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祛魅-罗伯特.纳伯格
祛魅揭示人际关系中本质,生命是建构自我存在、仅有一次的尝试,尽管有些人会失败,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个人在遭受绝望的威胁时所经历的独特且特别的痛苦都有权被聆听,再也没有比存在感更脆弱、更私密、也更人性化的情感了。
五个部分,外贸,即国际贸易,也被称为对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FBI读心术:能帮助自己认识别人心理所想所思,对于初入职场的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保护自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祛魅
第一章 关系的真相
出生与存在
如何定义关系和归属
归属于一个群体意味着与一些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信仰、目的或利益,而正是这些实质的或者精神上的共同点促进了群体的建立。
关于人际关系
哺乳关系
关系是相互与制约
权威关系
教育职责,借此获得社会认可,子女一方需要学会尊重与服从。
兄弟关系或平均主义关系
竞争与合作与友谊:爱与平等的相互尊重
恋爱关系
排他性两人关系
关于归属关系
人际关系需要被界定范围,被社会化,这便是归属关系的功能。
团结方式:相同的信仰
团结方式:社会分工的互补性
家族归属关系
家族在文化传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族起到表象体系和传承行为
夫妻归属关系
夫妻之间有两种爱,一种是彼此之间相互的爱,另一种则是两个人对其建立的关系的爱,每个人都期待两口之家能增强、支持、认可自己的确拥有一种性别身份。
兄弟归属关系
竞争、团结、爱护同类、尊重他人
意识形态归属关系
意识形态群体所带来的的存在感需要成员放弃一部分自主性,放弃一部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以期融入可靠的、令人心安的、持久存在的有组织的大群体中。
关系过度反而会削弱存在感
群体关系过度,会削弱个体
群体提供的存在感是表面化,会压制、削弱个体的真实感受,侵蚀真正的存在感。
第二章 消除对群体认可的过分迷恋
社会生活是个人生活的前提
人类社会生活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优越的环境
有了社会感,才有存在感
社会感或许会在某些状况下发生改变,或被扭曲,或被约束,或被扩张,或被加宽,拓展到所有家庭成员直至诺大的家族上下、整个国家、整个人类,乃至包括动植物无生命体在内的更大范围,甚至全宇宙。
依赖与尊严的关系
寻求个人自尊,即与自己和谐相处,寻求归属性尊严,这是周围的世界所赋予我们的。尊严是指人内心深处的一方土地,只有被外界认可和接受时才会存在。而一个人被外部世界接受的前提是他在行为上体现出对外界准则的尊重。
归属性尊严
归属关系中的尊严是我们被赋予的一种可以归属某一特殊群体的权利,一种允许他享有公民尊严的权利。公民是拥有城市权利的人,这种尊严也意味着被整个社会所认可。
个体的自尊
个人自身的地位相关,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显示其拥有精神或道德尊严的能力
群体尊严与个体尊严的较量
归属性尊严是社会准则、家庭伦理、夫妻道义的代言人
个体尊严是个人自尊与思想自由,按照自己的准则做事
第三章 冲击时间:我们为什么如此失落?
归属感受到质疑、打击、缺失
自我构建收到攻击,动摇身份认同
个人尊严与隐私受到侵犯
当我们人际关系和归属关系出现问题时
人身攻击
精神攻击
身体创伤
非人化
逆反:变被动为主动的策略
人际关系与归属关系出现问题,遭受人身攻击,存在感会被削弱
遗世独立
既然不能通过他人的认同而获得尊重,那么不如通过对他人的拒斥、贬低而自得意满
不文明行为
不文明是一种逃避
不文明是一种获取关注度的手段
不文明行为强求存在感
第四章 不要升华痛苦的力量
崇高像高处的一道光
绝望
第五章 自我,其实没那么特别
自我归属的赌博
摒弃他人独自存在,意味着能够在自己内心创造出一个个人世界,这个世界足以匹敌将我们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一堆人际关系和归属关系,并能让我们找到存在感
在死亡边缘寻找存在感
极限运动
自我伤害寻找存在感
人造天堂
运气游戏
激情
爱情
对物品的迷恋
收藏癖
总结:很多人都走错了路,一心想把自己变成重要的人,却不知道一定要为其他人的生活做贡献,才能实现该目标。
第六章 摆脱无力的愤怒
所有社会,无论出于何种地理位置,哪个历史时期,都会为屈辱、不公平、或是暴力情况而造成的绝望感提供出路,将其转变为法律认可的、被标记的、平常化的疾病,简言之,就是将其转变成社会的一种例外现象。
第七章 大胆地与世界链接
抑郁者是我们的同胞:不存在提前设定好的命运。情势所致,当存在感的依托遭到质疑时,每个人都可能产生抑郁情绪。
解决方案:重建尊严,重新融入人类社会当中
理解并认识自我情绪
结语
生命是有限的,存在不过是一些建构
生命是建构自我存在、仅有一次的尝试,尽管有些人会失败,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个人在遭受绝望的威胁时所经历的独特且特别的痛苦都有权被聆听,再也没有比存在感更脆弱、更私密、也更人性化的情感了。
在崇高和绝望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解决方法,试图回应存在感缺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