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语法知识点总结 - 词类
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词类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22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编辑于2025-05-26 20:48:40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28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句子成分类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16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词类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22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28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句子成分类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16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本导图为杨玉玲老师著的《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词类篇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22张知识点导图,每个知识点的导图均含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常见偏误、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复习备考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高效笔记工具。
语法知识点总结 - 词类
动词重叠
离合词
能愿动词
形容词作谓语
形容词重叠
名量词
副词“也”
副词“都”
副词“就”和“才”
副词“再”和“又”
副词“还”
副词“有点儿”
助词“着”
语气助词“了”
动态助词“了”
助词“过”
副词“差点儿”
副词“究竟
连词“无论”
词类 - 动词重叠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提示
表示人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动作动词无法重叠
如“死、、忘记、生病”等
表示无法持续进行的动作动词也不能重叠
如“结婚、成立”等
格式
单音节动词
AA,看看
A一A,听一听
双音节动词
ABAB,中间不能加“一”,如“休息休息”
AAB,如“见见面、帮帮忙”等,常见于离合词
如果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
A了A,看了看就走了
用法
原动词可带补语,但动词重叠后不能带补语
例: 看清楚、看一天、看一下
原动词可做定语,但动词重叠后不能做定语
例:参观的时候、看的同学举手
原动词可带定指和不定指宾语,但动词重叠后只能带定指宾语
例:听一首歌、听这首歌、听听这首歌
概念
主要用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者尝试进行一个动作
使用时,说话人的语气显得轻松、随便
一般只用于口语
词类 - 离合词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采取语法词汇化的方法进行教学
把离合词的知识分散到一个个具体词语的教学中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后,老师做总结
可采取格式化的方式展示离合词的两个构成语素能够分开使用的特点
见面
Sb1+和+Sb2+见面
Sb1+和+Sb2+见+了/过(……次)+面
帮忙
Sb1+给+Sb2+帮忙
Sb1+帮+Sb2+的+帮
Sb1+帮+着/过/了(……次)Sb2+的+帮
格式
V素 V素+N素
帮帮忙、散散步
V素+着/了/过(……次/时段)+N素
游着泳
游了两次泳
游了半小时泳
常见 离合词
见面、睡觉、散步、洗澡、游泳、唱歌、帮忙、结婚、订婚、离婚、握手、请客、请假、操心、 听话、道歉、告状、吵架、打架、发火、生气、报仇、上当、吃亏、沾光、毕业、鞠躬、跳舞、 鼓掌、发愁、帮忙、打赌、聊天、保密、拜年、接吻、建交等
语法特点
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可插入很多成分
动态助词(着、了、过)
我和他见过面
动量补语(如“次”)
她结过两次婚
时量补语(如“一个小时、三天”)
请了三天假
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晚饭后咱们去散散步吧
我想和你聊聊天
带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时
重复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我们照相照了半个小时
把补语放在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
她一辈子结了三次婚
带状态补语时,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我讲课讲得口干舌燥。
他跑步跑得满头是汗。
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以在离合词的动词性语素之后直接加补语
我一天讲了八节课,讲得口干舌燥。
他跑得满头是汗。
一般不带宾语,涉及的对象要通过介词等引入
我下午和他见面。
你不要跟她结婚。
概念
由一个动词性语素(V)及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N)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单纯的意思
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
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经常分开使用
如“散了一会儿步、睡了一个小时觉、游了两个小时泳”等
词类 - 能愿动词“能”和“会”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常见偏误
“能”、“会”混淆
表示能力的恢复,用“能”, 不用“会”
我会走路了,你让我出院吧。X
奶奶出院后会吃饭了,也会说话了。X
表示环境、条件或情理上允许只能用“能”,不能用“会”
他病了,不会来上课。X
表示估计某种可能性要用“会”,不用“能”,“能”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
如果你努力工作,以后就不能失业。X
正反疑问句格式错误
带能愿动词的正反疑问句要用能愿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来表达
你会唱不唱歌? X
教学建议
可先讲授表示能力的“能”、“会”,再讲授表示某种可能性的“能”、“会”,最后是其他用法的“能”、“会”
可采用图片法(操场下雨,不能打篮球)、情景提示(生病了能游泳吗?)等方式进行教学导入
可借助英文释义展示两者的语义区别并通过例句加深学生的理解
会(ability)
开车、做饭、唱歌 、跳舞、说汉语
能(possibility)
来上课、参加聚会、给我买一瓶水
交际练习时可设置……场景进行练习
格式
肯定形式
能/会+V
能做/会做
否定形式
不能/不会+V
不能做/不会做
疑问形式
能/会+V+吗?
能做吗?/会做吗?
能不能/会不会+V?
能不能做?/会不会做?
能 VS 会
表示能力
“会”
表示通过学习具有了某种能力,不具有某种能力用“不会”
我姐姐会说三种语言。 (通过学习具有了某种能力)
你生活在海边,怎么不会游泳呢? (通过学习具有了某种能力)
“能”
表示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水平或效率,也可用于表示恢复了某种能力
她一分钟能打300个字。 (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水平或效率)
他的腿好了,又能游泳了。 (恢复了某种能力)
表示某事的可能性
“能”
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
他认识的人多,他能帮你。
“会”
告诉别人某种可能性或估计有某种可能性,并不强调客观条件
他很热心,他会帮你的。
表示某人在某方面有特长,善于做某事
“能”
侧重从量上强调具有的能力
他真能唱,唱了三个小时都不知道累。
“会”
更强调技巧
他真会唱,唱得和大歌星不相上下。
表示环境、条件或情理上允许
只能用“能”,不能用“会”
他病了,不能来上课了。
用法
通常放在动词之前
能做/会做
表达否定意义时,否定词“不”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不能做/不会做
正反疑问句的形式,把能愿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起来
能不能去?
概念
描述某种能力(会)或做某事的可能性(能)
表达能力、要求、愿望和可能
包括:能、会、要、想、可能、可以等
词类 - 形容词做谓语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采用图片法、情景举例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导入和练习
教室很大。
英语不难。
交际练习时可请同学用至少三个形容词描述朋友,或者喜欢的城市等
教学提示
一般情况下形容词不单独做谓语,如果单独做谓语就是有对比的意味,否则语义未完
形容词做谓语时,前面一般要加“很、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
如果不强调程度高,“很”不必重读
常见偏误
“是”的误用
汉语中形容词做谓语,形容词前面不加“是”
我的同桌是漂亮。X
成分缺失
汉语中形容词单独做谓语有对比的意味。如果句子没有对比的意味,要在形容词前面用“很、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
周杰伦帅。X
格式
肯定形式
Sub+很+Adj
她很漂亮。
疑问形式
Sub+Adj+吗?
她漂亮吗?
Sub+Adj+不+Adj?
她漂亮不漂亮?
否定形式
Sub+不+Adj
她不漂亮
概念
汉语中多数形容词都可以做句子的谓语
做谓语时形容词前面不用加“是”,但通常要加“很、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
北京的夏天很热。
我哥哥特别高。
单独作谓语时有对比的意味
他的房间大,我的房间小。
词类 - 形容词重叠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特殊
形容词重叠后不能跟表示程度的“很、非常、有点儿、极了”等副词同时出现
她把我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极了。X
汉语中并非每个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书面色彩较浓的形容词(“伟大”、“崇高”、“美丽”等)通常不能重叠
她每天都打扮得美美丽丽的。X
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用于“比”字句
我们这个学期比上个学期轻轻松松。X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 ABAB,而非AABB
如“通红通红、笔直笔直、冰凉冰凉、金黄金黄”等
格式
单音节形容词
AA
如“长长、大大、圆圆、细细、甜甜、静静、硬硬”等
口语中有些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可以儿化
好好儿(hǎohāor)
慢慢儿(mǎnmānr)
早早儿(zǎozāor)
双音节形容词
AABB
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可以读轻声
干干净净(gānganjingjing)
大大方方(dǎda fāngfāng)
整整齐齐(zhěngzheng qígí)
漂漂亮亮( piàopiao liàngliāng )
用法
形容词重叠后通常可充当四种句子成分
定语
~+的+N
她有一张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
谓语
Sub+~+的
她的房间永远干干净净的。
状语
~+(地)+V
她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
补语
V+得+~的
她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概念
形容词重叠之后表示程度加深,同时表达喜爱亲切的情感
词类 - 名量词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对”是指两个原本各自独立的人或事物后天组合在一起
一对夫妻、一对恋人、一对情侣等
“双”是指先天就在一起,互相配合使用,各自无法独立的两个事物,离开一个,另一个将无法正常地发挥作用
一双鞋、一双袜子、一双眼睛等
教学提示
汉语中名量词的数量非常多,尽量不要集中讲解和操练,应该结合名词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应注意对近义量词进行区分
那一双夫妻生活得很辛苦。X
“双”和“对”作为量词的用法不同
常见偏误
量词遗漏
数词和名词中间一般都要加一个特定的量词
我有三朋友。X
量词误加
一些特殊的时量词(“岁、年、周、天、分钟”等)前直接用数词即可,不用再加名量词
我在曼谷生活10个年了。X
我们老师30个岁了。X
量词误用
不同名词有不同的量词搭配惯例,需注意区分
我们班有20位学生。X
“位”虽然是指人的量词,但常用于“老师、律师、法官、客人”等名词前表示尊敬之意,不能随便用于表人的名词前面
格式
Num+M+N
一本书
概念
汉语中几乎每个名词都有特定的量词,数词和名词中间一般都要加一个量词
词类 - 副词“也”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提示
只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不能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
“也”和“都”同时出现时,“也”位于“都”的前面
他们想去,我们也都想去。
那些人不同意,我们也都不同意
常见偏误
位置错误
我喜欢唱歌,也我妹妹喜欢唱歌。X
“也”后动词遗漏
我喜欢英语,也汉语。X
格式
主语相同
Sub+V+O1,也+V+O2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主语不同
Sub1 +V,Sub2+也+V
他去了,我也去了。
Sub1+Adj,Sub2+也+Adj
她很漂亮,她姐姐也很漂亮。
Sub1+不+V,Sub2+也+不+V
他不喜欢吃甜的,我也不喜欢
概念
表示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在某方面是一样的
也可表示同一个人或事物同时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在句中常做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与其他副词同时使用时,一般放在其他副词之前
我也很喜欢看京剧。
我们也都想参加。
词类 - 副词“都”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提示
只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不能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
“不、没”放在“都”的前面,组成“不都、没都”, 表示部分否定
我们班的同学不都喜欢这本书。(部分否定)
“不、没”放在“都”之后,组成“都不、都没”, 表示全部否定
我们班的同学都不喜欢这本书。(全部否定)
“都”和“也”同时出现时,“都”总是放在“也”之后
他们想去,我们也都想去。
那些人不同意,我们也都不同意。
必须用“都”的两种情况
每……都……
表示复数的代词或名词+都…
与“都”相呼应的一些用法
“每……都……”
"无论……都……”
“不管……都……”等
常见偏误
“都”要放在主语之后
都我们是韩国人。X
无论你去不去,都我要去。X
有些词语后面通常要用“都”与其相呼应
她每天吃冰激凌。X
格式
Sub1+和+Sub2+都……
大卫和汤姆都是大学生。
表示复数的代词/名词+都……
他们都是大学生。
每……都……
他每天都游泳。
他每年都来中国。
Sub+ 都+不/没 +V
我和大卫都不去。
她和安娜都没参加。
概念
“都”为范围副词
表示前面所说的对象都包括在内
在句中做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词类 - 副词“就”和“才”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提示
可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通过情况极端但语境合适的例句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者在表示时间时的不同语义特征
我一分钟就吃了一个汉堡,她半个小时才吃完。
常见偏误
与“了”的关系
“才”表示动作刚刚发生,强调发生得晚;“了”强调动作已经发生,二者在语义上有冲突,故“才”之后一般不用“了”
他才走了。X
“就”强调动作发生得早,而且已经发生,所以动词之后要加“了"
昨天晚上我九点就睡觉。X
格式
“就”
Sub+(时间点)+就+V(+了) (表示动作发生得早)
他七点就来到教室了。
你这么早就来了!
Sub+时间段+就+V(+了) (表示动作完成得快 )
我一天就能看完一本小说。
Sub+数字+就+V.+了(强调 数量少)
我吃了两个就饱了!
“才”
Sub+(时间点)+才+V (表示动作发生得晚 )
他十点才来到教室。
你这么晚才来!
Sub+时间段+才+V (表示动作完成得慢)
我半个月才看完这本小说。
Sub+(数字)+才+V.(强调数量多)
你吃了三个才饱!
用法差异
表达与时间相关的用法时,意思相反
“就”
表示不久后即将发生
我一会儿就去。
强调动作行为发生得早或快,事情容易做或进行得顺利
我六点就起床了。
“才”
表示不久前刚刚发生
他才走。
强调动作行为发生得晚或慢,事情不容易做或进行得不顺利
他九点才起床。
所谓早晚、快慢,通常以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和感觉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
在交际中,如果说话人觉得早或快就用“就”,如果觉得慢或晚就用“才”
她离开10分钟就回来了。(说话人认为早、快)
开会的过程中她出去了10分钟才回来。(说话人认为晚、慢)
词类 - 副词“再”和“又”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提示
可以用对比法讲解“再”与“又”的区别
格式
再+V+……
我明天再去看看
能愿动词+再+V+……
我想再去看一次。
又+V+了+……
我又看了一遍。
又+能愿动词+V+了
我又能游泳了。
概念
都可以放在动词之前做状语,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重复
区别
“再”
用来表示未发生的动作或情况的重复
这本书我看完了,非常有意思,以后有时间我想再看一遍。
“又”
用来表示已发生的动作或情况的重复,常和“了”一起使用
这本书去年我看了一遍,非常有意思,上个星期我又看了一遍。
如果句中有能愿动词
“再”一般放在能愿动词之后
我可以再去一次吗?
你应该再买一本。
“又”一般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我又可以出去了。
词类 - 副词“还”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教学顺序
先学只有“还”的情况
再学与能愿动词同时出现的顺序
对比“还”与“也”、“又”等的区别
可采用图片法、情景举例法等导入新课
操练时可采用看图说话、情景举例等方式进行交际训练
交际训练的主题可选用
以前喜欢的运动VS现在喜欢的运动
小时候想做的职业VS现在想做的职业
季节的变换:昨天下雨-今天还下雨
教学提示
注意“还”和 “也”的不同
“还”
多用于同一主语的句子中
Sub+(T1)+V……,(T2)还+V…
他已经买了一本,还想买一本。
“也”
多用于不同主语的句子中
Sub1+V……,Sub2,+也+V…
妹妹喜欢唱歌,姐姐也喜欢唱歌。
注意“还”和 “又”的不同
“还”
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在延续,或者说话人主观上想让某个动作重复发生
“又”
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重复发生
“还”和能愿动词同时出现时,要放在能愿动词之前
他还想去看看。
格式
Sub+还+在+V(+…)
十点她还在睡觉。
Sub+还+不/没+V(+……)
我还没明白你说的话。
Sub+还+很/那么/这么+Adj
他还那么帅。
Sub+还+会/想/能/可以+V(+……)
我还会来的。
概念
“还”为时间副词
主要用法
表示动作或状态在延续,没有改变,有“仍然”的意思
已经十点了,她还在睡觉。
表示说话人主观上想让某个动作重复发生
太好吃了!我还想再吃一个。
词类 - 程度副词“有点儿”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以用实务道具法、图片法(老师穿这件衣服怎么样?)、情景举例法(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等方式导入新课并操练
导入的主题可以为比较大小、多少、贵贱等
交际操练可设置购物、试衣服、退换货等实际生活中常用情景
教学提示
注意“有点儿”和“一点儿”的不同
“有点儿”
只能放在形容词或心理动词之前做状语
有点儿累/想家
常用于修饰消极的、不好的性质形容词
有点儿+Adj/V (adj.为贬义词或中性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多用来表示不满意)
有点儿+大/长/贵/难看
“一点儿”
可以做定语,修饰名词
一点儿水
还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补语
大一点儿
一点儿+N
Adj+一点儿 (adj.为褒义词或中性词,表示比较和希望达到的效果)
小/短/便宜/好看一点儿
注意“有点儿”和“太……了”的不同
前者的程度比后者浅
常见偏误
和“一点儿”混淆
“一点儿”不能放在形容词之前做状语
老师,你说得一点儿快,我听不懂。X
“有点儿”用于修饰形容词或者心理动词,不能修饰名词性短语
他有点儿矮个子,但篮球打得好极了。X
“一点儿”常用于修饰消极的、不好的性质形容词
她的男朋友有点儿帅。X
概念
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
用在形容词或心理动词之前做状语
表示程度轻微的增加,多用于修饰不如意的事情
格式:……有点儿+Adj/V
他有点儿懒。
我最近有点儿忙。
我有点儿想家。
这件衣服有点儿小。
词类 - 助词“着”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分阶段进行教学
先教表示状态持续的“着”,即“Sub+V+着(+ 数量)+N"
然后教表示动作持续的“着”,即“V+着(+N)”
最后教表示伴随状态的“着”,即“V1+着+V2”
可以用情景举例法、图片法、看图说话法等方式进行导入和操练
可以选用描述一个熟悉的人、描述一幅画或者描述一个场景等实际情景进行交际训练
教学提示
如果动作不可持续,即动作在瞬间完成或瞬间结束,动词后面不能用动态助词“着”
此类动词如“死、结婚、来、去”等
在存现句“P+V+着+(数量词)+N”中,名词前常有表示数量的词语
前面站着一个人。
墙上挂着几幅画。
常见偏误
“着”要紧跟在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之后
我们正吃饭着,厨房里突然传来了“砰”的一声。X
“着”用在动词之后,后面可以没有宾语;但如果有宾语,不能是处所宾语
我坐着汽车里看书。X(“汽车里”表示处所,前面用“在”)
漏用“着”
他躺看书。X(前一动作“躺”是后一动作“看书”的伴随动作或方式)
与“了”混用:在表示动作状态持续的句子中不能再用表示动作完成的“了”
门关着了。X
有补语时动词后面不能用“着”
她画着一个小时。X
格式
表示状态在持续
Sub+V+着(+数量)+N
他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上身穿着西服,下身穿着喇叭裤,很滑稽。
表示动作在持续
V+着(+N)
她认真地听着,仔细地观察着,还不停地在笔记本上写着。
在连动句中
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进行时的状态或方式,即表示伴随状态
V1+着+V2
她笑着说:“哪天我请你。
前一动作表示状态或方式,后一动作表示目的或原因
V1+着+V2
她忙着装修房子呢。
概念
一般用在动词之后,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表示动作持续的“V+着” 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要想使之以单句的形式独立出现,要么在动词前加状语,要么在“着”后加小句
我们正在看着电视,妈妈突然回来了。
最常用的办法是在动词之前加“正” “正在”或“在”,在句尾加“呢”
她正看着书呢。
我们聊着天呢。
他们在喝着酒呢。
词类 - 语气助词“了”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格式
肯定形式
Sub+V(+O)+了
他起床了。
Sub+Adj+了
苹果红了。
都/已经+N+了
都/已经星期五了。
否定形式
Sub+没有+V(+O)
他没有起床。
Sub+没有+Adj
苹果没有红。
疑问形式
Sub+V(+O)+了+没有/吗?
他起床了没有/吗?
Sub+Adj+了+没有/吗?
苹果红了没有/吗?
教学建议
可采取图片法(山田去哪儿了?)、情景举例法(昨天下午你去哪儿了?)等导入和练习
可选用自己几年前的情况对比、季节的变化、动作的变化、昨天做什么了等情景进行交际练习
教学提示
有些强调动作发生得晚的副词和“了”不能同时出现
如“刚、才、刚刚”等
表示动作行为经常发生的副词和“了”不能同时出现
如“经常、常常、每”等
可通过板书提示学生“了”与英语中的过去时态不同
“了”≠ past tense in English
常见偏误
与“才”混用
“才”强调动作发生得晚,“了”强调发生变化,一个句子不应有两个强调的焦点
我才明白了。X
与“没”混用
“没”表示动作没有发生,“了”则表示变化,二者矛盾,不能同时出现
他没感冒了。X
母语负迁移
“了”与英语中的过去时态不同,有些句子中虽然表示过去的事情,但不需要“了”
昨天天气很好了。X
在美国的时候,我每天都跑步了。X
用法
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变化,同时表达确定的语气,有成句的作用
他突然哭了。
她的脸红了。
用在“要/快/就要/快要+V/Adj+了”的结构中,表示动作即将发生或者情况即将发生变化
我们快要放假了。
我姐姐就要结婚了。
句中如有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做状语,就不能用“快/快要+V/Adi+了”的格式
下个月我快要回国了。X
放在句尾,表示所陈述的情况已经发生或结束,用来完成对某一事件的陈述,有结句(成句)的功能
句子+了
我妈妈的朋友来中国了,我去陪她了。
词类 - 动态助词“了”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采用图片法、情景举例法等方法导入和操练
交际训练的内容可选用去商场/图书馆/餐厅、旅游等场景中的动作或周末/假期做了什么活动进行练习
教学提示
否定形式中,动词之后不能再用“了”,宾语之前一般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我没买书。
用在“V+了+时间段+O+了”结构中,不是表示动作完成,而是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或事件的持续
我学了一年日语了。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不能用“了”的几种情况
没有 +V+了
没有迟到了。X
经常/常常/每天/每+…+V+了
他经常迟到了。X
非动作性动词,如“是、好像、希望、认为”等后面加“了”
她是了老师。X
常见偏误
与“没有”连用
否定动作发生的副词“没有”和肯定动作发生的“了”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出现
我今天没有吃饭了。X
与频率副词连用
表示动作经常发生的“经常、常常、往往”等频率副词跟表示动作已发生的“了”不能同时出现
他经常迟到了。X
连动句中位置错误
在连动句中,如果后一动作表示目的,只在表示目的的动词后面用“了”,前一动词后面不能用“了”
昨天我去了五道口看电影。X
小句宾语中的错误使用
一般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后面不用“了”
我小时候就知道了哥哥得了很重的病。X
离合词中的误用
“了”及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应放在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中间
我们散步了一会儿。X
格式
肯定形式
Sub+V+了+数量+O
我买了一本书。
Sub+V+O+了
我去超市了。
否定形式
Sub+没有+V+O
他没有买东西。
疑问形式
Sub+V+O+了+吗?
你做作业了吗?
Sub+V+O+了+没有?
你做作业了没有?
基本用法
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者事情发生
他买了一本新书。
他迟到了几分钟。
既可以表示过去动作的完成,也可以表示将来动作的完成
表示将来完成
“V,+了+O+就+V”
我下了课就去找你。
“V+了”后面如果有宾语,宾语之前通常有数量词或者其他定语修饰
我买了一本书。
他吃了一碗饭。
“V+了+数量+O"
表示事情或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现在已不再做此事
他吃了三个苹果。(他吃完了三个苹果,不再吃了。)
“V+了+数量+O+了”
表示事情或动作已经完成一部分或进行了一段时间,可能现在还在进行,也许还会继续进行
他吃了三个苹果了。(他吃完了三个苹果,还要继续吃。)
如果宾语之前没有数量词或者其他定语
句尾要有语气助词“了”
我买了书了。
他吃了饭了。
或者后面再带一个小句
我买了书就过去。
他吃了饭就走了。
表示第二个动作紧跟第一个动作发生否则给人的感觉是语义未完
有时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是合二为一的
他爷爷死了。
他去了。
词类 - 动态助词“过”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采用图片法、情景举例法、选词填空等方式进行导入和练习
交际练习时可选择学习/运动/娱乐/购物等生活中常见场景进行操练
参考词语
学过
汉语……/钢琴……太极拳………/跳舞…
看过
中国电影……/中文杂志……/京剧……/熊猫……
去过
亚洲……中国…/北京…/颐和园…
喝过
葡萄酒………/红茶…/矿泉水……
吃过
中国菜……/火锅……/北京小吃……/饼干…
参加过
夏令营……比赛……/运动会…
常见偏误
与“一直”连用
“过”表示动作曾经发生,强调过去的某种经历,和表示经常性、反复性的副词“一直”不能同时出现
从去年7月开始我一直在北京学过汉语。X
与动词连用时的位置错误
应放在动词之后,宾语之前
10岁以后我没生病过。X
与离合词使用时的位置错误
“过”和次数都要放在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中间
我们聊天过两次。X
格式
肯定形式
Sub+V+过(+O)
我去过长城。
否定形式
Sub+没有+V+过(+O)
我没有去过长城。
疑问形式
Sub+V+过(+O)+吗/没有?
你去过长城吗/没有?
用法
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曾经发生,但没有持续到现在,强调过去的某种经历 (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提问回答和陈述)
“过”和“了”的不同
“过”
强调经历
我看过那部电影,挺好的。
表示动作已经结束,现在已经不再如此
他当过三年的医生。(他现在已经不再是医生)
她结过婚了。(她现在已经离婚)
“了”
强调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
我看了那部电影,挺好的。
表示动作可能持续到现在
他当了三年的医生。(他现在可能还是医生)
她结了婚了。(她现在还处于已婚状态)
词类 - 副词“差(一)点儿”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因为很小的偏差,某种情况接近实现但没有实现
差(一)点儿+V(希望发生的动作)
+没+V
考上
及格
赶上……
买上
得奖
表示为勉强发生庆幸
≠
+ 就+V+了
考上
及格
赶上……
买上
得奖
为没有实现表示惋惜
差(一)点儿 +V(不希望发生的动作)
+没+V
哭
迟到
摔倒
生气
被撞倒
=
表示为没有 发生庆幸
+V+了
哭
迟到
摔倒
生气
被撞倒
教学建议
可采用情景举例法、对比法、图片法等方式进行导入和练习
交际练习时可通过“抢凳子”的游戏练习差点儿抢到/摔倒/赢了……等
常见偏误
“没”和“了”的混用
“差点儿+V+了”和“差点儿没+V”意思一样,但不能把二者叠加在一起使用,因为“没”和“了”语义矛盾,不能同时出现
今天早上堵车很厉害,我差点儿没迟到了。X
格式
差点儿+V(不希望发生的动作)+了=差点儿+没+V(不希望发生的动作)
差点儿摔倒了。=差点儿没摔倒。(为没有发生表示庆幸)
差点儿+就+V(希望发生的动作)+了≠差点儿+没+V(希望发生的动作)
她差点儿就考上了(为没有实现表示惋惜)≠差点儿没考上。(为勉强实现表示庆幸)
基本用法
指因为很小的偏差,某种情况接近实现但没有实现
或者某种情况虽然实现了但只是勉强实现了,含有惋惜或者庆幸的感情色彩
词类 - 副词“究竟”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采取图片法、情景举例法、实物道具法等方式进行导入和练习
在交际练习中可选取去哪里玩、选什么礼物、坐什么交通工具等经常遇到的选择性场景进行操练
常见偏误
位置错误
“究竟”要放在疑问焦点之前,当疑问焦点是“谁”时,学生容易出错
谁究竟去?X
是非疑问句中误用
“究竟”只能用在选择疑问句、特指疑问句、正反疑问句中,不能用在是非疑问句中
你究竟是老师吗?X
格式
究竟+V不V?
你究竟去不去?
究竟+A还是B?
你究竟去上海还是去广州?
究竟+Adj不Adj?
他究竟帅不帅?
究竟+谁哪儿/怎么/多少/几+……?
你究竟去哪儿?
究竟谁去参加?
基本概念
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进一步追问
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问话人想要一个确定的答案时使用
词类 - 连词“无论”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先学习主语相同的情况,再学习主语不同的情况
可采用图片法、情景举例法等方式引入和练习
交际训练时可设置对一个朋友的描述、对一项活动的安排等情景进行操练
教学提示
当句子只有一个主语时,主语可以放在第一个分句中,也可以放在第二个分句中
无论我怎么努力,都瘦不下来。
无论怎么努力,我都瘦不下来。
无论句子有一个主语还是两个主语,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一定要放在“都”或“也”的前面
“都”后面的成分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
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很漂亮。
无论考什么,我们都不怕。
“也”后面的成分只能是否定形式
无论学习多辛苦,也不能轻易放弃。
常见偏误
语义搭配错误(混淆确定/不确定内容)
“无论”后面应为不确定的内容或疑问形式
无论很贵我都要买。X
无论父母不同意我都要和她结婚。X
无论明天下雨,我都要去。X
第二个主语的位置有误
无论你去不去,都我要去。X
“无论……也……”的误用
在“无论……也……”的格式中,“也”后面的成分只能是否定形式,一般不用肯定形式,而“都”则没有这个限制
无论你去哪儿,她也要跟着。X
格式
Sub+无论+Q+都+……
你无论去不去都告诉我一声。
你无论高兴不高兴都不要表现出来。
我无论多难过都不会告诉妈妈。
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说谎。
(Sub1)无论+Sub1+Q,Sub2+都+……
无论你去不去,我都不去。
无论他帅不帅,我都不喜欢他。
无论天气多糟糕,我都坚持去跑步。
无论你怎么说,我都不同意。
无论+Q+Sub+都+……
无论去不去你都告诉我一声。
无论高兴不高兴你都不要表现出来。
无论多难过我都不会告诉妈妈。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要说谎。
Q=
V不/没V
Adj不Adj
多Adj
什么/怎么/谁/哪儿
基本概念
常与“都、也、总”相呼应
表示虽然条件或情况变化了,但是结果不变
“无论”后面一般要加正反并列的词语或者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
“无论”可以换成“不论”或“不管”
词类 - “的”字短语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以图片法、情景举例法等进行教学导入
比一比,哪件更漂亮。
你喜欢什么样的羽绒服?
通过展示语法结构、解释语义特点进行讲解
可用情景提示(准备三四个例子)、看图说话(准备三四张图片)等方式进行操练
交际练习时可设置认领东西(哪个是你的?)的情景请学生练习
结构
名词+的
形容词+的
代词+的
短语+的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基本概念
“的”字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语义上看,是用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事物本身
蓝色的(衣服)有点儿短。
我的(手机)是三星的(手机)。
功能是明确所指事物,简化表述
词类 - “又…, 又…”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教学建议
可用图片法(这些草莓怎么样?)、情景举例法(我们食堂的饭怎么样?)等方式进行教学导入
通过板书展示语言点结构、解释语义特点进行讲解
操练可通过情景提示(准备三四个例子)、看图说话(准备三四张图片)开展
交际训练时可设置“介绍商品/喜欢的一部电影/书“等话题进行练习
应注意强调有两个小主语时“又”的位置
结构
S 又+adj1. 又+adj2.
苹果又好吃又便宜。
图书馆又大又安静。
S1又adjl,S2又adj2
那件衣服的 价钱 又便宜,质量 又好。
那个公园的风景又漂亮,人又少。
基本概念
“又+adj. 又+adj.”表示所叙述事物同时具有的两种性质
功能主要是描述两个性质,以加强表现力或说服力
词类 - 疑问代词活用
@ Snowsunshine 的思维导图
制图软件 | MindMaster 内容来源 |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 · 杨玉玲著 导图绘制 | Snowsunshine
疑问代词活用--任指
用法
句中的疑问代词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种方式等
主要功能是表达多种可能都是想要的,不能只选A或者选B
我哪儿都想去。
结构
疑问代词A十都/也…
谁都不想参加那个活动。
无论/不管十疑问代词A+都/也…
不管是谁,都得按情况办。
疑问代词活用--虚指
用法
句中的疑问代词指不确定的某个人、某个事物、某方式等
前一个代词指的是实际存在或者想要的东西,后者前一个代词所代指的东西
主要功能是表达有多种可能,任意选用某一种方式(人、事物、地点)
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结构
疑问代词A……(就)疑问代词A
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