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本小节主要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进行了概述,主要概括了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相似理论以及做了一个小总结(普通矩阵与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讲主要介绍了二次型,对二次型的定义、矩阵表示,化二次型为标准型与规范型以及正定二次型就行了简要的概括
本节主要是对张宇线代第4讲的简要概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包括具体型线性方程组、抽象型线性方程组、两个方程组的公共解以及同解方程组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第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定义
Aξ=λξ,ξ≠0λ是A的特征值,ξ对应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常写成(λE-A)x=0
性质
(1)特征值的性质
①∑λ¡=∑a¡¡=tr(A),其中i=1,2,...,n;tr是迹的意思
特征值的和=对角线元素之和=矩阵A的迹
②∏λ¡=|A|
特征值相乘=行列式的值
(2)特征向量的性质
①k重特征值λ至多有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②不同特征值 λ 对应的特征向量 ξ 线性无关
③若ξ₁,ξ₂是A的属于同一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则k₁ξ₁+k₂ξ₂ (k₁、k₂不同时为0)仍是A的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求法
具体型矩阵
抽象型矩阵
常用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矩阵 A kA A^k f(A) Aˉ¹ A* Pˉ¹AP A的转置 特征值 λ kλ λ^k f(λ) 1/λ |A|/λ λ λ 对应的特征向量 ξ ξ ξ ξ ξ ξ Pˉ¹ξ 需要单独计算
相似
理论
矩阵相似
A~B
设A,B是两个n阶方阵,若存在n阶可逆矩阵P,使得Pˉ¹AP=B,则称A相似于B,记成A~B
若A~B,B~C,则A~C(传递性)
(1)若A~B,则有:
①r(A)=r(B)
②|A|=|B|
③|λE-A|=|λE-B|
特征多项式,|λE-A|=0叫特征方程
④A,B有相同的特征值
(2)若A~B,则有:
①A^m~B^m
②f(A)~f(B),其中f(x)是多项式
(3)若A~B且A可逆,则有:
①Aˉ¹~Bˉ¹
②f(Aˉ¹)~f(Bˉ¹),其中f(x)是多项式
(4)若A~B,则有:
①A的转置~B的转置
(5)若A~B且A可逆,则有:
①A*~B*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A~Λ
Pˉ¹AP=Λ
设n阶矩阵A,若存在n阶可逆矩阵P,使得Pˉ¹AP=Λ,则称A可相似对角化,记A~Λ,称Λ是A的相似标准型
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
两个充要
(1)n阶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n阶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A对应于每个k¡重特征值都有 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比如:二重根就有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才行
两个充分
(1)n阶矩阵A有n个不同特征值⇨A可相似对角化
(2)n阶矩阵A为实对称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
相似对角化的步骤
(1)写出特征方程|λE-A|=0,求出特征值λ₁,λ₂,...,λn
(2)将特征值λ代入齐次方程组(λE-A)x=0,求出基础解系ξ₁,ξ₂,...,ξn
(3)令P=(ξ₁,ξ₂,...,ξn),使得Pˉ¹AP=Λ
应用
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的步骤
Qˉ¹AQ=Q的转置AQ=Λ
(1)写出特征方程|λE-A|=0,求出特征值λ
(3)正交化,如:λ1=λ2=1,λ3=10,则一定有ξ1⊥ξ3,ξ2⊥ξ3,然后判断ξ1与ξ2 是否垂直(即内积是否为0),如不垂直,则需进行施密特标准正交化,最后 得出单位向量η1,η2,η3两两垂直
(4)令Q=(η1,η2,η3),使得Qˉ¹AQ=Q的转置AQ=Λ
Q为正交矩阵
反问题
反求参数
(1)若A~B,则这些等式可求参数:
①|A|=|B|
②r(A)=r(B)
③tr(A)=tr(B)
④λA=λB
(2)若ξ₁是A的特征值λ₁的特征向量,则有Aξ₁=λξ₁,这便建立了若干等式,可求参数
(3)若λ₁是A的特征值,则有|λ₁E-A|=0,此等式可求参数
反求A
若有可逆矩阵P,使得Pˉ¹AP=Λ,则A=PΛPˉ¹
求A^n与f(A)
若A满足Pˉ¹AP=Λ⇨
①A=PΛPˉ¹
②A^k=PΛ^kPˉ¹
③f(A)=A=Pf(Λ)Pˉ¹
小结
普通矩阵A
(1)λ₁≠λ₂ ⇨ ξ₁与ξ₂线性无关
(2)λ₁=λ₂⇨
①ξ₁与ξ₂线性无关
②ξ₁与ξ₂线性相关
实对称矩阵A
必定可以相似对角化
(1)λ₁≠λ₂ ⇨ ξ₁⊥ξ₂
①ξ₁⊥ξ₂(特殊的线性无关)
②ξ₁与ξ₂线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