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党校研究生《管理经济学》
这是一篇关于党校研究生《管理经济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企业,二、需求,三、生产,四、成本,五、市场与决策。
编辑于2025-07-09 18:36:19管理经济学
一、企业
1.企业为什么存在?
核心原因:节省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产生的费用(信息搜寻、谈判、签约、监督履行等)。
管理成本: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费用(协调、监督、决策等)。
决策逻辑:当 交易成本 > 管理成本 → 选择企业(内部化生产)。当 管理成本 > 交易成本 → 选择市场交易。
替代市场机制
价格体系(“看不见的手”) vs. 企业体系(“看得见的手”)。
企业通过权威(经理)替代市场价格信号配置资源。
2. 企业的规模边界
决定因素:边际管理成本 = 边际交易成本时,企业规模确定。
影响因素:信息技术(降低交易成本 → 企业可能缩小)。全球化(扩大交易范围 → 交易成本上升 → 企业可能扩大)。
案例讨论:
鄂尔多斯集团内部市场化,优劣?
优:提升效率与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敏感性、降低代理成本
缺:管理复杂度增加、协同性下降、短期主义风险、交易成本内部化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原因:
大企业: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
中小企业:灵活适应细分市场,管理成本低。
总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存是市场机制、技术进步和政策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企业的目标
传统观点:利润最大化。
现代观点:企业价值最大化(未来收益的现值总和)。
企业价值=存续期间创造的历年收益及最后残差的现值
公式:
示例:一家微波炉公司估计,在以后的30年内,每年可得税后利润50万元,若年贴现率为3%,则企业价值为多少?
公式:
价值:查【年金系数表】后得出PV=50*19.6004=980.02万元
现值系数表:用于计算未来某一时点的一笔资金在当前的价值
年金系数表:用于计算一系列等额、定期发生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
4. 关键概念与计算
现值与贴现:现值 = 未来金额按贴现率折算的当前价值。
企业规模决策:合并条件:交易成本 > 新增管理成本 → 合并;反之则不合并。
二、需求
1、需求基本概念
1.1 需求定义
需求=需要+购买力
示例:中国家庭电视需要4亿台 vs 实际需求4000万台
1.2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五层次
需要→需求→市场交易
2、需求影响因素
2.1 价格因素
需求法则(价格↑需求↓)
例外: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
2.2 相关商品
替代品(交叉弹性>0)
互补品(交叉弹性<0)
2.3 收入影响
奢侈品(弹性>1)
必需品(0<弹性≤1)
低档品(弹性<0)
3、需求弹性体系
3.1 价格弹性: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公式:
点弹性:Ep<-1富有弹性,-1<Ep<缺乏弹性
一般公式
中点公式
特色商品:Ep=-1单位弹性、完全有弹性、完全无弹性
3.2 收入弹性:收入变动1%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奢侈品(大于1)必需品(小于等于1且大于0)低档品(小于0)
应用: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消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
食品支出占比随收入↑而↓
3.3 交叉弹性
替代品(弹性大于0)
互补品(弹性小于0)
无关品(弹性等于0)
4、经典应用案例
4.1 定价策略
黄金周:家电降价 vs 机票涨价
对于那些在现价位上弹性大的商品应该降低,反之,对于那些在现价位上弹性小的商品应该提价,这样做可以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4.2 政策分析
谷贱伤农
原因:农产品缺乏弹性
对策:保护价/储备粮
4.3 特殊现象
吉芬之谜:反映收入对需求的影响,吉芬商品的存在挑战了传统需求理论,说明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需求法则可能不适用,但需要特定的条件,比如商品必须是低档品,并且没有有效的替代品。
买涨不买跌:反映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人们预期未来会高,现在的“高”相对于未来的价格实际上是“低”的,既然是低的,按需求法则买得人当然就多
都不违背需求法则,相反是人们对需求法则的自发运用。
三、生产
1、生产函数基础
1.1 生产函数定义
Q=f(L,K)
技术约束下的最大产出关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投入一定量的劳动与资本,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2 短期vs长期生产
短期:至少1要素固定(如厂房)
长期:所有要素可变
2、要素组合规律
2.1 要素替代性
等产量曲线:劳动密集型 vs 资本密集型
木桶原理:最小要素决定产能上限
2.2 边际报酬递减
短期规律:固定K下,连续增加L→MPL递减
原因:要素配比失衡(如过多工人共用1台机器)
3、规模效应
计算公式:
3.1 规模经济:
判定:(α+β>1)产出增长>投入增长
成因:
固定成本分摊(如汽车年产10万辆门槛)
专业化分工(亚当·斯密制针厂案例)
3.2 规模不经济
判定:产出增长<投入增长(α+β<1)
成因:
管理复杂度↑
资源协调成本↑
3.3 规模报酬不变 α+β=1
4、短期生产vs长期生产
4.1 误区:短期与长期,指的不仅仅是时间的长短,尽管和时间有关,但不绝对
所谓短期生产,指的是全部生产要素中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生产中不发生改变。
所谓长期生产,指的是在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发生了改变。
5、核心模型
5.1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公式:Q=AL^αK^β
性质:
α+β>1:规模经济
α+β=1:规模报酬不变
α+β<1:规模不经济
5.2 要素密集度判定
劳动密集型:α>β
资本密集型:β>α
6、政策应用
6.1 1978中国案例,L无穷大时
突破路径:
国内资本积累(高储蓄率)
引进外资(深圳特区模式)
7、计算重点
7.1 边际产量计算
7.2 规模效应判定
四、成本
1. 机会成本
定义: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带来的最大价值。
特点:
资源稀缺时存在。
计算方式:放弃的最佳替代用途的收益。
例子:
上学机会成本:放弃当伴娘收入500元。
投资办店机会成本:放弃的银行利息200元/年。
2. 成本分类
2.1 内含成本 vs 外显成本
外显成本:实际支付的费用(如学费)。
内含成本:机会成本(如放弃的收入)。
总成本 = 外显成本 + 内含成本。
2.2 会计成本 vs 经济成本
会计成本:仅外显成本。
经济成本:外显成本 + 内含成本。
2.3 沉没成本
定义:已发生或协议必须支付的费用,与决策无关。
例子:订阅期刊未支付的尾款128元。
2.4 不变成本 vs 可变成本
不变成本(固定成本):短期不随产量变化(如设备租金)。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化(如材料费)。
长期成本:均为可变成本。
3. 利润类型
3.1 会计利润
公式:收入 - 会计成本(外显成本)。
3.2 经济利润
公式:收入 - 经济成本(外显+内含成本)。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如放弃的薪水6万元)。
3.3 利润辨析
“利润” = 经济利润。
区别:
会计利润忽略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包含全部成本。
4. 实例分析
4.1 创业决策
案例: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 - 外显成本(如广告、薪水)。
经济利润:还需扣除机会成本(如放弃的利息、工资)。
结论:经济利润为负(-5万)则创业不划算。
4.2 长寿资产成本
会计成本:折旧(如设备年折旧10万)。
经济成本:期初买价-期末卖价,即市价变动(年初102万 - 年末72万 = 30万)。
5. 盈亏平衡分析
关键公式:
总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 × 销量。
盈亏平衡点:收入 = 总成本。
例子:
软件公司:固定成本2.3万,单位可变成本6.5元,售价40元。
盈亏平衡销量 = 2.3万 / (40 - 6.5) ≈ 688套。
6. 思考题答案
机会成本:读研放弃年薪12万 → 机会成本12万/年。
正常利润:创业放弃的薪水8万 → 正常利润8万。
沉没成本:期刊尾款128元。
经济利润:收入 - 全部成本(含机会成本)。
五、市场与决策
1. 市场结构分类
1.1 完全竞争市场
特点:
卖者众多,无价格控制力(价格接受者)。
产品同质化(如玉米、小麦)。
自由进出行业。
实例:大宗农产品市场。
1.2 垄断竞争市场
特点:
卖者较多,产品差异化(如插座、彩电品牌)。
价格战频发,顾客品牌忠诚度形成“局部垄断”。
实例:服装市场、家电市场。
1.3 寡头市场
特点:
少数企业主导市场(如3-5家)。
企业策略相互影响(如价格跟随)。
高进入壁垒。
实例:啤酒市场(华润、青岛、燕京)。
1.4 垄断市场
特点:
单一卖者,无替代品。
高进入壁垒,价格控制力强。
可能寻租导致资源浪费。
实例:公用事业(如自来水公司)。
2. 定价决策
2.1 多产品定价
定义: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他高利润商品。
实例:
家乐福部分商品低价引流。
电信公司免费送手机(绑定套餐)。
2.2 差别定价
类型:
一度差别定价:每个产品按最高价出售(如拍卖)。
二度差别定价:按购买量定价(如批发价 vs 零售价)。
三度差别定价:按消费者特征定价(如学生票、老人票)。
条件:
企业需有定价权。
市场可分割,防止倒卖(防止套利)。
实例:长城门票(老人免费、学生半价)。
3. 长期计划决策
3.1 风险决策
风险态度:
风险爱好者:选择高回报高风险(建大厂)。
风险厌恶者:选择稳定低回报(建小厂)。
风险中性者:平衡选择(建中厂)。
工具:决策树分析。
3.2 资本预算(NPV净现值分析)是指将项目未来所有预期现金流(包括收入和成本)按折现率(通常为资本成本或机会成本)折算到当前时点后的总和,再减去初始投资成本。
原则:
NPV > 0 时投资(如三峡大坝项目)。
贴现率 > 银行利率时可行。
3.3 兼并与收购
类型:
横向兼并:同行业合并(如吉利收购沃尔沃)。
纵向兼并:上下游整合(如钢铁厂收购铁矿)。
混合兼并:跨行业合并(如阿里收购基金公司)。
动机:
规模经济、市场控制力、分散风险、价值评估差异。
3.4 企业布点
原则:
需求固定:集中布点节省成本(如商场聚集)。
需求与距离相关:分散布点(如社区超市)。
生产特性:失重产品近原料地,增重产品近消费地。
4. 思考题答案
寡头市场例子:三大啤酒商占90%市场份额。
垄断竞争市场例子:服装市场(品牌差异化)。
三度差别定价例子:长城门票按年龄分段收费。
兼并动机: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横向兼并,动机为市场控制力+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