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数学知识导图
四下数学思维导图
对称、平移和旋转
画图形的另一半:(1 )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 )连成图形。
生存负载(事)=外部+内部, 生存力量(人)=内部+外部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 有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 有 4 条对称轴, 正五边形有5 条对称轴, 正 n 变形有 n 条对称轴。
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即应试教育,需要熟读和硬背知识; 但是成人的学习,更应该是以自我导向型的学习。
图形的平移, 先画平移方向, 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没必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①书中有许多我们不需要的知识,不必浪费时间
②价值与读书多少无关,关键于精,能在实际中应用
③即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有一丁点的作用, 也远大于书本的购买价值。
书本无需完全阅读
①读书不是照搬作者的知识体系
②不必非必须不,需要具体内容具体选择 。
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图形的大小形状不能改变。)
多位数的认识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 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 个为一节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多位数的读、写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 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 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 “万” 字。每级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后面的 个 0,亿位后面的 个 0 省略,换成 “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是 “舍”还是 “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 的舍,等于5 或大于 5 的入。
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①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②为了考试,为了拿到证书而读书;
③把书籍阅读数量直接视为收获,崇拜获得各种竞赛奖项的人;
④瞧不起致用类的书籍;
⑤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玩手机较多。
末尾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 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①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②把知识类书籍当作老师;兴趣类书籍当作导游;致用类书籍当作医生;
④不对书本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⑤拥抱新知,到会辨别而信,并整理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经常追问和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 (1 )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 ×数量数量=总价 ÷单价单价=总价 ÷数量 (2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速度=路程 ÷时间
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他们是身边人的福音,说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积累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乘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缩小(或扩大几倍 ) ,积也随着缩小 ( 或扩大 )几倍。 ③一个乘数扩大(缩小)a 倍,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b ,那他们的积扩大(缩小)a 乘 b 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 ) 相同的倍数,( 0 除外),商不变。(商不变余数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0 除外),商反而缩小(扩大)几倍
解决问题的策略
和差问题: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
去多法:(和 -差) ÷2= 小的数 小的数 +差= 大的数
补少法:(和 +差) ÷2= 大的数大的数 -差= 小的数
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 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注意:多的一半给别人)
信息>知识,知识包含于信息,知识的内容是有“前因后果” 和“适用边界”,在判断一项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这8个字 去判断这个知识的价值,懂得取舍,并可以过滤掉没有价值 的知识。便签可以帮助辨别。
去多法:①(和-2 ×8)÷2= 小的数;小的数+16 (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补少法:②(和 +2×8) ÷2= 大的数;大的数 -16= 小的数
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 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 ÷2= 平均数;平均数 -8= 小数;平均数 +8= 大数
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 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 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 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b= b+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b) ×c= a×(b ×c)
乘法分配律:(a +b) ×c =a×c+ b×c 拓展: (a - b) ×c =a×c- b×c
连减: a—b —c=a —(b +c)
连除: a÷b÷c=a÷(b ×c)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 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另外一条边叫做底, 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 一条对称轴 (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 ×2=180°-底角-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80°-顶角) ÷2
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 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 n- 2) {n 为边数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确定位置
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
所谓核心能力,是一组特别的知识体系。每个岗位都需要核心能力, 知识配比不用;核心能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知识有人认识不到
对数称为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