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国学派
《思想范式命题》中关于英国学派的考点,包含名词解释、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传统、思想渊源、核心代表人物、伦理维度等内容。
国际关系三大学派之建构主义知识框架,包含了兴起、产生背景、理论体系与学术意义等内容,需要的可收藏。
国际关系学中自由主义思想框架总结,包含思想渊源: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家、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思想渊源、自由主义政治里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发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国学派 English school
名词解释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范式。形成于冷战后期,以英国为中心,长期独立于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外发展。英国学派坚持以“国际社会”为核心,以“国际秩序”“国际正义”,“维系国际社会的因素”为研究支点,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价值,是为了实现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服务的,维系国际社会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法,国际规范和冲突管理及解决体系,他们都是国际社会第一生存和运转的基本制度。其研究方法多为传统的历史,哲学,法律等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曼宁,马丁•怀特,赫德利•布尔。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传统(马丁•怀特)
现实主义传统 Realism
思想来源于霍布斯。坚持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坚持人性悲观的假设。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人人征战”的混乱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想求得生存,只能充分壮大自身的实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力,获得安全。现实主义传统坚持丛林法则,人性悲观,权利政治等基本假设
理性主义传统 Rationalism
思想来源于格劳秀斯。坚持人的理性,反对现实主义的自然状态。理性主义认为,尽管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无政府状态下存在一个有序社会,这是因为人的理性的存在。理性主义坚持自然法的传统,这种自然法主要指人们普遍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秩序
革命主义传统 Revolutionism
思想来源于康德。革命主义者相信国际社会的道德统一性,而且不顾一切地将它付诸实施,以此作为其国际政策的首要目标。他们认为国际社会的整体超越了部分:他们是世界主义者而不是国际主义者,他们的思想和政策具有“救世性质”
思想渊源
从布尔往后,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坚持以三大传统为出发点,注重把握不同思想范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社会的规范基础,从而也就形成了英国学派的基本传统。
思想基础—坚持理性主义思想传统
研究途径—坚持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历史,法律,哲学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
本体论—秉承理性主义传统
核心代表人物
查尔斯•曼宁
代表作:《国际社会性质》
主要观点:主权国家组成社会,其行为受到国际规则的约束,国际社会不是无秩序的,而是有秩序的。
马丁•怀特
代表作:《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国际关系的西方价值观》
主要观点:国际理论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国际社会的性质和机构”,国际理论应该研究和思考国际社会,对国际理论的探索取决于对国际社会的感知和认识
赫德利•布尔
代表作:《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
主要观点:决定权“国际社会”基本概念
伦理维度
秩序与正义(简答) order and justice
怀特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价值,但两者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矛盾,它们实际上反映了道德,秩序与均势的关系,追求正义的一方有时不惜以破坏国际社会秩序为代价,有时也为了回复国际社会秩序而放弃正义。怀特指出,国际秩序的维持既有赖于力量的均衡,也有赖于一套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因此国际社会不仅要关注秩序,也要关注正义,在维护秩序的同时要考虑到实现正义的问题,而在追求正义的同时也要保障一定程度的秩序,只有这样,国际社会才是安全可靠的。布尔从内涵上对正义做出了若干区分,将其分为普遍正义和特殊正义,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平等正义和均衡正义,交换正义和分配正义。秩序和正义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国际秩序与国际正义,世界正义,人类正义的目标是相冲突的;另一方面,正义只有在某种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即正义可以说成为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割,如果只专注于一种价值而排斥另一种价值,就不能充分理解世界政治。另外,布尔指出,秩序是实现其他价值的条件,其作用是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防止冲突与战争,所以秩序一般被认为是比正义更高的善。当前,第三世界的正义要求和西方国家所谓的秩序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分歧。
主权,人权和人道主义干涉(简答) sovereignty,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怀特认为,干涉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维持国际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重要途径,适当的干涉是必要的;布尔认为,对干涉问题坚持一种温和的理性主义立场。前期,布尔从多元主义角度看待干涉,认为干涉与主权原则相冲突,在法理和伦理上是不正确的;后期,他认为干涉在特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晚年,布尔虽开始重新思考社会连带主义价值,并对国际道德共识扩展持乐观态度,但他对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仍持谨慎态度;文森特认为,从社会连带主义立场看待干涉,在主要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中,不干涉原则与国家主权密不可分,它是有秩序的国际关系的一个优先原则和基本规则。文森特对主权,人权以及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不仅与,现实主义和革命主义相异,同时也不同于布尔的“多元主义”。文森特承认人道主义干涉具有某种合法性,但又强调应对其加以严格限制,其原因仍在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涉及国际伦理思考中那个接近永恒的问题请,即正义与秩序问题
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international society
国际社会名词解释
国际社会是在国际体系形成之后形成的,但国际体系的存在不一定决定国际社会的存在,一些国家之间可能存在互动,达到了一个形成国际体系的条件,但它们之间不一定有公共利益和共同价值,或者没有共同规则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因出去,国际社会是以国家为中心,各国之间以一定的规范为基础,组成的一个有序社会。国际社会各成员在维持社会基本目标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三个条件:成员对基本目标存在共识,拥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成员根据规则限制各自行为;成员通过国际法和外交等制度相互合作
特征
国际社会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从无到有),也是一个不断扩展和演进的过程(从局部到整体)。布尔论述了从基督教国际社会,欧洲国际社会到世界性国际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布尔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社会,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社会向外扩展,非欧世界逐步接纳欧洲文明,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之后形成的。全球性国际社会的建立,其核心在于“共同文明”,实现共同文明其方式一般有两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增强国家公共利益观念,促使各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