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选》第三卷篇目极简整理(共32篇)
该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毛选》第三卷全部篇目进行了详细整理,涵盖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结构、精析及经典句子等内容。便于快速浏览学习。
编辑于2025-06-03 22:43:15《毛选》第三卷篇目极简整理(共32篇)
1.《〈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时间
1941年3月、4月
背景
整风运动前夕,毛泽东倡导调查研究以破除教条主义。
内容
强调实地调查对制定政策的重要性,反对“钦差大臣”式主观主义。
结构
序言
调查的意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跋
阶级分析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材料)。
经典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片面地简单地看问题,是无法使革命胜利的。
精析
奠定整风运动中“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推动干部深入群众。
2.《改造我们的学习》
时间
1941年5月19日
背景
延安整风开端,批判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
内容
对比“主观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提出“实事求是”原则。
结构
肯定成绩但指出学习缺点;
批判主观主义的危害;
提出改造学习的建议(研究现状、历史、国际经验)。
经典句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就是研究,‘是’就是规律。”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精析
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为整风运动提供理论纲领。
3.《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
时间
1941年5月25日
背景
日本诱降蒋介石,英美策划东方版“慕尼黑协定”。
内容
揭露日美妥协牺牲中国的阴谋,呼吁坚持独立抗战。
结构
阴谋的实质(牺牲中国换取和平);
中共的应对策略(揭露阴谋、加强团结);
抗战必胜的信心。
精析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粉碎日美政治诱降。
4.《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时间
1941年6月23日
背景
德国入侵苏联后,毛泽东提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策略。
内容
号召联合英美等国,建立全球反法西斯战线。
结构
苏德战争的性质(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中共的任务(坚持抗战、支援苏联);
国际统一战线的构建原则。
经典句
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
精析
将中国抗战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争取国际支持。
5.《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时间
1941年11月6日
背景
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团结各阶级抗日。
内容
阐述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强调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
结构
边区建设的成就;
“三三制”的民主意义;
批评党内关门主义倾向。
经典句
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垄断的权利。
别人说的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要跟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的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
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精析
巩固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
6.《整顿党的作风》
时间
1942年2月1日
背景
整风运动核心文献,纠正党风、学风、文风问题。
内容
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结构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经典句
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
我想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的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精析
确立党内思想斗争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反对党八股》
时间
1942年2月8日
背景
继《整顿党的作风》后,专批形式主义文风。
内容
列举党八股“八大罪状”,倡导生动活泼的文风。
结构
党八股的历史根源(五四运动消极因素);
八大罪状分析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树立新文风的要求(言之有物、群众语言)。
经典句
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
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
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
精析
推动宣传工作贴近群众,增强党的影响力。
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
1942年5月
背景
统一文艺界思想,明确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内容
提出文艺的阶级性、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统一论。
结构
引言
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
结论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如何服务(普及与提高结合);
文艺批评标准(政治第一、艺术第二)。
经典句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
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效果,总结经验,研究方法,在创作上就叫做表现的手法。
精析
奠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基石,影响深远。
9.《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时间
1942年9月7日
背景
日军“扫荡”加剧,根据地面临经济困难。
内容
号召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适应游击战争。
结构
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克服“鱼大水小”矛盾);
具体实施要求(缩减机构、提高效率);
长期斗争的战略意义。
经典句
他们缺乏事先看出航船将要遇到暗礁的能力,不能用清醒的头脑把握航舵,绕过暗礁。
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着变化。
精析
破解根据地生存危机,体现务实政策思维。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时间
1942年10月12日
背景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毛泽东预判战局转折。
内容
分析苏德战场形势,断言反法西斯阵营将获胜。
结构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略意义;
法西斯阵营的必然崩溃;
对中国抗战的启示(坚持到底)。
经典句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精析
彰显战略预见能力,鼓舞全国抗战信心。
11.《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
时间
1942年11月6日
背景
十月革命25周年,鼓舞反法西斯斗争士气。
内容
颂扬苏联卫国战争的意义,联系中国抗战前景。
结构
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苏联抗战对中国的支援;
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的必然性。
经典句
希特勒的灭亡和日本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
精析
强化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意识,坚定长期抗战信心。
12.《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时间
1942年12月
背景
根据地经济困难时期,指导大生产运动。
内容
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批判单纯财政观点。
结构
经济与财政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
具体政策(减租减息、鼓励民营经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经典句
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
但我们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
精析
奠定“自力更生”经济思想,推动根据地可持续发展。
13.《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时间
1943年6月1日
背景
整风运动深化,系统总结党的领导原则。
内容
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与个别结合”等方法论。
结构
领导工作的基本任务;
九条具体领导方法;
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经典句
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
好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精析
确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影响至今。
14.《质问国民党》
时间
1943年7月12日
背景
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围攻陕甘宁边区。
内容
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勾结日伪的行径,提出十二项质问。
结构
列举国民党反共证据(军事进攻、特务活动);
十二项直击要害的质问;
呼吁团结抗战。
经典句
难道你们愿意亡国灭种吗?还是准备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精析
政治攻势典范,迫使国民党暂缓军事冒险。
15.《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时间
1943年10月1日
背景
巩固根据地,应对日军“扫荡”和经济封锁。
内容
部署减租减息、军民大生产、改善党政军民关系三大任务。
结构
减租是农民的迫切要求;
生产是克服困难的根本;
拥政爱民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精析
三位一体政策,增强根据地凝聚力与战斗力。
16.《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时间
1943年10月5日
背景
国民党会议鼓吹“解散中共”“取消边区”。
内容
驳斥反共言论,揭露假抗日真内战阴谋。
结构
国民党决议的反动实质;
对比国共两党抗战表现;
提出挽救时局主张(废止一党专政)。
经典句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就将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精析
舆论反击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造势。
17.《组织起来》
时间
1943年11月29日
背景
大生产运动高潮,解决分散个体经济效率问题。
内容
号召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体生产,批判“自流主义”。
结构
个体经济的局限性;
合作社的优越性(生产力提升、避免剥削);
党员干部的组织责任。
经典句
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精析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为土改铺路。
18.《学习和时局》
时间
1944年4月12日
背景
整风运动总结阶段,统一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内容
评价党史重大路线斗争,提出“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结构
对六大历史问题的结论(如陈独秀、李立三错误);
当前时局特点(反法西斯胜利在望);
迎接胜利的思想准备。
经典句
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
工作无成绩,可以使人悲观丧气;工作有成绩,又可以使人趾高气扬。
要去掉我们党内浓厚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精析
确立“团结-批评-团结”党内斗争原则,巩固思想统一。
19.《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时间
1945年4月20日
背景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总结党史重大路线斗争。
内容
系统批判王明“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结构
建党至抗战的历史回顾;
三次“左”倾错误剖析;
毛泽东路线的正确性论证。
经典句
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路线的正确性。
精析
统一全党思想的里程碑文件,为七大奠定基础。
20.《为人民服务》
时间
1944年9月8日
背景
张思德追悼会演讲,阐述党的根本宗旨。
内容
定义“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核心价值,强调生死观。
结构
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团结奋斗的号召。
经典句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精析
党的价值观核心表述,影响至今。
21.《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时间
1944年10月11日
背景
蒋介石鼓吹“政令军令统一”,实质取消边区。
内容
揭露演说反共本质,对比国共抗战贡献。
结构
逐条驳斥蒋介石谬论;
列举中共抗战功绩;
呼吁成立联合政府。
经典句
中国人民将很快看见国民党的崩溃。
精析
舆论反击典范,瓦解国民党道义优势。
22.《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时间
1944年10月30日
背景
根据地文化教育建设。
内容
联合旧知识分子,推动群众性文化运动。
结构
文化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团结与批评的策略
经典句
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
精析
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针。
2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时间
1945年1月10日
背景
抗战反攻前夕,根据地需经济支撑长期战争。
内容
强调自力更生,批判“等靠要”思想,指导生产自给。
结构
经济工作的战略意义;
因地制宜的生产方针(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
培养经济工作干部。
经典句
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精析
从战时经济向建国经济过渡的思想准备。
24.《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时间
1945年1月31日
背景
反驳“游击区不能生产”论调,扩大生产运动范围。
内容
以晋察冀为例,证明游击战与生产可结合。
结构
列举游击区生产成功案例;
具体方法(军民协作、劳动与武装结合);
政治意义(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经典句
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
精析
创新战时生产模式,提升游击区生存能力。
25.《两个中国之命运》
时间
1945年4月23日
背景
中共七大开幕词,抗战胜利前夕路线宣示。
内容
对比“黑暗的中国”(国民党独裁)与“光明的中国”(中共领导)。
结构
抗战胜利后的两种前途;
中共的历史任务(建立联合政府);
全党团结奋斗的号召。
经典句
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
精析
定调战后中国政治走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张目。
26.《论联合政府》
时间
1945年4月24日
背景
中共七大政治报告,系统提出建国纲领。
内容
对比国共两条抗战路线,阐述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想。
结构
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
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任务而斗争。
经典句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
对于那些善意的怀疑者,则不是给以排击而是给予善意的和耐心的解释。
精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程碑文献,直接指导建国方略。
27.《愚公移山》
时间
1945年6月11日
背景
中共七大闭幕词,寓言形式鼓舞革命意志。
内容
以“愚公移山”喻中共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使命。
结构
引用寓言故事;
联系当前革命任务;
号召感动“上帝”(人民群众)。
经典句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精析
以民族叙事强化革命合法性,成为精神象征。
28.《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
时间
1945年4月27日
背景
总结军队大生产经验,强调物质与思想建设并重。
内容
论证军队自给的政治经济意义,评价整风与生产的历史作用。
结构
军队生产的必要性(减轻民负、改善生活);
生产自给的三大好处(官兵平等、军民团结、改善装备);
整风与生产是“两个环子”。
经典句
军队的生产自给,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上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上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精析
揭示物质基础与思想建设的辩证关系,推动军队现代化。
29.《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
时间
1945年7月10日
背景
美国特使赫尔利扶蒋反共政策失败。
内容
揭露美蒋假调停真内战阴谋,警示中国人民。
结构
双簧戏的表演(假谈判真备战);
中共的坚决反击;
呼吁美国人民制止错误政策。
经典句
赫尔利蒋介石这一套,不管他们怎样吹得像煞有介事,总要破产的。
有无国民大会是一件事,有无起码的民主改革又是一件事。
精析
外交舆论战经典,瓦解美蒋政治欺骗。
30.《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
时间
1945年7月12日
背景
继前篇深化批判,警告美国对华政策后果。
内容
断言赫尔利政策助长中国内战,损害美国长远利益。
结构
政策实质(支持国民党独裁);
三大危害(内战风险、中美对立、破坏反法西斯同盟);
提出正确对华政策方向(促联合政府)。
精析
预判战后中美关系困境,展现战略远见。
31.《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
时间
1945年7月29日
背景
祝贺美共领袖福斯特战胜党内修正主义。
内容
肯定美共斗争经验,声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结构
赞扬美共反对白劳德路线的胜利;
分析修正主义危害;
呼吁加强国际无产阶级团结。
经典句
白劳德的修正主义路线,本质上是反映了美国反动资本集团在美国工人运动中的影响。
精析
强化中共在国际共运中的话语权。
32.《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时间
1945年8月9日
背景
苏联对日宣战,日本败局已定。
内容
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反攻,夺取最后胜利。
结构
抗战胜利形势已定;
人民军队的战斗任务(进攻日伪军);
警惕国民党抢占地盘。
经典句
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一切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了。
精析
历史性战略反攻号令,加速抗战胜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