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战略实施
这是一篇关于战略实施的思维导图,详细阐述了公司战略与组织结构、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战略控制、公司战略与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于2025-07-03 21:03:20战略实施
公司战略与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
分工
纵向分工结构
类型:高长型组织结构/扁平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
集权与分权
集权优点:协调、规范沟通、目标一致、危急时能做出快速决策、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
中层管理人员人数、信息传递、协调与激励
横向分工结构(7种基本组织结构,6种协调机制)
创业型组织结构:缺乏专业分工、缺乏弹性,小型企业。
职能制组织结构:优点——能够通过集中单一部门内所有类型的活动来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培养职能专家;由于职能管理为常规和重复性任务,因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董事会易于监控各个部门。(规模专家效率监控) 单一业务企业、中小企业。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区域事业部制结构(地理位置划分)/产品事业部制结构(产品的种类)(产品线)——优点:生产与销售不同产品的不同职能活动可以通过事业部经理来协调;各个事业部都可以集中精力于其自身负责的产品经营;更具有灵活性,有助于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易于出售或者关闭经营不善的事业部。(协调专注灵活易售)/客户事业部制结构 ——发展方向:M型组织结构。 ——缺点:管理成本的重复。
M型企业组织结构(多部门结构):将企业划分成若干公司,每一个公司负责一个或多个产品线。——优点: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总经理及总部员工的工作量会有所减轻,总经理可以更多的时间分析各个公司的经营情况并进行资源的配置;职权被分派到总部下面每个公司,并在每个公司内部进行再次分派,有利于调动各层管理者的积极性;能够对各个公司的绩效进行财务评估和比较。(成长减负分权比较)
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结构(SBU):将多个事业部归类为战略业务单位。——优点:降低了企业总部的控制跨度;控制幅度的降低减轻了总部的信息过度情况;使得具有类似战略的产品、市场或技术之间能够更好地协调和整合;无需在各战略业务单位之间分摊成本,易于监控、评估每个战略业务单位的绩效。(控跨减轻协调监控)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H型组织结构(控股企业/控股集团组织结构):母公司很少参与子公司的产品和市场战略;子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矩阵制组织结构:具有两个或多个命令通道的结构,包含两条预算权力线以及两个绩效和奖励来源。(融合/冲突)
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①全球协作程度低—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低:国际部结构;②全球协作程度低—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高:全球区域分部结构;③全球协作程度高—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高:跨国结构(矩阵结构);④全球协作程度高—本土独立性与适应性低:全球产品分部结构(专门化)。
协调机制:①相互适应,自行调整;②直接指挥,直接控制;③工作过程标准化;④工作成果标准化;⑤技艺(知识)标准化;⑥共同价值观。
整合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战略的前导性与组织结构的滞后性;☞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市场渗透战略——简单结构;市场开发战略——职能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事业部结构;多元化经营战略——战略业务单元结构、矩阵制结构或H型结构
组织的战略类型:①防御型组织(稳定、高效率);②开拓型组织(动态、灵活);③分析型组织(稳定与灵活两者兼顾);④反应型组织(不稳定)
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类型:☞权力导向型(绝对控制);☞角色导向型(工作规章和程序);☞任务导向型(解决问题/高科技企业);☞人员导向型(企业为其成员的需要服务)
文化与绩效: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简化了信息处理/文化补充了正式控制/文化促进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成本
战略稳定性与文化适应性:战略稳定性反应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程度(战略的变化程度);文化适应性反应企业所发生的变化与企业目前的文化相一致的程度。方式有:①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战略的变化程度)多—潜在的一致性(文化的变化程度)大——以企业使命为基础;②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战略的变化程度)少—潜在的一致性(文化的变化程度)大——加强协同作用;③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战略的变化程度)少—潜在的一致性(文化的变化程度)小——根据文化进行管理;④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战略的变化程度)多—潜在的一致性(文化的变化程度)小——重新制定战略。
战略控制
战略失效与战略控制的概念:战略失效☞战略实施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战略管理的理想状态;分为早期失效/偶然失效/晚期失效。
战略控制过程:设定战略控制目标——选择战略控制的方法——实施战略控制措施——反馈战略控制效果
战略控制方法
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
企业业绩衡量:财务衡量指标//非财务衡量指标
ESG绩效衡量:ESG披露标准——①GRI标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定,通用标准(组织概况、战略、利益相关方参与、道德与诚信、管治、报告实践)/议题专项标准(经济、环境、社会)。②ISO26000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社会责任(组织治理、人权、劳工、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问题、社会参与和发展)。③SASB标准:美国的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信息披露(环境、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商业模式与创新、领导与治理)。④CDP标准: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制定(气候、森林、水)。⑤TCFD标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 ESG评价原则:客观性/独立性/一致性/适宜性。
平衡记分卡的企业业绩衡量: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四个角度。平衡记分卡四个角度指标所包含的内容体现了五个方面的平衡:①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②企业的长期目标(如创新与学习指标)和短期目标(如财务指标)的平衡;③结果性指标(如财务指标)与动因性指标(如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指标)之间的平衡;④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股东、客户)的平衡;⑤领先指标即预期性指标与滞后指标即结果性指标之间的平衡。
统计分析与专题报告
公司战略与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发展历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
数字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①组织结构向平台化转型;②构建传统与数字的融合结构;③以新型组织结构(团队结构/虚拟组织——组织扁平化在企业之间的形式)为主要形式。
数字化技术对经营模式的影响: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个性化需求)/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线上线下)/消费者参与的影响(改进建议)
数字化技术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个性化、智能化、连接性、生态化
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的影响:①促进了业务流程重组;②提高了企业信息和知识存储、传播的能力;③促进了业务流程创新;④增强了数据驱动决策的能力;⑤加强了沟通与协作。
数字化战略
技术变革: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研发(动力)、数字化投入(支持)
组织变革:组织架构、数字化人才
管理变革:业务数字化管理、生产数字化管理、财务数字化管理、营销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战略转型的困难和任务——困难:网络安全问题/数据容量问题/数据孤岛问题/核心数字技术问题/技术伦理与道德问题/法律问题。——主要任务:①构建数字化组织设计,转变经营管理模式;②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夯实技术基础;③打破数据孤岛,打造企业数字化生态体系;④加快企业数字文化建设;⑤利用新兴技术,提升公司网络安全水平;⑥重视数字伦理,提升数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