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41、胰腺疾病
《外科学》第41章:胰腺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外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编辑于2022-09-04 18:41:36 黑龙江省《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外科41、胰腺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
概要
位置:位于腹膜后的一个长条形器官,从右向左横跨1~2th腰椎前方
分部:头、颈、体、尾
毗邻
血供
胰头: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胰尾:脾动脉(胰背动脉、胰大动脉)
→门静脉
淋巴
→胰十二指肠前方、后方、胰腺上缘淋巴结与脾门淋巴结
神经:双重支配
交感:疼痛
副交感:胰岛、腺泡调节作用
生理
外分泌:胰液
每日:750~1500ml
pH:7.4~4.8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磷脂酶等
细胞内酶原储存,在十二指肠中肠激酶激活
内分泌
调节:迷走、体液(主要)
胰岛:胰体尾>胰头
β(B)细胞:胰岛素
α(A)细胞:胰高血糖素
δ(D)细胞:生长抑素
PP细胞:胰多肽
D1细胞:血管活性肠肽(VIP)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致病危险因素
胆道疾病
饮酒
代谢性疾病
十二指肠液反流
医源性因素
肿瘤
某些药物
创伤
胰腺血液循环障碍
其他:饮食、感染、妊娠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导致腺泡内胰酶激活诱导胰腺实质自身消化
腺泡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可引起炎症的级联反应
严重时胰腺局部出血坏死,继发SIRS,甚至MODS
病理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病变轻,多局限于体尾部
胰腺肿胀变硬,充血,被膜紧张,胰周可有积液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病变以出血坏死为特征
胰腺肿胀呈暗紫色,分叶结构模糊,坏死灶呈灰黑色,严重时整个胰腺变黑
腹腔或腹膜后有咖啡色或暗红色血性液体或血性浑浊渗液
临床表现
腹痛
腹胀
恶心、呕吐
腹膜炎症体征
其他
诊断
实验室检查
胰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
发病后数小时升高,24h达高峰,4~5天渐至正常
尿淀粉酶
24h升高,48h高峰,下降缓慢,1~2周后恢复正常
注: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因胰腺组织大量坏死,血淀粉酶可在正常范围内
其他项目
白蛋白↑、高血糖、肝功异常、低血钙、血气分析异常
C反应蛋白(CRP)增高(发病48h>150mg/ml)提示病情较重
影像学诊断
超声
可胰腺肿大和胰周积液,可有结石与胆管扩张,受消化道气体干扰较大
CT扫描
最具诊断价值,可鉴别是否合并胰腺组织坏死
MRI
对胆管和胰管显示更加清晰,对胆道结石和胆胰管解剖异常等引起的胰腺炎有重要作用
诊断标准
与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
符合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改变
病情严重分级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水肿性胰腺炎,无器官衰竭与并发症
中症急性胰腺炎(MSAP)
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h),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伴持续器官衰竭(>48h),不能自行恢复
临床分期
早期:伴持续器官衰竭(>48h),不能自行恢复
胰酶异常激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后期:发病一周,可延至数月
仅见于MSAP和SAP
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急性胰周液体聚积(APFC)
胰腺假性囊肿(PPC)
急性坏死物积聚(ANC)
包裹性坏死(WON)
其他,胸腔积液
其他,如腹腔出血,静脉血栓
全身并发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脓毒症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治疗
非手术治疗
禁食水,胃肠减压
降低腹内压,减轻腹胀
补液,防治休克
液体复苏,改善微循环
镇痛
654-2,阿托品,非甾体类镇痛药
抑制胰腺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胰蛋白酶抑制剂
营养支持
TPN,血脂高时避免使用脂肪乳
抗生素应用
经验用药或根据细菌培养针对用药
中药治疗
大黄、芒硝及复方制剂,如清胰汤、大承气汤等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不除外其他急腹症
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者
不处理→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合并肠穿孔,大出血或PPC
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
最常用手术方式: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
外科治疗
LC:仅胆囊结石,病情轻
待病情稳定后LC:仅胆囊结石,病情重
ERCP/ENBD: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梗阻,病情重,一般状态差
解除梗阻,通畅引流
慢性胰腺炎
定义
慢性胰腺炎是多种原因所致胰腺实质和胰管的不可逆性炎症损害,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伴进行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
慢性胰腺炎四联症
腹痛
体重下降
糖尿病
脂肪泻
功能性损伤
腹痛:压迫
脂肪泻:每日摄入脂肪100g超过3天,粪便脂肪含量超过7g/d
手术治疗
减轻疼痛,延缓疾病的进展,但不能逆转病理过程
慢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和怀疑癌变者,应尽早手术
胰腺囊性疾病
胰腺假性囊肿(PPC)
手术指征
出血,感染,破裂,压迫
腹痛,黄疸
胰管梗阻或与主胰管相通
多发性囊肿
与胰腺囊性肿瘤鉴别困难
连续随访观察,囊肿不断增大
手术方法
内引流术
囊壁成熟后,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囊肿胃后壁吻合
外引流术
并发症和复发率高,仅用于囊肿破裂等情况
囊肿切除术
有症状的小囊肿或内外引流效果不佳的多发性假性囊肿
胰腺囊性肿瘤(PCNs)
浆液性囊腺瘤(SCN)
中老年女性多见,约50%发生于体尾部,绝大多数良性
黏液性囊腺瘤(MCN)
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于胰体尾部,具有恶变倾向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胰头钩突部位,主胰管型容易癌变
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青年女性多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局部生长为主
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
胰腺癌
导管腺癌:90%
胰头癌:70~80%
临床表现
上腹疼痛不适
早期肿物压迫胰管,上腹不适;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出现持续剧烈腹痛
黄疸
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腹泻,便秘,呕吐
消瘦和乏力
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其它
轻度糖尿病,抑郁等
辅助检查
实验室
血清胆红素、转氨酶、淀粉酶等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EA、CA12-5、CA24-2、 Ki-ras基因等
CA19-9意义最大:辅助诊断、术后随访
影像学
增强CT
对于胰腺癌的定性与定位诊断非常重要,尤其薄层扫描可进行三维重建,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十分重要
MRCP
可显示胰管,胆管的梗阻部位和扩张程度
EUS
可发现小于1cm的肿瘤,必要时可穿刺活检
PET-CT
用于评估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
完善术前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
诊断: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可切除评估:根据其与周围血管解剖关系、远处转移情况
可切除胰腺癌(RPC)
可能切除胰腺癌(BRPC)
不可切除胰腺癌(URPC)
治疗
手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
切除范围: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胆总管;清扫相应区域淋巴结
吻合:胰腺、肝管和胃与空肠
综合治理:针对不可切除之胰腺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
基因检测筛选靶向和免疫药物
胰体尾部癌:20~30%
黏液性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鳞癌等:10%
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
黄疸出现早,可成波动性,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有关,大便潜血可阳性
胆总管下端癌
恶性程度高,胆管狭窄或闭塞,黄疸进行性加重
十二指肠癌
黄疸不深进展缓慢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
胰岛素瘤
空腹或运动后低血糖
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2mmol/L
进食或静推糖可迅速缓解
Whipple三联征
胃泌素瘤/左林格-艾利森综合征(ZES)
溃疡病术后复发
溃疡病伴腹泻,大量胃酸分泌,溃疡病伴高钙
多发溃疡,多发性内分泌瘤病史
肠肽瘤(VIP):D1细胞
胰高血糖素瘤:A细胞
生长抑素瘤:D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