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眼科学—斜视与弱视
斜视与弱视重点内容,汇总了眼外肌与眼球运动、基本概念、眼外肌与眼球运动、双眼视觉及斜视后的异常改变、斜视检查、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弱视分类、弱视治疗原则等详细知识点。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斜视与弱视
基本概念
Kappa角
瞳孔中线与视轴的夹角
零Kappa角
用点光源照射角膜时,反光点位于瞳孔正中央=瞳孔中线与视轴重合
阳性Kappa角(正Kappa角)
反光点位于瞳孔中线鼻侧,给人以外斜视的印象
阴性Kappa角(负Kappa角)
反光点位于瞳孔中线颞侧,给人以内斜视的错觉
单眼运动
遮盖一眼观察到的另一眼的眼球运动
双眼同向运动
双眼同时向相同方向的运动
双眼异向运动
双眼同时向相反方向的运动 包括集合、发散
融合
两眼同时看到的物像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像
优势眼
两眼在同时视物时起主导作用的眼
隐性斜视
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显性斜视
不能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
正位视
在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破坏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 临床罕见,多数人都有小度数的隐性斜视
三棱镜度(PD)
用于测量斜视度的单位
光线通过三棱镜在1m处向基底偏 移1cm为1PD(1△)
1圆周度=1.75PD
第一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以正常眼注视时,麻痹肌所在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以麻痹肌所在眼注视时,正常眼的偏斜度
第一眼位
双眼注视正前方时的眼位
第二眼位
双眼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注视时的眼位
第三眼位
双眼向右上、右下、左上、左下注视时的眼位
第二、第三眼位为分析麻痹性斜视受累肌的眼位,称为诊断眼位
眼外肌与眼球运动
拮抗肌、协同肌、配偶肌
直对转 斜对旋 上内下外
拮抗肌
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互为拮抗肌
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协同肌
同一眼向某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肌肉
上转—上直肌、下斜肌
下转—下直肌、上斜肌
配偶肌
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双眼具有相同作用的一对肌肉
向右—右眼外直肌、左眼内直肌
眼球运动定律
神经交互支配定律
眼外肌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收缩的同时,其拮抗肌也收到神经冲动产生松弛
eg:向右侧注视时,右眼外直肌收缩、内直肌松弛,而左眼内直肌收缩、外直肌松弛
配偶肌定律
两眼向相同方向注视时,相对应的配偶肌同时接受等量的神经冲动
双眼视觉及斜视后的异常改变
复视
斜视后,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射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
中心凹的物像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物像在另一视觉方向上
因此一个物体被感知为两个物像
混淆视
斜视后,外界不同的物体分别投射在双眼黄斑中心凹
两个不同的物像在视皮质无法融合
斜视检查
一般检查
询问病史、视力检查、屈光检查
专科检查
知觉功能检查
眼位检查
定性检查
交替遮盖——有无眼位偏斜倾向
遮盖-去遮盖——眼位偏斜倾向属于斜视还是隐斜视
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法
眼球运动检查
单眼运动检查
双眼运动检查
根据配偶肌定律,双眼同向运动更易发现相对功能不足的肌肉和相对亢进的配偶肌
集合运动
临床上多检查集合功能
分散运动
娃娃头试验—鉴别外转运动限制真伪的方法
牵拉试验—鉴别眼球运动障碍系源于神经肌肉麻痹or机械性限制
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共同性斜视
发病年龄——儿童
斜视角——各方向注视时斜视角相等(第二斜角=第一斜角)
眼球运动——各方向运动正常
复视——无
代偿头位——无
伴随症状——弱视、屈光不正
麻痹性斜视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成人更常见
斜视角——斜视角随注视方向变化(第二斜角>第一斜角
眼球运动——运动受限
复视——有
代偿头位——有(头转向麻痹肌作用方向)
伴随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瞳孔异常)
弱视分类
斜视性弱视
单眼性斜视,以内斜视多见
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的不同物像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球镜相差1.50DS, 柱镜相差1.00DC即可使屈光度较高的一眼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高度远视/散光,常为双侧性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
近视≥5.00DS,远视≥4.00DS, 散光≥2.00DC 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
形觉剥夺性弱视
有屈光间质混浊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脸下垂,医源性眼脸缝合/遮盖
单侧/双侧,单侧较双侧更为严重
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
这种弱视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比形成斜 视性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时间要短➡婴幼儿即便短暂地遮盖单眼也可能引起剥夺性弱视➡应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避免不恰当的遮盖
弱视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弱视,立即治疗
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
矫正在视觉上有意义的屈光不正和促进弱视眼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