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自由》思维导图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这是一篇关于《登天的感觉》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心理咨询师,让深陷困境的孩子振作起来,让面对困境的家长不再头疼。
人心一直被认为是复杂而难测的,心理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试图去找到人类思考、行事、决策的规律。在本书中,社会心理学泰斗丹尼尔·韦格纳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他融合社会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解释复杂人类人性和行为的极简思维工具——心智知觉地图。
麻醉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科室,在某种程度上,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科室,是实现舒适化诊疗的主导科室。然而,由于麻醉科医生与病患和家属接触的时间较少,因此普通百姓感觉对麻醉的了解知之甚少,认为其很神秘,对麻醉工作有很多疑问、困惑和误解,甚至有时在临床实际中不能积极配合麻醉工作。本书以漫画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临床麻醉,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从麻醉与生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奇妙之旅、术后的安全苏醒等方面展开,选取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知识点,是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普书籍,帮助读者拨开迷雾看麻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论自由》思维导图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约翰·穆勒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作者的父亲詹姆斯·穆勒是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因此穆勒也是功利主义的坚定捍卫者
穆勒从小接受鸡娃教育,拥有广泛的知识
1830年,24岁的穆勒遇到已婚的哈特·泰勒,两人一见钟情,泰勒的丈夫去世两年以后,穆勒和泰勒于1851年结婚
思想言论自由
被压制的意见有可能是正确的
人类经常犯错,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意见被后世视为是错误甚至荒谬的
值得信赖的权威人士不是因为不容反驳才值得信赖,而是因为接受反驳才变得权威
压制他人的意见是一种典型的双标,在逻辑上是不自洽的
真理总能战胜迫害的说法是一种美丽的谎言
思想家的首要义务是跟随理性,无论它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公认的意见即便正确,也不能压制反对意见
真理有赖于两组相互冲突理由的公平较量
应该感谢有人提出的批评,让真理永葆鲜活的本色
公认的意见可能只是半真半假
公认的意见有可能半真半假,所以必须由不合主流的意见来补充真理的剩余部分
个性自由
循规蹈矩抑制了人的抉择能力
每个人都必须在经验中试错,才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人性像一棵树,需要朝各个方面去成长与发展
提倡个性张扬非常重要
个性自由对于人类的发展大有裨益
只有个性的张扬才能让每个人变得对自己更有价值,从而有益于他人
允许个性自由才能产生天才
社会权力对于个人的限度
私德与公德
私德:法律权利之外的道德要求
公德:与他人相关的,能在法律上进行谴责或惩罚的道德要求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的利害只关乎他自己,不会影响他人人们可以表示厌恶但不能造谣、诽谤,也不能进行报复
与公德有关的性格缺陷,如暴戾残忍、阴险恶毒,才可以进行道德谴责或道德惩罚
人的任何行为都不可能与他人完全无关
要注意行为与义务承担的关系,如果行为会妨害对他人清晰而确定的义务,那就可以成为道德谴责的对象
区分原因和结果,对他人谴责的理由是没有履行义务,而不是行为本身
自由原则的运用
伤害他人利益的区分
只有伤害他人的行为社会才可以干涉
人和人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利害冲突,对于法律许可的一般性竞争,不能视为伤害他人利益
自由不允许放弃自由的自由
自由原则不允许一个人让渡自己的自由
政府干涉的限度
对于关系个人利益的行为,个人是最关注的,由他自己去做比由政府代做可能更好
放手让个人自己决定涉及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锻炼民众的智力水平、判断能力和超脱私心的公共意愿!
其他思想家对穆勒理论的批评
真空的自由概念
穆勒的自由立足于不妨害他人的行为,但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不可能存在跟他人利益绝对无关的行为,因此穆勒的自由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
穆勒的自由是一种消极自由,自由不是积极地去做什么,而是消极地可以不去做什么
穆勒的进步主义过分乐观
穆勒认为,在自由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自然而然会不断进步
每个人都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会扩大
在穆勒式的自由环境中,如果缺乏了必要的约束,大多数人都会变得懒散和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