷歌IPO、风险分散、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瘦身、杠杆率、恶意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金色降落伞、皇冠明珠自残计划、AB股制度、阿里合伙人制度、联合承销、卖方业务、买方业务、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智能投顾、机器人选股、P2P、次贷危机、现金贷、金融创新与监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思维导图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一、时间的价值:债务关系、债券的诞生、债的成本(利率与利息)、复利的魔力等; 二、信用杠杆: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国家融资(国债与税收)、信用卡里的秘密等; 三、国家与货币信用理论:货币起源、债务违约、债务螺旋、债券投资等。 共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债务、债务合同、债务机构、债券、债券的起源与作用、利息与利率、费雪利息理论、单利、复利、复利的运用、信用与资产、个人信用资本化、美国FICO信用分、信用与抵押、发生债券与银行贷款、科技金融(蚂蚁金服)、京东京小贷、东西方大分流、发债与税收、信用卡利率幻觉、物物交换(亚当·斯密)、国家货币信用理论、英格兰银行、国家主权、欠债不还、债务违约与必要性、风险-收益均衡、希腊债务、帕累托改进、社会债务关系三角模型、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明朝债务螺旋、王朝更迭的金融逻辑、债券投资等。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三大模块: 一、基本概念:资管新王者(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私募基金、投资基金需要避免的坑; 二、另类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卖空机制; 三、基金业绩:分散投资、两种收益(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剩者为王、晨星九宫格。 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资金集聚、专业理财、风险分散、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选择基金的方法、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抬轿子、老鼠仓、利益输送、卖空、风险对冲、对冲基金、套期保值、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模式、估值偏高假说、A股市场、担风险分散原理、投资组合理论、系统风险、个体风险、夏普资产定价模型、基金经理人、晨星投资风格箱方法、价值溢价、规模溢价。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四大模块: 一、发行承销:投资银行(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发行承销、谷歌上市记; 二、兼并收购:规律协同效应、杠杆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同股不同权; 三、金融创新I:零售经纪、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正确认识金融创新; 四、金融创新II:资产证券化、现金贷、创新与监管。 包含以下概念与知识点: 券商、证券承销、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杠杆收购、招股说明书、私募股权投资、量化投资、零售经纪、创投与风投、投行核心竞争力、谷歌IPO、风险分散、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瘦身、杠杆率、恶意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金色降落伞、皇冠明珠自残计划、AB股制度、阿里合伙人制度、联合承销、卖方业务、买方业务、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智能投顾、机器人选股、P2P、次贷危机、现金贷、金融创新与监管。
金融学:债务与债券(第五篇)
简要目录: 时间的价值 → 信用杠杆 → 国家与信用货币理论
一、时间的价值
066 债务关系
什么是债务
理解债务
(1) 债”是人类最古老和最根本的金融活动
(2) 社会本质上就是形形色色的债务关系的总和
(3) 《梨俱吠陀》:“自出生开始,人就是债务……只有当他牺牲自己后,才能从死神手中赎回自己。”
(4) 意思是,人类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债务形式,而债务的期限就是你的生命长度
(5) 债的本质是信用杠杆,是帮助人类社会突破自身资金约束的工具
(6) 债务,是一种可以量化和货币化的责任
存在形式
隐性的债务关系
朋友之间轮流请客,轮流买单
中国传统社会中碰到红白喜事都会去“凑份子”
显性的债务合同
规模化、标准化的债券市场
债务合同
隐性债务的局限
第一,规模有限,只能发生在熟人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第二,不具备强制力,有人违约了只会受到道德谴责,而没有法律规范的惩罚
显性的金融契约
首先,是关于债务的权利和义务的细节
借款额度、还款期限、利率水平、违约责任
其次,更重要的是一整套背后支持的法律和行政体系
理解债务合同
1||| 债务合同,是一种有强制力的显性金融契约
2||| 在春秋战国,以金融契约呈现的债务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常见
3||| 公元前1000多年《汉谟拉比法典》上就记载着对债务违约的惩罚机制
4||| 为了适应社会债务关系的复杂化,整个社会的法律和行政机制必须不断地发展
5||| 而反过来讲,成熟的法律行政体系又能够支持更加复杂的债务关系,促进资金在整个社会上的流动和配置
债务机构
理解债务机构
a.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大规模和更复杂的融资需求就开始出现了
b. 一些专门的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出现,来帮助更有效地实现这些借贷需求
c. 不同时期出现的典当行、钱庄、银行,就是这种中心化的信用机构
d. 银行这个机构的作用,就是完成借贷的过程,把复杂的多边债务网络变成单对多的债务关系,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
e. “融资”也开始成为一门专门的行业,也就是金融行业
推动出“债券”
1||| 不管是单边的债务契约还是债务机构,都缺乏流动性
2||| 例如,你借钱给一个人,期限一年,但是现在还没有到期,你现在却急于用钱,这就会比较麻烦
3||| 这种流动性的约束就产生了另外的需求——债务的合同要可以转让和交易的需求
4||| 那么一种非常重要的债务契约形式又开始出现了——债券
5||| 对债务的理解,是理解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核心逻辑
067 债券的诞生
理解债券
(1) 从“债”到“债券”的诞生,是金融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金融创新
(2) 债券是债务关系的凭证
(3) 债券的发行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和统一的标准,每张债券的票面价值、还本期限、债权利率、评级、发行价格、交易价格都是一样的
(4) 债券是一个标准化的债务合同
债券的作用
第一,实现了债务小额化,降低了投资门槛
50亿的资金借款需求,可以被切割成5000万份
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进来,使得资金的募集变得更加容易
第二,降低了交易成本,创造了流动性
债券是标准化的,可以交易和转让
可以在二级市场操作,而无需重新跟发行方重新签署债务合同
债券的起源
(1) 世界上第一个债券产生在12世纪,在欧洲的威尼斯发行的
(2) 威尼斯当时卷入了战争,打仗是最烧钱的,威尼斯当时税收有限,很难承受这么大的战争开支,那怎么办呢?
(3) 威尼斯政府就想了一个办法,搞金融创新,强迫每位市民按照祖传的遗产数额借钱给政府,同时威尼斯政府也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即从未来的税收里面抽取出来
(4) 这就产生了债券的雏形:债务人承诺用未来的某个收入来源,去支付债券的利息
(5) 这就把点对点的单边“借条”,转化成了机构一对多的,对所有人都同质的、标准化的“债务合同”
(6)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面,欧洲很多的城邦国家都不断地改进债券的发行方式
(7)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政府可以用未来的税收支付适当的利息,进行大规模的融资,相当于把税收的死水变成了金融的活水
(8) 原来很难转让和交易的非标准化的“债务合同”,转化成了可以转让和交易的“标准化合同”,这一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068 “债”的成本
利率和利息
问题思考
为什么借了钱要还本付息?具体还的时候又该还多少?
到底什么是利率?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还钱的时候应该还多少?
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资金借贷的成本,而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
这个价格(成本),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成本
苏美尔文明
(1) 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已经有非常发达的信贷关系
(2) 当时的牛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本,借贷的时候一般是用牛来计数的,而且他们会考虑到牛群是随着时间繁衍和扩张的
(3) 当你把自己的牛借出去以后,就会要求别人还的时候要多还一些小牛犊,而时间越长,要求还的小牛犊就越多
(4) 这些小牛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利息”,而牛群的繁衍和扩张就是我们俗称的“钱生钱”,相当于金融术语中的“资本扩张、财富增值”
(5) 要还的牛犊的数目,与借牛的时间长短、当时的养牛技术、当时社会出借牛群的意愿有关
(6) 借的时间越长、养殖技术越好、牛群的繁衍速度越快、当地愿意借牛的人越少,那么要求你还的牛犊就越多。即利息越多,利率越高
费雪:利息理论
补偿额度
利息的本质,就是资金在时间维度上的价值,而利率就是资金的时间价格
换言之,借钱之所以需要还本付息,是因为当你借钱出去时,让渡了一笔资金的时间价值,你需要得到补偿
这个补偿额度的大小,就是利率的高低,它取决于几个因素(见下)
决定因素
一、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时间偏好
就是一个社会倾向于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
如果是倾向于现在消费,那么市面上资金的供给就会减少,就会要求更高的借贷的利息
二、利息和利率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投资机会
当一个社会的投资机会很多时,资金的增值就很快,回报率就很高
即体现为更高的借贷利息
利息理论
(1) 费雪,把利息定义为“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利率是“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进行交换的价格”
(2) 费雪的这个理论又被称为“资金的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理论”
(3)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说明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价格)是怎么决定的:
(4) 居民的耐心程度决定了资金的供给,社会的投资机会决定了资金的需求。这两者中间的互相作用就决定了整个社会借贷的成本,即利率
费雪理论的局限
一、费雪理论中“资金的时间偏好”,也就是在消费上的耐心,是一个给定的变量(外生变量)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发现这种偏好其实是随着年龄、家庭经济状况,还有你的过往经历,在不断变化的
这就意味着资金的时间偏好,是随着整个社会的资金状况而变动的,而不是一个完全外生的变量
二、费雪的理论框架里面是完全没有国家和政府的痕迹的
从凯恩斯的《货币通论》开始,国家和央行对于短期利率的调控,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经济过热时就加息,即提高利率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债务成本,让人们借债的冲动下降;经济衰退时就降息,降低整个社会的债务成本,刺激人们借债投资消费的欲望
费雪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现象
为什么这几年中国的利率水平会持续地下降呢?
1||| 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遍地都是投资机会,所以投资回报率很高
2||| 当投资回报率很高时,大家都想借钱投资,也就意味着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利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3||| 现国家的经济增速已经从高速转入了中高速,经济增速放缓意味着市面上投资机会少了,所以利率水平也就下降了
为什么中国的利率水平会比美国高呢?
1||| 虽然说中国的投资机会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但是你横向比较一下,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是远远地高于欧美
2|||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投资的机会还是比美国大得多,所以投资的回报率也要高得多,利率自然也更高
3||| 从全球范围来看,那些发展很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水平,总是比那些处于稳态的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要更高
4||| 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费雪的理论里面讲到的,资金的投资机会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利率水平
069 复利的魔力
复利的故事
(1) 17世纪,有一个叫Peter的荷兰人,用60荷兰盾(24美金)的布料和饰品,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曼哈顿岛
(2) 按照2000年的估算,曼哈顿岛就价值2.5万亿美金(似乎已经是无敌的暴利了?)
(3) 但是,如果Peter当年用这24美元投资,按照美国股市近100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9%来计算,到2000年(300多年后),24美金会变成2386万亿美金
单利与复利
单利
单利,就是本金固定,到最后一次性结算利息
复利
复利,就是利滚利,把上一期的利息也作为下一期的本金来计算
单利复利案例
假如AB两人,都用10万元投资,A选择了银行定期存款,每年是4%的回报率,用的是单利;B选择购买银行理财,每年5%的收益 率,使用的是复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AB收益差距会越来越大,而且增长幅度会越拉越大
中国银行存贷款
中国的银行存款,采取的都是单利的计算方式
大部分的基金、保险产品用的是复利的计算方式
中国的存款利率采取的是单利计算,但是贷款利率采取的是复利计算
复利的运用
例1
问题:一个十年期的债券,它的票面利息是8%,你可以选择两种付息方式:一种是每年付一次,另外一种是每个季度付一次,都使用复利计算,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答案:选择后一种,后一种每个季度付息一次的方法就像滚雪球,在票面利率恒定的情况下,这个雪球滚动的次数越多越好
计算:如果一年只滚一次,实际的年利率就是8%;一年滚动四次的话,季度利率是2%(8%/4=2%),实际的年利率就变成了8.24%【公式=(1+2%)^4-1=8.24%】
结论1:对于投资,复利的雪球滚动越频繁越好;对于贷款,复利的雪球滚动次数越少越好
结论2:(财务报表)一个同样规模和利润的企业,如果资金周转得快(滚雪球),其他给定条件不变,雪球滚动得越快,这个公司最后的利润率肯定越好
例2
1||| 这些年中国“突然”崛起了?其实不是“突然”
2||| 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们就可以看作一个复利增长的模式
3|||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尽管前期增长得很快,但没有很强烈的效果,但是到2000年以后,这种持续稳定高增速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4||| 在复利增长下,比如说10%的增速下,五年GDP就能翻番;即使按照现在7%的增速,十年后中国的经济体量也会翻番
5||| 但是一旦这个持续增长的趋势被打破的话,整个发展的速度就会下降得比想象的要大
6||| 在复利增长的模型里,不怕增长率微小,就怕过度波动,因为这些波动会把你的增长给吞噬掉
例3
对于学习成长,假设现在你的水平值是1,下面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你每天浑浑噩噩度日,没有一点进步,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是多少呢?还是维持原状,是“1”
第二种情形:你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只进步1%,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是多少呢?“37.78” (1.01^365=37.78)
第三种情形:你每天还退步一点点,退步1%,一年以后你的水平值是多少呢?“0.025” (0.99^365=0.025)
注意
任何投入,前期可能无明显收益,回报奖赏机制不明显,贵在坚持
同时需要注意,有些事情可能再投入也没结果,所以要注意判断
其中一个的判断方法,是这件事是否能产生复利增长的效果
070 (略)
二、信用杠杆
071 个人融资
信用就是资产
(1) 人为什么要借贷呢?是想要突破自己的资金约束,金融语言就是运用信用杠杆
(2) 债的本质就是信用杠杆
(3) 债务关系的背后就是信用,即相信对方会还本付息的承诺(相当于抵押品)
(4) 一个人的信用,就是你说出来的承诺的估值,信用越高,承诺的估值也越高
(5) 明清时期的“信当”,现在各种无抵押品的“信用贷款”(信用卡、蚂蚁花呗),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就是用你的承诺去换取资金的周转
(6) 个人信用杠杆的意思是,个人积累的名誉和信用可以进行资本化来换钱
个人信用资本化的基础
第一,法律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国会出台法律,要求商业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允许披露个人的信用记录
第二,技术基础
信息披露完整及时。从计算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发展使得信息沟通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三,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
从小规模的私人信用调查业务,到全社会大规模的个人信用评价平台
美国FICO信用分
(1) FICO全称Fair Isaac Corporation,即费埃哲公司,FICO信用分体系是该公司推出的
(2) FICO信用评分,是衡量个人信用的质量和风险
(3) 包括五个部分:信用偿还记录、信用账户数目、信用使用年限、新开设的信用账户,还有已用的信用账户
(4) 通过这五个方面的信息加总以后,最后个人信用得分会在300分~850分之间
(5) 任何一个不好的信用记录,都会损失你的信用分,而分数的降低就直接地带来很多的经济损失
中国信用社会
当下:为什么大家一直说中国不是一个现代的信用社会?
第一,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只有“王的信用”的人治社会,缺乏很好的法律基础
第二,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地方的分割比较严重,个人征信的信息一直是分散隔绝的,缺乏信用社会的基础设施
未来:中国的个人信用资本化,是未来一个不可扭转的方向,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
第一,是你的生活场景能够不断地被转成信用分
第二,惩罚机制的运行成本大为降低,追踪成本降低,追踪方式便捷
072 企业融资
信用与抵押
“中小企业融资难”,即中小企业很难顺利地运用自己的信用杠杆
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都散落着大量的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制造企业没有“互联网”概念的加持,也很难在媒体上曝光,但是它们才是“Made in China”的核心力量
企业两种债务融资
1.发生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的时候是用企业的信用做背书(抵押)
全球的企业债市场都是以大企业为主,亚马逊、麦当劳、华为,这些企业很容易发债
中小企业的老板,缺乏知名度、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取信投资者,发债则是很困难的
2.银行贷款
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去调查一个小客户的信用记录、经营情况,成本会过高
所以银行一般就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办法,抵押品。企业的房子、土地、机器、库存都可以用来抵押
很多中小企业陷入了一个悖论中,贷款的目的常常是租场房,买机器。如果资金实力够,就不需要融资贷款了
中小企业融资破局
美国模式
1||| 美国是债券市场主导的企业融资
2||| 美国的垃圾债,即高收益的债券市场,为高科技的小企业开了一扇融资的大门
3||| 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追求高收益,也承担相对高的风险
4||| 中国也有类似的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但是因为整体上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不够,企业的信用债业务没有发展起来
德国模式
德国跟我们一样,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
但是德国的银行体系非常有层次,大银行对应着大企业,中型银行对应着中型企业,小银行则对应着当地的小企业
泰隆银行
1|||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四大行为主,是一个头重脚轻的结构
2||| 但是在90年代,吴晓灵副行长主政央行期间,主张留下了4家地方性的民营银行,其中有一家叫泰隆银行
3||| 这家银行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做得特别好,金额小,几万块、几千块钱的贷款都做,且坏账率很低
4||| “小米加步枪”的模式:你开一个小超市,去银行里申请贷款,银行不看你的报表,而是派一个信贷员到你的店里面蹲点,记录超市每天的客流量,寻访附近居民的消费趋势,判断你的超市的经营潜力
5||| 当地的小银行为当地的中小企业融资,大大地降低了信息和交易成本。这也是我们国家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目的
新技术融资革命
京东的京小贷
针对自己平台上的商家进行融资,根据商家的销售额、消费品的价格、商品的丰富度等指标来发放贷款
由于商户的这些数据都沉淀在京东的平台上,所以京东可以比较精准地判断这笔贷款的安全性,所以也不需要抵押品
蚂蚁金服
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也是同样的思路
利用这些年沉淀的数据,对自己的平台上和相关平台的商家发放信用贷
阿里的评价体系案例,“商铺给顾客的回应速度”可以特别好地预测坏账率
大数据改变金融模式
其根本逻辑,是网上沉淀的数据,使得贷款方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工作变得高效和便利,信息的成本下降得非常快
一笔几万块钱的贷款,蚂蚁金服的平均成本大概是2.3元,而同等金额的贷款在传统银行里的成本大概在2000元
073 国债与税收
东西方大分流
(1) 金融学者James Macdonald曾做过研究(《A free nation deep in debt: financial roots of democracy》),把公元1600年的国家分为两组:
(2) 一组国家是藏宝于国库,中国的明朝国库的白银有100多万两,印度是6000多万两,而土耳其帝国的藏金是1600多万块
(3) 另一组国家则是负债累累,英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城邦国家,这些都是天天在外面借债、发债的国家
(4) 从公元17世纪到20世纪,400年间,历史发生了奇妙的逆袭。这些负债累累的国家,现在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而那些曾经的“财主帝国”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5) 如果以人均的GDP来看,中国在公元1000年到1200年间(宋朝)达到了顶峰。之后的1000年就开始停滞不前
(6) 而隔海的欧洲,从无法望中华帝国之项背,到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一直保持着非常稳健的增长
(7) 这个转折点,不是大家以为的发生在17世纪,而是发生在12世纪左右,即欧洲的债券市场开始起源之时
(8) 驱动力之一就是金融模式的分流,西方的财政金融体系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国债,而中国依然主要依赖财政税收体系
国债与税收区别
首先,资金筹集的时间概念不同
税收
税收是一种财政手段,针对的是当下的居民收入,相当于“切蛋糕”
重新在政府和居民中间分配资源,然后居民的份额就变小了
发债
发债则是一种金融手段,用国家的未来收入做抵押
相当于“借面粉”,将未来的蛋糕做大再进行资源分配
发债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融资模式,尤其是当民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国债的利率时,整个社会的财富就是增长的
这种多发债少征税的思路,也正是美国崛起的金融逻辑
政府通过发债,从国内外吸收廉价的资金,让居民手里的资金份额更大,通过投资再实现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
其次,契约关系不同
税收
税收是全民性的,强制性的
那些“藏宝于库”的大多是中央集权式的帝国
税收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一旦遇到大的战乱,税收很快就会导致涸泽而渔,民不聊生,而造成帝国解体,或改朝换代
国债
发债是局部性的,契约化的
那些通过举债藏富于民的,大多是分封制环境里成长出来的欧洲国家
欧洲国债的起源
(1) 欧洲国家,一直处在激烈博弈的状态中,缺乏大规模的征税能力,只能借债
(2) 因为整体社会比较穷,所以早期欧洲国债的购买者并不是普罗大众,而是那些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富有家族(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
(3) 国债用一种契约的方式,把这些贵族手里的资源进行了时间维度上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实现了欧洲各种政治力量的制衡
(4) 所以国债是以契约关系,明确了居民和国家中间的债务关系,允许国家以未来信用做抵押进行融资
(5) 一个具有流动性的国债二级市场,把国家信用从虚拟的概念转化为可以循环使用的活水,这些变化对整个现代国家概念的塑造有着重大的意义
(6) 为了保证债权债务关系的清晰,就需要一套法律制度来维护这个契约的执行,所以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就会受到限制和约束,欧洲的契约社会和法制社会就开始慢慢形成了
(7) 欧洲的各国,学会了“向未来融资”的金融手段,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向外扩展,掠夺资源
(8) 同时民间的力量发展起来,社会的流动性增大,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074 信用卡的秘密
信用卡的起源
起源
信用卡起源于餐饮业,即信用卡是起源于商业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
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叫弗兰克的美国人到餐厅吃饭时忘了带钱包,这尴尬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一种方法让人们“当下消费,事后付款”?
然后他就投资了一万美元,成立了“大莱(Diners Card)俱乐部”
为会员提供了一种塑料卡片,证明你的身份和支付能力,会员凭着这张卡片就可以记账进行消费
这个模式出乎意料地特别成功,对消费的刺激力度特别地大
归因
第一,是方便
第二,这种非现金支付给顾客带来的“罪恶感”会降低很多
第三,会员制度给了人一种归属感
中国信用卡现状
是传统的信用卡业务非常滞后,而网络的信用工具非常发达
中国传统的信用卡的覆盖率,相对全世界来说很低
中国平均是3个人持卡1张,是美国人均持卡量的1/10
传统信用卡滞后原因
1|||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国有的大银行为主导,目标是替国有企业融资,对私的个人业务一直不发达
2||| 国家的个人征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发卡的审批相对严格,申请难度高
3||| 传统的中国社会收入低,缺乏一个社会保障机制,人群的储蓄意愿高于消费意愿
互联网金融发达原因
1||| 因为我们的传统金融业不发达,个人的金融需求被严重地低估和抑制了
2||| 当信息技术碰到了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时,整个“信用消费”的需求就被激发
3||| 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成一个信用社会,正在朝着个人信用资本化的方向发展
信用卡利率幻觉
(1) 账单分期的选项
万分之五的日利率
换算成年利率是18.25%,远远超过你的任何理财产品,或其他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
(2) 分期付款购物
可以分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期购物,月手续费分别是2.6%、4.2%、7.2%
用高斯定理计算,12个月分期付款,7.2%的手续费,最后付出的利率是13.23%,比你以为的7.2%高了差不多一倍左右
要记住,你每个月都在偿还本金,所以你的总借款额度是按月下降的,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你的本金已经很低了
实际年化利率 = 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 = 单期手续费率*分期数/(分期数+1)*24
(3) 金卡与白金卡年费
银行信用卡还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赚取年费
办理金卡和白金卡,第一年给你免年费。这种卡的年费是很高的,一般在3000块钱以上
你经常可以有很多特殊待遇,比如说坐经济舱享受VIP的休息室,到SPA店和高尔夫场享受五折优惠
但是这些消费的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即使是五折优惠,你也没有占到很多的便宜
(4) 信用卡的提现功能
银行规定,提现额度的利率是按日利率的万分之五来收取的,而且还要按月复利
这个计息的过程就利用了“每个月一付利”的模式,每个月滚一次雪球,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最后的实际利率能够达到20%
075 (略)
三、国家与货币信用理论
076 货币起源
物物交换没依据
亚当·斯密讲述的物物交换的村庄,是虚构出来的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货币源于物物交换,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越来越多的人类学的证据表明,纯粹的物物交换的世界从来没有存在过
国家货币信用理论
主要论点
(1) 货币起源于债务,作为债务关系的度量单位,货币和国家信用之间密不可分
(2) 货币是市场的必要条件,起源于人们在交换中产生的债务关系
(3) 信用货币理论认为,庞大的物物交换体系没有货币是行不通的,尽管货币的存在形式会不同,比如先是牛、盐、贝壳,后来是金银
(4) 因为债务背后考量的是人的“信用”,所以货币单位“元、镑、马克”都是一种抽象的衡量单位,它在本质上是对“信用”的度量
(5) 很多人类学的考古证据都表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纯粹的物物交换的时代,也就是说即使在最原始的时代也存在着某种货币
(6) 在这种物物交换的过程中,债务关系以货币的形式被量化,而单位货币的价值也就代表着人们对欠条发行人的信任程度
推论过程
A. A从B那买了一只鸡,他会写一张欠条或某种凭证给B,承诺未来会将与这只鸡同等价值的某种东西给B
B. 接下来,B要到C那买一双鞋,就把这个欠条或凭证给了C,如此类推下去
C. 在一个社群里面,物物交换的过程就是这个欠条或凭证流通的过程
D. 这张欠条/凭证就成为了一个“可流通、可转让”的票据,也就是充当了货币的功能
央行英格兰银行
(1)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央行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保证了人们对欠条/凭证的履约
(2) 17世纪,英格兰有一个银行财团,借给了国王120万英镑,然后就发行了120万英镑债务的欠条
(3) 这些欠条在发行时就获得了王室批准的垄断权,上面盖着一个王室的印章
(4) 任何希望向财团借钱的居民,或者希望把自己的钱存入这个银行的居民,都有权利使用国王的欠条来进行支付
(5) 这意味着有一笔巨额的王室债务,在整个英国境内开始流通起来,或者说王室的债务被货币化了,这些国王的欠条就是英国的法定货币——英镑
(6)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家央行是建立在债务基础上的,法定货币的发行也是以债务为基础的
国家主权的力量
A. 为什么我们会信任一张代表着货币的纸呢?
B. 法定货币代表了国家信用,国家信用背后的支撑是主权
C. 是国家主权的力量,让人们共同的信仰变成了法定货币,让法定货币成为了全体国民债务关系的度量和记账工具,而国家充当了公民之间债务的信用担保人
D. 国家愿意接受的任何东西(粮食、黄金或一串代码),都可以成为货币,只要它们能够代表国家和国民中间的债务关系
E. 凯恩斯认为,货币一直是“政府”创造的产物。而“政府”可能是酋长、村庄里的代表、一个权威体
077 债务违约
认识“欠债不还”
欠债不还(债务违约),也是和债务关系相伴而生的
恰恰是债务违约的存在保证了债务市场的正常运行,这就像动物界的死亡一样,只有新陈代谢才能够维持生态的延续
赦免债务,即债务重组,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方法,也是一个让社会成本更低的策略
债务违约必要性
风险-收益均衡
1||| 一个没有违约的市场,违背了金融“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从理论上来说绝对意义上的“欠债还钱”是不存在的
2||| 因为债务的利息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另一部分是债权人承担着被赖账的可能性及违约风险而要求的补偿
3||| 如果所有的债务100%都会得到清偿,完全没有违约风险,债权人会无限制地扩大债权,债务人会得到无限量供应的低成本的资金
4||| 这样一来,其他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金融市场会变成一个规模无限大的债务市场。很明显,这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存在的
道德风险
a. 中国的市场上有一个词语,叫“刚性兑付”(刚兑)
b. 为了避免国有企业破产,政府会出手兜底,强行地将本该发生的违约事件化解,也就是说政府会人为地将违约的风险降到零
c. 债券的收益率和违约风险是正相关的,违约风险越高,收益率也就越高
d. 现在违约风险被人为地压抑了,导致“风险—收益均衡”的价格信号就失灵了,就会造成市场扭曲
国有企业案例
1||| 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国有企业发行企业债。有政府兜底,没有破产的压力,就完全不顾偿债能力,拼命地发
2||| 同时,这些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是国有大银行,它们也有政府兜底,因此也不关心违约风险,收购了大量根本没有偿付能力的债券,让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3||| 这种情况后来就愈演愈烈,造成了银行的坏账率高起,整个社会的债务关系非常地恶化,最后政府被迫将企业债市场关闭
4||| 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重新启动
赦免债务 债务重组
问题思考
(债务违约)是不是就应该让那些违约的企业/国家破产,进行债务清偿,这个市场就会更加健康呢?
答案是不一定,很多时候赦免债务或债务重组,是一个让社会成本更低的方式
希腊债务
背景
1||| 2009年,希腊政府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超过了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的上限
2||| 希腊面临着退出欧盟的压力,希腊的国债评级被连续地下调,面临着主权债违约的风险
3||| 欧元区的成员国担心道德风险问题,说无条件地救助希腊会助长欧元区内部挥霍无度的风气,而且还会引发本国纳税人的不满
4||| 所以救助计划就迟迟不能出台,希腊在债务危机里越陷越深
5||| 紧接着葡萄牙、西班牙也都爆发出财政问题,结果连一向很健康的德国和法国也受到了拖累,一场新的金融危机看上去马上就要在欧洲全面爆发了
赦免
候欧洲央行和欧元区各成员国,就开始采取了紧急的援助措施
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把希腊的债务减免了50%,相当于让希腊政府赖掉了1000亿欧元的债务
解释
1||| 那为什么要让希腊赖账呢?因为这是使得整个欧元区成本更小的方法
2||| 欧元区各国的经济依存度非常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时希腊的债务危机已经导致了它国内的政治局势很动荡,也影响到了国际市场对欧元区的态度
3||| 一旦多米诺骨牌坍塌,欧洲危机就会蔓延,最后导致的损失绝不是千亿级别
4||| 所以说让希腊赖账,反而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是成本相对比较低的一个策略
帕累托改进
假设
一个公司有1亿元的债务,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公司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账面的价值仅剩下5000万元
但是这个公司也有投资机会,如果它继续经营下去的话,大概有50%的概率能够赚到1.5个亿
选择
此时,公司的债权人就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就是让这个企业破产清偿,债权人拿到它账上剩下的5000万
第二种选择,进行债务重组,比如说把原有的一个亿的债务减免到7000万,同时进行债务置换,用更低利率的新债来帮助企业偿还旧债,然后恢复经营
计算
那么哪种方法好呢?
在第一种方案中,债权人得到的最大金额就是5000万
在第二种方案中,债权人得到的最大金额是7000万。即,原本要破产的公司赚了7500万(50%*1.5亿),债务人也多拿到了剩下的500万
结论
选择第二种方案进行债务重组,是对双方更有利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进
认识现代社会
(1) 现代社会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债务关系越来越复杂,债务的链条更长
(2) 债务问题一爆发,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债务关系链条崩塌,形成更大的危机
(3)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
(4) 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债务重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债务置换,或者IMF、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去“减免欠发达国家的债务”
(5) 这些举措并不是慈善行为,而是这是相对社会成本更小的解决方案
078 债务螺旋
社会债务关系的三角
尽管债务关系纷繁芜杂,但是按大类分无非是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中间的债务网络
农耕经济的古代中国,这个网络可以简化成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这两类债务关系
国家与个人
国家和个人(居民)中间的债务关系,主要体现为各种税负
可以将国家/政府理解成债权人,居民是债务人
税负越重,居民对国家的负债就越高,也就是杠杆率就越高
个人与个人
(1) 传统的中国社会,量入为出是基本准则,所以民间的大规模借贷一般发生在青黄不接或天灾人祸的时候
(2) 这个时候很明显,债务人会处在绝对弱势的地位,所以需要承担高利息和非常苛刻的抵押条件
(3) 中国的民间利率都是按月度计算的,一般所谓的三分息就是指月息3%,年化利率能够达到36%
(4) 抵押也一般是超额抵押,经常会包括房屋、土地,严苛的时候甚至包括妻子、儿女等
三角债务关系
(1) 这两种债务关系,构成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
(2) 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个三角形,其稳定程度取决于这个三条边的杠杆率是不是适度
(3)
(4) 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是杠杆率比较低的社会。比如说税负低,保证适度的“藏富于民”,让民间休养生息,能够自给自足,为扩大再生产做储蓄
(5) 历史上的盛世前夜无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甚至是政治集权达到顶峰的清朝康熙年间,税负和民间借贷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维稳/成本/张力
(1) 从汉朝以来,中国就是以一个相对简单的官僚治理结构,管理着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帝国,所以“维稳”是历朝历代的刚需
(2) “维稳”是需要成本的,在这两种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都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3) 杠杆率一高,社会的张力、社会的摩擦就会变大,“维稳”的成本就会急速地上升
(4) 所以“低杠杆”是中国社会维持稳态结构运行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也是传统中国社会“去金融化”的根源所在
明朝债务螺旋
明朝
1||| 从朱元璋开始,社会张力一直比较大,它不是一个自然维稳的状态,而是靠庞大的集权和行政体系来强行维持的
2||| 为了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国家就必须多征税,与民争利
3||| 同时因为民间财富被挤压,任何一点点自然灾害,旱灾、涝灾、虫灾都会造成民间杠杆率的大幅度上升,债务关系恶化
4||| 民间债务关系恶化的极端表述,就是“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螺旋
1||| 从朝廷的角度来说,民间债务关系的恶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维稳成本急速上升,所以财政又会出现巨大的缺口
2||| 那财政出现巨大的缺口以后,朝廷只能加重税负,提高国家对百姓的杠杆率,又进一步导致民间债务关系恶化,更多的社会动乱出现
3||| 两种债务关系就互相加强恶化的趋势,杠杆率也交替上升,一直到这个稳态结构不可承受,走向溃败
4||| ,两边的杠杆率相互交织,螺旋式上升,一直到明朝的这个
王朝更迭的金融逻辑
(1) 历朝历代大多是因为“债务螺旋”导致社会的维稳成本升高,直到当朝的政权不可承受
(2) 秦的覆灭、唐的衰落、宋的更替、元的消亡,无不是在这个“债务螺旋”下的故事重演
(3) 新朝廷一般会干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大赦,除了赦免犯人的罪行以外,就是废除前朝的一切债务,相当于强行“去杠杆”,用强制的办法理顺民间的债务关系
第二件是减税,休养生息,理顺国家和居民中间的债务关系
(4) 整个社会的杠杆率下降以后,渐渐地恢复到原有的稳态结构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盛世就逐渐地出现,一直到下一个冲击的出现
079 债券投资
不建议个人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市场,个人缺乏进入的渠道
1||| 中国的债券市场,分两个部分:一个叫场内市场,一个叫场外市场
2||| 场内市场又叫交易所市场,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上交所、深交所
3||| 场外市场是不对散户开放的机构市场,像银行这样的大型机构才是主要的玩家
4||| 场内市场对散户相对友好,散户参与的门槛比较低,交易的规则比较简单,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地买卖债券
5||| 可惜,这个市场上交易的债券只占整个债券市场不到5%的量,剩下的95%的债券都在银行间市场(场外市场)交易
第二,债券本身也不是最适合散户的投资标的——流动性差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债券的流动性比较差
流动性就是指金融资产顺利转换成现金的能力,流动性差就意味着你的金融资产卖不出去,无法变现
想买的时候找不到卖家,想卖的时候找不到买家
一般来讲,交易越频繁的资产流动性越好,因为容易找到买主。而债券,它的交易远不如股票频繁
第三,债券投资的逻辑是宏观逻辑,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是相对陌生的领域
债券的收益率是随着利率波动,而利率的波动又跟宏观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债券投资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很多著名的对冲基金,像索罗斯、罗宾逊的老虎基金,达里奥的桥水基金,他们引以为傲的全球宏观交易都是以债券为标的
例如,每个月都预测一下,下个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生产价格指数)大概在什么水平?
能够连续7次以上,每次预测的误差都不超过0.5%,否则很难证明你对宏观基本面有很深的认识
个人投资者更好的选择是什么?
购买债券基金
基金经理可以帮你弥补宏观分析上的缺失
债基也避免了债券本身的低流动性
中国债基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不小,大概在70万亿左右,但是主要是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
为企业融资的信用债规模不大,只占到市场份额的1/3左右
更重要的是,很多发债企业都是国企,有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就产生了“刚性兑付”问题,价格信号机制被扭曲,债券的收益率不能够完全反映其内在风险
080 (略)
创作者:万物规律 Mindmaster ID:15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