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痛经 闭经
痛经是许多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常见的困扰,症状表现为下腹作痛,或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此脑图详细阐述了不同证型痛经的病因、症状、治法及方剂等内容,给有需要的你!
白带黄带白崩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的原因及方子,为中医学习者或对中医妇科知识感兴趣者提供了系统且详细的参考资料,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白带的辨证论治。
详细介绍了各病症的原因、症状、治法、方剂等内容,各病症板块用不同颜色区分,便于阅读和识别,送给有经期前后吐血、鼻血或经期泄泻、发热的你。
崩漏涵盖血崩和经漏,二者症状有别但原因可相同,有时能相互转化,崩的情况比漏严重。主要类型有心脾两虚、阴虚阳亢、气虚、血热。汇总了女性血崩和经漏的原因分析及方子,给有需要的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单身原因鱼骨图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痛
经
在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下腹作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不能坚持工作,每在经前经后,或行经期间经常发生,病名痛经。原因以虚寒、气滞、瘀阻、风寒比较常见。
一 虚 寒
原因
由于肾阳不足,冲任虚寒,下焦阳气失宣,以致下腹寒痛。
症状
下腹寒痛,得热则减,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腰背酸痛,经色淡,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治法
温经通阳。
方剂
温经汤加减
吴萸3g,肉桂3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炙甘草6g,党参12g,熟地12g,生姜6g,川断12g
方解
本方以吴萸疏肝祛寒,肉桂补阳温经,当归养血和血,川芎补血行气,白芍补肝敛阴,党参、甘草健脾和中,生姜通阳,熟地、川断补肝益肾。
按语
此证属于虚寒,故用温经通阳之法,使阳气振作,则虚寒自解,腹痛得止。
二 气 滞
由于忧思恼怒,肝脾郁结,气化失其升降运行之常,遂致经行腹痛。
面色黄滞,胸闷胁痛,下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爽,舌苔黄腻,脉象弦涩。
疏肝解郁
逍遥散加减
柴胡6g,当归9g,川芎6g,白术9g,茯苓12g,薄荷6g,制香附6g,青皮6g,乌药6g,川楝子9g
本方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和血,川芎解血郁,白术、茯苓健脾,薄荷宣散解郁,香附解气郁,青皮、乌药疏肝调气,川楝子泻湿热、利下焦。
此证由于气滞,故以调气解郁为主,使气机通畅,则痛势可解,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三 瘀 阻
由于经行或产后,恶血排泄未尽,瘀积于内,而致经行受阻
下腹疼痛剧烈拒按,下之则痛减,经色紫黑有块,舌边质紫,脉象沉迟。
活血化瘀
琥珀散加减
三棱6g,莪(é)术6g,当归9g,赤芍9g,川芎6g,延胡索6g,乌药6g,官桂3g
本方以三棱、莪术行气破血,当归养血活血,川芎养血化瘀,赤芍泻肝散瘀,延胡索行血中气滞,乌药调气止痛,官桂温阳化瘀。
此证由于瘀阻,故以行血化瘀为主,佐以调气,使瘀化气通,则痛势得止。体实者宜之,如体虚弱者,原方去三棱、莪术,改用制香附6克,生蒲黄6克。
四 风 寒
由于经前或行经期间,感受风寒,侵袭下焦,阳气失宣。
下腹寒痛,得热则缓,形寒畏风,头痛身痛,经色暗黑,舌苔白,脉象浮紧。
祛风散寒
吴茱萸汤加减
吴萸3g,细辛3g,桂枝6g,生姜6g,荆芥6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防风6g,甘草6g
本方以吴萸疏肝散寒,细辛、桂枝宣散风寒,生姜发表散寒,当归养血活血,川芎养血行气搜风,赤芍泻肝散瘀,荆芥、防风祛风,甘草和中。
此证由于感受风寒,故以祛风散寒之法,使风寒得解,气能通畅,则痛势可止。
附注:以上四证,再可酌加桂香琥珀散
桂香琥珀散
肉桂末1.8g,沉香末1.8g,琥珀末3g,三味调和,分两次服。
本方以肉桂补阳温经,沉香调气降逆,琥珀散瘀通塞。
此方为温经调气化瘀之法,药简而力专,如痛势较甚,可以汤药散剂并进,取效较速。
闭 经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十四岁左右,月经即应来潮。如超龄过久而月经未来,或曾来而中断,以及经行如常,忽然数月不至,并非怀孕,都称为闭经。发生闭经的原因,大都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两虚,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一、气血不足
由于思虑伤脾,不能生化气血,于是营血衰少,无以下注于冲脉,血海空虚,遂令月经闭止。
面浮肢肿,神倦畏寒,头晕心悸,纳少便溏,舌苔薄白,脉象细软。
补气养血
八珍汤加味
党参15g,白术9g,茯苓12g,甘草6g,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丹参9g,鸡血藤12g
本方以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茯苓益脾,甘草和中,熟地、白芍养血,当归养血活血,川芎养血行气,丹参补血、去瘀生新,鸡血藤养血行血。
此证由于气血不足,故以补气养血为主,使气血渐充,冲脉得滋,血海渐满,则月经自至。
二、肝肾两虚
由于用脑过度,精血渐耗,冲任失滋,于是月经不行。
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痛足软,小便夜频,舌苔中剥,脉象细弱。
滋补肝肾
左归饮加减
熟地12g,萸肉6g,枸杞子9g,山药12g,牛膝9g,龟板胶12g,桑寄生15g,覆盆子9g,当归9g,白芍9g
本方以熟地、萸肉、枸杞子滋补肝肾,山药补脾肾,牛膝补肝肾、通下行,龟板胶补阴滋肾,桑寄生补肝肾,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当归养血和血,白芍补肝敛阴。
此证由于肝肾两虚,故用补养肝肾之法,使肝肾强则冲任亦强,冲任强则血海自满,而月经得通。
三、气滞血瘀
由于行经期间、突受刺激,以致气失通畅,瘀血内阻,于是月经不行。
胸闷胁胀,下腹胀痛拒按,舌边质紫,脉象沉弦
调气化瘀
八物汤加减
当归9g,赤芍9g,川芎6g,延胡索6g,川楝子9g,制香附6g,郁金6g,莪术6g,生牛膝9g,生蒲黄6g
本方以当归养血和血,赤芍泻肝散瘀,川芎补血行气祛瘀,延胡索行血中气滞,川楝子通行下焦气化,香附调气,郁金解郁破瘀,莪术行气化瘀,生牛膝破恶血、通下行,生蒲黄行血祛瘀。
此证由于气滞血瘀,故以行血调气化瘀之法,使气血通畅,瘀凝得化,则月经可以下行。
四、痰浊内阻
由于素体痰湿俱盛,脂膜壅塞,阻遏经脉流通,于是经行停滞。
形体肥胖,面色浮黄,胸闷脘胀,痰多易噁(ě),倦怠嗜卧,带下绵绵,舌苔白腻,脉象沉滑。
化痰行滞
苍附导痰丸
苍术6g,制香附6g,橘皮6g,茯苓12g,枳壳6g,制半夏9g,制南星6g,炙甘草6g,生姜6g
本方以苍术燥湿,香附调气,橘皮理气化痰,茯苓益心脾而除湿,枳壳破气,半夏、南星化痰燥湿,甘草和中,生姜通阳泄浊。
此证由于痰湿俱盛,故用化痰燥湿为主,使痰湿化解,则经脉流通。凡痰湿之体,须燥湿之药并用,则湿去痰无以生,月经得能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