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No.008《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横·竖版拆书图解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探讨如何将悲观转化为动力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横版、竖版2个版本思维导图。乐观是一种可习得的技能,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练习,人们能够培养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幸福感和成就感。
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埃利斯手把手教你用ABCDE模型拆除愤怒与焦虑的引信。 书中配“信念对照表”,把“我必须完美”翻译成“我更喜欢做好”。 每天10分钟写作练习,四周后情绪爆炸点明显升高。
张展晖把跑步变成“移动的心理咨询室”,用科学配速疗愈焦虑与抑郁。 书中附“心率-情绪”对照表,跑多快能抗焦、跑多久能抗郁一目了然。 12周渐进计划,让零基础的你在终点线前先跑赢情绪。
翟文明用菜市场砍价、职场竞聘等日常案例,把数学模型翻译成人人能用的策略。 每章末尾附“博弈速算表”,一分钟算出合作还是背叛更划算。 看完你能在多方博弈里一眼识别纳什均衡,少走弯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1
No.008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导图笔记
活动名称
破圈成长·线上书房
导图拆书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图书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
导图软件
MindMaster
导图设计
李小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终身成就奖。
核心理念
将“习得性无助”转化为“习得性乐观”,更健康方式面对挫折
习得性 无助
习得性 乐观
解释 风格
永久 性
普遍 性
人格 化
母亲 影响
差异
悲观者 vs 乐观者的差异
悲观者的 三大思维陷阱
自责 (人格化)
灾难化 (普遍性)
永久化 (永久性)
乐观者的 三大思维特征
暂时性 (永久性)
特定性 (普遍性)
外部归因 (人格化)
实验
习得性无助:悲观的根源
定义
反复失败后,个体“学会”认为行动无法改变结果,放弃尝试
动物 实验
狗被关在笼子里接受无法逃避的电击
多次实验后,笼门打开狗仍不逃跑
狗—— 习得了无助
人类 实验
受试者先体验无法关闭的噪音(按钮无效)。
新环境移动按钮=关闭噪音,但多数人不尝试
人类—— 预判无能为力
主动
习得性乐观:希望之光
通过训练与体验成功,让个体相信“我的行动可以带来改变”
认知重构练习
A挫折
项目被领导批评。
B信念
我一无是处。
C结果
情绪低落,不想上班。
D反驳
这次只是……问题,并非能力全盘否定。
E激发
改进排版,第二天主动汇报,获得肯定。
转换
解释风格:悲观⇄乐观的转换钥匙
句式替换清单
“总是”→“有时”
“永远”→“暂时”
“根本”→“这次”
平衡与边界
高代价风险决策:投资全部存款前,必须审慎评估
检查证据:列出支持/反对客观事实,而非情绪断言
画“影响圈”
将问题限制在“今天、这场”,而非“所有”
维度1: 永久性
悲观者:永远如此
乐观者:只是暂时
“我完蛋了 ”→“我今天状态不好”
维度2:普遍性
悲观者:全面崩溃
乐观者:特定情境
“所有同事都针对我” →“这位同事今天对我有意见”
维度1:人格化
悲观者:全怪自己
乐观者:平衡归因
“都是我笨” →“题目超纲+我复习不足”
浮动主题
7. 非盲目乐观:平衡与边界
检查证据:列出支持/反对的客观事实,而非情绪断言。
图书介绍
一句话作者介绍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终身成就奖。
一句话核心理念
通过改变“解释风格”,将“习得性无助”转化为“习得性乐观”,以更健康、更有建设性的方式面对挫折。
重要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乐观、解释风格、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抑郁预防、母亲影响
1. 悲观者 vs 乐观者的差异
1.1 悲观者的三大思维陷阱
1.1.1 自责(人格化)
例子:考试失利后,心里想“我天生就笨,是我活该”。
1.1.2 灾难化(普遍性)
例子:被一位客户拒绝后,认为“所有客户都不会喜欢我”。
1.1.3 永久化(永久性)
例子:表白被拒后,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有人爱”。
1.2 乐观者的三大思维特征
1.2.1 暂时性(永久性)
例子:今天项目被驳回,乐观者想“这次方案准备仓促,下次可以改进”。
1.2.2 特定性(普遍性)
例子:被一位同事批评,乐观者认为“这位同事今天情绪不好,并非所有人都否定我”。
1.2.3 外部归因(人格化)
例子:比赛失利后,乐观者说“天气、场地和裁判都有影响,我下次适应就好”。
2. 习得性无助:悲观的根源
2.1 定义
反复失败或打击后,个体“学会”认为行动无法改变结果,从而放弃尝试。
2.2 经典实验
2.2.1 动物实验
步骤
狗被关在笼子里接受无法逃避的电击。
多次实验后,笼门打开,狗仍不逃跑,只是哀鸣。
结论:狗“习得”了无助。
2.2.2 人类实验
随后进入新环境,只需移动把手即可关闭噪音,但多数人不尝试。
结论:人类同样会“预判”无能为力。
3. 习得性乐观:希望之光
3.1 定义
通过训练与体验成功,让个体相信“我的行动可以带来改变”,从而重建信心。
3.2 训练方法
3.2.1 体验小成功
例子:每天完成5分钟冥想打卡,连续一周后,告诉自己“我能坚持”。
3.2.2 观察榜样
例子:观看TED演讲,看到他人如何从破产到东山再起。
3.2.3 认知重构练习
ABCDE法
A(Adversity)挫折:项目被领导批评。
B(Belief)信念:我一无是处。
C(Consequence)结果:情绪低落,不想上班。
D(Disputation)反驳:这次只是PPT排版问题,并非能力全盘否定。
E(Energization)激发:改进排版,第二天主动汇报,获得肯定。
4. 解释风格:悲观⇄乐观的转换钥匙
4.1 三大维度总览
维度:永久性
改写示例:“我完蛋了”→“我今天状态不好”
维度:普遍性
改写示例:“所有同事都针对我”→“这位同事今天对我有意见”
维度:人格化
改写示例:“都是我笨”→“题目超纲+我复习不足”
4.2 维度拆解与练习
4.2.1 永久性练习
场景:减肥失败
悲观:我天生胖,永远瘦不下来。
乐观:这次聚餐没控制好,下周继续计划。
4.2.2 普遍性练习
场景:演讲表现不佳
悲观:我所有公众场合都完蛋。
乐观:这次PPT没做好,下次换主题会更顺。
场景工具:画“影响圈”
将问题限制在“今天、这场、这个主题”,而非“所有演讲”。
4.2.3 人格化练习
场景:团队项目失败
过度自责:都是我领导无方。
平衡归因:
外部:客户需求三度变更、预算削减。
内部:我沟通频率不足。
行动:下次每周固定同步会议。
5. 习得性乐观的实践收益
5.1 心理健康
抑郁预防
研究:解释风格偏向永久的女性,患抑郁概率高2倍。
练习:每日写“三件小确幸”,六周后抑郁评分下降30%。
5.2 职场表现
销售案例
保险代理人接受8小时乐观训练后,第二年销售额提升37%。
面试失败
乐观者平均投递简历12次获得工作,悲观者27次。
5.3 身体健康
心脏病康复
乐观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50%,再入院率降低30%。
6. 母亲角色的特殊影响
6.1 童年关键期
7岁前,孩子解释风格70%来自母亲。
6.2 重大负面事件
母亲重病/离异/失业 → 孩子出现“无助”概率↑3倍。
6.3 行动指南
母亲自护清单
每周一次“自我愉悦”时段(SPA/阅读/闺蜜聚)。
情绪ABC记录表:区分孩子行为与个人情绪。
亲子对话脚本
孩子:我拼不好积木。
母亲:这次图纸有点难,我们一起找原因,而不是“你手笨”。
7.1 何时该悲观
高代价风险决策:投资全部存款前,必须审慎评估。
7.2 如何区分
8. 每日微行动清单(可复制到备忘录)
晨间1分钟:把“我今天肯定会迟到”→“我提前5分钟出门就能避免”。
午间3分钟:写“暂时性问题”清单,限定在今日范围。
晚间5分钟:ABCDE复盘一件小事,记录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